九九范本网 >工作计划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优质7篇

我们可以根据教案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优质7篇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按人与人之间不同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类。

2、能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

3、积极探索,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人与人:可以看出操作材料就是孩子本身,从孩子们身上找出来的各种不同。

多角度:分类的核心经验三提出,同样的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它有助于幼儿对集合与分类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有关集合的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变得更多样化。

多层次:也就是层级分类的体现。

符号:要孩子们尝试记录,也就是需要他们首先建立起符号与线索之间的关系、符号与具体事物的联系,相当于符号作为一种思维中介,来促进孩子们把现线索与卧底之间建立起联系,这就是存在于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好,理解思考也好,这样的基础之上才更好开展这个活动。

探索、合作:我们通常都知道目标的设定第三条为情感类的,但也是在活动中可见并能够通过活动实实在在达到发展的,比如这个游戏就需要小组之间很好的商量、协调才能进行,也是必须通过线索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从而达到层级分类的目的。

活动准备

小标签、地上贴两个不同颜色的圆圈、两个小黑板、记号笔、记分牌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找不同)

“今天请你们到这里来,是要玩一个很好玩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谁是卧底’,请你们来当小侦探,找出卧底,好吗?

要想当好一名小侦探,必须得有一双会观察眼睛,好,现在请所有的小侦探来接受考验!请用你的亮眼睛来仔细看看‘你跟其他小朋友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告诉我。’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标志。(比如:衣服、裤子、鞋子等等。)引导幼儿站出集合,比如“长袖的请起立、短袖的请起立。”

二、示范层级分类:

“哇,你们发现了这么多跟别人不同的地方!顺利通过考验,你们都成为一名小侦探,现在就开始你们的侦探工作吧!”

“侦探们,你们知道卧底是谁吗?不知道吧?那我来给侦探们提供一点线索,为了让你们不会一下猜出来,所以我一次只提供一个线索。”教师贴出第一个标记作为线索。”“侦探们来猜猜这条线索代表什么意思?”(站一站:符合这个条件的在哪里?不符合的又在哪里?)

“瞧,地上有什么?你们可以用地上的两个圈把符合条件和不符合条件的人区分开来吗?”(我们一起发出指令‘请xxx的站在绿圈,xxx站在红圈。’)

小结:为什么我们找出来的卧底就是他?(因为他xx是什么,又是什么,还是什么。符合所有的线索,所以就是他。)我们用一个线索就能结果分成两份,一次又一次的排除不符合条件的人,最后才能找出卧底。

检查粘贴好的标志,看是否正确。

三、幼儿分组游戏:

确定组内一个人作为目标,然后简单画下寻找他的三个线索。请对方根据线索发出指令,寻找答案。

“会玩了吗?那现在咱们就分两组进行谁是卧底的游戏,按照座位分成两个组,试试看,哪一边的小侦探更厉害一些。听清楚游戏规则:1、分组商量选一个人作为卧底,然后把粘贴藏在他身上;2、根据选出来的卧底,画出三条线索在小纸片上,尽量画的准确一点;3、画好将线索交换给另外一组小侦探,请他们发出指令,你们来占圈。

如果提供的线索准确、指令发出也很准确,又快又好的找出卧底即成功;反之则失败。

四、师幼总结

“今天咱们玩的这个游戏好玩吗?来想想看,刚才小侦探们都是通过什么办法来找出卧底的?”(根据线索一层一层的来分类,就可以去掉不符合条件的人,最后所有条件都符合的就是卧底啦。)

“当然,我们平时还有很多时候可以用这个方法来从很多东西里找出你想要的,下来孩子们可以再试试看,好吗?”

活动总结

一改教案:调整游戏基调。将原来孩子们不感兴趣的“猜猜他是谁”游戏调整为任务性游戏“谁是卧底”,孩子们在执行任务中,与生活游戏接轨,由于代入感比较强,参与游戏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游戏会让孩子觉得觉得数学有趣。

二改教案:调整操作材料。将原来“找不同”环节中的图片操作材料调整为直接将幼儿作为材料,与生活链接,从孩子身上寻找不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有用。

三改教案:调整游戏内容。调整你画我猜和大风吹游戏,直截了当提出寻找卧底任务,出示“线索”,根据线索去发现问题,-训练思维导向,通过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更明白,一个相对较成熟的活动,看似环节并不复杂,但需要老师去思考的内容却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每一个环节都是要禁得起推敲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 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活动过程:

