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教案,教师能够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故宫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故宫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和用途,理解故宫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学会本文的介绍顺序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是如何有序地介绍故宫建筑的布局与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
课时数:2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展示图片,结合抗战70周年大阅兵来进行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故宫简介
四、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五、字词积累
(一)读一读
金銮(luán) 殿鎏(liú) 金湛(zhàn) 蓝翊(yì) 坤宫击罄(qìng) 矗立(chù) 鳌头(áo) 琉璃(liú) 蟠龙(pán)中 轴线(zhóu) 攒(cuán)在一起 乾清宫(qián) 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迥然不同(jiǒng)
(二)记一记
玲珑 矗立 横贯 矫健 缭绕 掩映
井然有序 错综 迥然不同
六、整体感知,分组讨论
1.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故宫的特点:
a、宏大壮丽
b、建筑精美
c、布局统??
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它的风格独特
2.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
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空间顺序)
七、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
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全貌
2.疏通文章结构(总分总)
总:概括故宫历史、地理概貌以及建筑总特点
1-2)
前朝太和殿
三大殿中和殿
文分保和殿
章3-15)结内廷乾清宫构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总:从景山俯视故宫
16)
空间顺序(南——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讨
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
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3.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4.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装饰?
5.“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这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二、跳读课文,理清方法
全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类别:如介绍三大殿及后三宫。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作用: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作用:突出事物的特点。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作用: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三、拓展延伸
展示一组故宫的图片,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四、作业布置
介绍本县或者本校最有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要求:注意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词语),选定立足点。
故宫教案篇2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 蟠(páan)龙 鎏(liú)金 玉玺(xǐ) 妃嫔(pín) 湛(zhàn)蓝
上谕(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宫 修缮(shàn) 击罄(qìng) 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 )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 ②庄严肃(穆) 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 ⑤举世(闻)名 ⑥(焕)发光彩 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 ⑨龙凤(呈)祥 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 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 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板书设计:
总:位置 、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故宫博物院 分: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教学后记: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故宫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
2、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在选材组织上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方法。
4、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并学会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故宫博物院)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三)作者简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作者的参观路线)
3、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哪些建筑?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建筑)
明确: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
内廷——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
(五)再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整体特点。(总)
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分)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从景山回望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总)
(六)重点研读
1、故宫博物院里建筑繁多,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座建筑?(太和殿)
2、课文哪些段落介绍了太和殿?(5-8段)
3、仔细阅读这四个段落,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5段:外观特征
6段:内部装饰
7段:建筑位置
8段:用途
说明顺序:由外到内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小结:课文在组织材料上突出重点,详略搭配的特点。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作文,介绍学校或自己的房间。
要求:按照空间说明顺序,重点突出,300字左右。
故宫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自主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故宫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故宫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结构特点,可以运用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形成描写复杂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获得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故宫的布局特点和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事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写作特点,并体会故宫的建筑美。
三、教学方法
游览参观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平时在影视作品中对故宫的印象,增强本课的带入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文中是首先写了故宫哪些宫殿呢?
2、这几座宫殿的顺序是怎样的?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写宫殿的句子,从中发现文章的书写顺序:“中轴线”“南向北”。
(三)深入研读
在大致了解故宫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游”带我们去看看故宫为大家讲解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宫殿,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宫结构,同时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教师继续引导发问:“如果你去故宫你会选择那些宫殿去参观呢?”
明确:太和殿。
2、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参观呢?
明确:发现文中主要写的事物。引出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描写这样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无法写出亮点来抓住读者眼球的。体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重点突出。板书:详略得当。
3、范读: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2)“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4、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此时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写故宫的呢?
明确:作者是在远处和近处去描写的。
教师总结概括:作者是站在远处整体的总写,从近处上详细的分写,将事物的整体和局部充分的展示于读者的面前。板书:总分结合。
(四)拓展延伸
作者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景山上会看到哪些景象并谈谈你的感受。
(五)小结作业
以“我与故宫”为主题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利用本文学到的“总分结合”的手法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字数不限。例如: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知识:怎样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而本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文章。本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侧,逐次介绍建筑物。这种顺序安排,既符合一般的游览参观习惯,也符合故宫各建筑物之间的主次关系。教学时,让学生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画出参观游览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介绍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对重点说明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写法;同时进行作文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3)学习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4)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的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游览路线,感知文章内容。
(3)抓住方位词,重点研读故宫建筑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感情。
(4)练习写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3、品析课文方位词在准确、清晰地说明事物中所起的作用。
二、难点:
1、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领略故宫的宏伟艺术魅力,体会祖国园林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标出生字词并正确注音,并完成课后练习一。
2、教师绘制一张较大的《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并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鸟瞰图,关于“前朝”“内廷”的图片资料,扫描存盘,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我想同学们应该都看过与康熙、乾隆有关的电视剧吧,你们知道他们生活起居处理朝政的地方是哪儿吗?
对,是故宫。提起故宫,大家都不陌生。那是皇帝和他的嫔妃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严禁老百姓进入,因此又叫紫禁城。面对这组充满神秘感的建筑群,大家想不想了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黄传惕的笔墨走近《故宫博物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的特点。
2、学习空间说明顺序,了解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法。
3、领略故宫的宏伟艺术魅力,体会祖国园林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
(二)检查预习
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1、用笔勾画出重点字词。
2、给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
3、正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
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
肃穆(mù)奏极(zòu)额枋(fāng)藻井(zǎo)迥然不同(jiǒng)
4、释词:
磬: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
琐:连环形花纹
攒:聚集,集中。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藻井:宫殿或厅堂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一般成圆形、方形或多边形,上有各种花纹、雕刻或彩画。
中轴线:中心线。
(三)整体感知
我们用集体的力量打倒了拦路虎,下面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同时思考:
1、在作者的笔下,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2、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并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图。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故宫的?
明确: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群艺术的独特风格。
2、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出示教师描绘的《故宫博物院导游图》),生作与作业(课后练习一)进行校对。
3、空间顺序。
(四)研读品味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参观旅游团,我是导游,不好意思,因为导游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谁能告诉大家?(大屏幕出示故宫博物院地图)
明确:午门——金水河上的五带桥——太和门。
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讲解,只能你们仔细欣赏并愉快分享了。
①走近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大屏幕出示太和殿外景图片)。
找同学描绘太和殿外景。
再请别的同学评价其描述:(杂乱,不够准确或流利、有重点。)
(再点击,图片下方出现课文对它的描述)
两相对照,课文的语言好在哪里?
明确:语言简练,有专用术语,同时又运用说明方法(列数字)说明顺序(从上往下),说明准确。
②猜猜里面会有些什么?走,进去看看。(大屏幕再出现太和殿内景图片)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思考:
①作者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的立足点是哪儿?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方位词。
明确: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都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定方位。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②在介绍内景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明确:故宫是皇宫,而龙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③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明确:太和殿是故宫的核心,是皇帝宝座所在地,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同时它又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其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都体现了故宫建筑的风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艺术价值都最具代表性。
4、由于旅行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太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大屏幕又出现地图)
(五)总结反思:
学习本文你对故宫有哪些了解?
(六)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作者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此外,还弄清三方面内容:
①作者参观所走的路线;
②介绍作者行踪变化的词语;
③交待各建筑物位置的方位词语。
【布置作业】
(1)以“故宫知多少”为话题,列举你所了解的内容。
(2)我来当导游:假设现在是20xx年,你将作为“奥运友情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旅游路线?
故宫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理解重点词的词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3、以太和殿为例,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二)情感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主掌握