1、 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 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 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 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 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 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 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

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认识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单、双数的问题。如排单队或双队;一顶帽子,一双鞋;双数的小朋友做什么,单数的小朋友做什么等等。而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发现问题)→图案配对(进一步认识问题)→数字对应(具体过渡到抽象)→实际应用(解决问题)→记录及语言表达(其他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力图使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理解1、3、5、7、9是单数,2、4、6、8、10是双数。同时,通过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生发对数学的兴趣,并希望通过类似的训练和积累,使幼儿的思维方式顺利地从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并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活动目的】

1、认识10以内单、双数,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

2、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对数的辨别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

1、操作玩具每人一份,笑脸和哭脸娃娃图案各一个。

2、1~10的图案记录卡每个幼儿一份,教师用1~10图案记录图一张。

3、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及空格的图片4张。

4、标有10以内数字的小汽车卡片若干。

5、似“桥”的平衡木一个,“”“”图卡各两个,1~10的数字卡各一张。

知识经验:

1、幼儿知道如何按要求做记录。

2、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或父母的手机号码。

环境布置:

1、过桥的场景。

2、停车场。

【活动过程】

一、操作活动

(一):实物配对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秘密,并认识单、双数玩具。

1、为每个幼儿准备两组玩具,让幼儿摆一摆放一放,看看能发现什么秘密。

2、把两种玩具分别配对,你会发现什么秘密?

小结:一种玩具是可以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都能配成对的,另一种玩具是两个两个配对,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都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双数玩具,剩下一个单的不能配成对的玩具我们就叫它单数玩具。

3、请幼儿把双数玩具放到笑脸娃娃图案下,把单数玩具放到哭脸娃娃图案下,看谁放得对。

二、操作活动

(二):图案配对

1、幼儿为单、双数图案记录卡做出不同的标记,并写出各图案的数量。

2、幼儿讲述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1~10的数字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找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1、在身体上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器官及物体。

2、在生活中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四、操作活动

(三):连线

以讨论单、双数的用途引出电话号码,启发幼儿找出电话号码中的单、双数。

出示画有笑脸娃娃、哭脸娃娃的图片,在空格中填上自己家或父母的电话号码,然后把双数与笑脸娃娃相连、单数与哭脸娃娃相连。

五、游戏:过桥(音乐配游戏)

提问:由于车辆越来越多,而长江上的桥数量有限,怎样让车辆不拥挤顺利过桥呢?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单、双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人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单数时只能让单牌号的车过桥,双数时只能让双牌号的车过桥。

玩法1: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图卡或“”图卡时,单、双牌号车的司机分别过桥。玩2~3遍后单、双牌号的互换小汽车卡片,再玩1~2遍。

玩法2:每个幼儿扮小司机,任取一车牌号,老师扮警察,当警察举“1、3、5、7、9”的数字卡片时,单牌号的车过桥;当警察举“2、4、6、8、10”的数字卡片时,双牌号的车过桥。

结束游戏:单牌号车请到单号停车场休息,双牌号车请到双号停车场休息。

活动延伸:带领幼儿到生活中寻找以单数或双数形式存在的物体。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2~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动画演示,引入课题

1.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朋友,谁愿意来跟它们打声招呼。

出示图形并贴在黑板上。

2.分割正方形。谈话:大屏幕上是什么图形?(正方形)我们请电脑博士来变一个魔术。(演示)现在变成了什么?(再演示)又变成了什么?(出示)现在一个正方形变成了几块?

3.揭示课题。

讲述:我们给这七块图形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七巧板。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电脑博士变魔术的形式包装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体会七巧板的分割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认识七巧板。谈话:小朋友每人都有一副七巧板,请大家拿出来。

(1)分一分:一副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呢?

(2)数一数:每一种图形有几个?

(3)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学生回答后电脑演示)

2.演示拼图。谈话:小朋友听说过吗,七巧板还会跳舞呢!想不想看它跳一个。电脑演示,它跳出的图形像什么?(一只狐狸)再跳一个,像什么?(一个人在跑步)

3.介绍来历。七巧板是古时候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玩具,利用它可以重新组合成几百种不同的图形呢!你们瞧(屏幕出示很多图),变化多不多呀?外国朋友对我们中国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还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魔板。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这块东方魔板?

[评析: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这里安排了电脑演示七巧板跳舞来激发学生的拼图兴趣,又在介绍来历时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产生迫切想玩东方魔板的愿望,为下一层次的学习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索

1.用两块拼。

(1)谈话:我们先来简单一点的,拿出七巧板中的两块拼出一个我们认识的正方形。

(2)学生拼图。

(3)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4)提问:你会再用这两块图形拼出一个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吗?

(5)学生拼图。

(6)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7)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我们再来请电脑博士演示一遍。

2.用三块拼。

(1)谈话:再请小朋友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

(2)学生拼图。

(3)在黑板上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拼成了什么图形。

3.用四、五、六块拼。

(1)谈话:这一次我们要来难一点的了,大家可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要求是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来排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并把它贴在蓝色的展示板上。

(2)小组合作拼图。

(3)小组长介绍本组拼成了什么图形,是用哪些图形拼的。

[评析: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不应示范,不应包办,充分放手让学生操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体会图形的变换,促进思维的发展。]

4.用七块拼。

(1)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而且能排出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回放)你们看看,这些图形像什么?除了这些,你还能拼出什么来,和小伙伴说说看。

(2)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用里面的七块图形排出你喜欢的图形,然后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开个展览会。

(3)把作品贴到黑板上。

(4)参观、评点作品(有自评、他评)。

[评析:让学生参观、评点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谈话:看了黑板上同学们的作品,有什么感想?(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完整课题:有趣的七巧板。)

课后小朋友可以继续玩一玩七巧板,拼出更有趣的图形来。

2.电脑博士还给小朋友留下了一个图形,但没有画出是怎么拼的,小朋友愿意挑战电脑博士,自己开动脑筋,把它拼出来吗?

[评析:课后延伸,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总评: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以电脑博士变魔术和七巧板跳舞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注重操作探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是注重合作交流,通过组内、组际、全班等不同范围的交流,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四是注重拓展延伸,课后布置提高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这样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5

设计说明

1.关注激趣导入。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本设计通过选取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情境引入新课,并追问如果4个班,每2个班都要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因为是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关注问题引导。

对于新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固然重要,但离开了老师的引导,有时就会徒劳无功。本课时先组织学生动手连一连,再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边操作边思考,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的进行。同时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具时效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卡片硬币若干。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冠军,老师感到非常骄傲。不过我们是抽签决定对手的,只比了2场,如果4个班每2个班都要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小组合作,探究实践。

课件出示教材103页主题图,请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提问:小组赛时每2个球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

1.理解关键句。

“每2个球队踢一场”是什么意思?

指名让学生回答。

小结:“甲与乙踢”也表示“乙与甲踢”,与二者的.顺序无关。

2.自主猜测。

一共要踢多少场?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看谁能猜对。

(学生猜测)

3.组内探究,并汇报。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自由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老师给予订正、补充和鼓励。

预设

方法一每2个球队之间连一条线,这样就可以表示他们踢过一场比赛了。

方法二把4个球队摆成正方形,按顺序一个球队一个球队地连。

方法三画曲线连,4个球队依次排开。

方法四用①~④代表4个球队,两两一组,写出6组搭配方法,即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

4.怎样做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找,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通过找出题中关键句“每2个球队踢一场”,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了解比赛规则,化难为易,进而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

5.做一做。

(1)完成教材103页1题。

学生实际演示一共要通多少次电话。

(2)完成教材105页8题。

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硬币模拟操作,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结果,和小组成员交流。

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三(1)班要从4名同学中选择2名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一共有几种选择方法?

2.老师买来5种颜色的铅笔作奖品,本周玲玲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请玲玲选2支不同颜色的铅笔。玲玲有几种选择方法?

3.用天平称物体,现在有1克、2克、5克的砝码各一个,用这三个砝码可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能按同一数量归类,匹配数量相应的同类实物。

2.通过尝试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场地上画有l~4个点的小动物家4个。

2.教具一套:投影机、录音机、磁带、投影片4张。

3.学具人手一套、动物印章、印泥、食物、卡片、点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欲望,引导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

1.听音乐《骑小车》去参观动物村(音乐附后),依次出现投影小猫、小狗、小鸡、小兔的家,让幼儿说说每种小动物有几只?可以用几的点卡表示?动物家的标记是几个点?

2.尝试按动物的数量模仿动物叫几声。

3.幼儿按点卡数找相应数量的小动物,并拿相应数量动物爱吃的食物。能力弱的幼儿,教师作适当的暗示,如4只小兔就拿4个萝卜。

二、幼儿玩“找小动物回家”的游戏

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教师注意幼儿是否按照自己戴在脖子上的点卡找相应数量动物的家,并送相应数量的`食物给动物。观察幼儿的尝试活动,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游戏“小猫小狗小剌猬”

脖子上戴着1~4点卡的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组合玩“小猫小狗小刺猬”游戏,结束课题。

附:

“小猫小狗小刺猬”游戏

玩法:四位小朋友一组,请一位小朋友手捂着眼睛蹲在圆圈中央,其余三位孩子手拉手边走边念儿歌:“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当念到“谁”时圈上的孩子站好不动,让圈中央的孩子摸一摸,说出被摸着的是几个点的谁。

蒙氏数学粗与细教案篇7

测量长短

课程目标:

1、认识测量工具,掌握测量的方法,粗略学会测量物件的长短。

2、学会测量结果与长短之间的关系,长物件用长工具测量则次数少,长物件用短工具测量则次数多。

3、小伙伴之间合作,测量比较难测量的工具。

课程准备:

1、测量工具准备,测量物件,尺子,绳子,盒子,记,记录本等。

2、事先把小朋友按人均数分好组。

课程开始:

1、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讲出高矮,长短,胖瘦等等相对的东西,让孩子们先从自我认识的概念入手。再引导到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自己亲自测量一下物件,看到底是长的还是短的。

2、老师把工具分发给每一组小朋友,老师在台上先事先给小朋友们示范一下,测量一根绳子的长度,让小朋友们看到绳子到了什么刻度,就是什么长度。

3、孩子们开始用手中的工具测量物件,并把测量的结果告诉老师。

4、老师若是发现孩子的测量方法有错,则需要及时更正并指导。

5、对于测量正确的小组的孩子,表现好的孩子,则给予大声的夸奖。

6、测量错误的孩子,应该鼓励再测一次,老师可以再次给予示范。若是一直无法掌握技巧的孩子,则可以让测量正确的小朋友帮助示范。

课程结束:

小朋友们是不是已经掌握了测量的方法,那么以后会不会测量东西的长短呢?还有小朋友们的表现都特别棒,老师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可以用家里的测量工具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这个测量的游戏,好不好?

课程总结:

通过测量课程,不仅让小朋友们掌握了测量的工具,而且也学会了测量的方法,对于小朋友们培养数学兴趣是有极大帮助的。

玩筷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

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

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三种图案的插筷筒。

3、各种水果切成块。

4、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

5、录音机、磁带。

重点:配对、分类及使用筷子。

难点:使用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

二、学习配对

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

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

6、“xx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请2-3名幼儿)

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学习分类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

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

3、幼儿活动――分类。

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5、哇,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花花的,一个有蝴蝶,还有一个上面有绿色的图案。

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

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10、哇!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

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

3、们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

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

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

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

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儿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

3、好,我们开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夹给客人老师吃。

5、托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们也请他们一起吃,好吗?

小动物照相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动物的花纹特征找出动物。

2、能手口一致的点数6以内的数,并说出总数。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小猪:我是小猪,今天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照相馆,想给小动物们拍照。可小动物们都在森林里,我找不到他们,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快帮忙找找,好吗?

评析:以情景创设吸引幼儿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

二、游戏:找一找,数一数

1、幼儿观察图片(露出皮毛特征)

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小动物

提问:你们怎么知道的?

森林里还有谁?请你找出来?

评析:培养幼儿观察的能力,能根据这些动物花纹特征进行辨认。能通过辨认运用语言表述。

2、幼儿找一找,数一数有几个,并找到相应的数字卡片,圈出来。

评析:能在整副画面中,按照从顺序进行点数,不漏数,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总数。

三、游戏:小动物拍照

1、角色扮演——幼儿戴好各种头饰,在教室里躲藏起来。

评析: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能大胆的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2、照相了——小猪摄影师要开始照相了哦。森林里藏了几只长颈鹿快出来,拍照了!其他幼儿数数。

3、幼儿自由组合,照相。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6篇

蒙氏数学培训心得体会推荐7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7篇

蒙氏数学心得体会500字6篇

幼儿园蒙氏数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7篇

蒙氏数学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

蒙氏幼儿园保育工作总结优质7篇

蒙氏数学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

幼儿园蒙氏数学培训心得体会6篇

蒙氏数学教育心得体会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089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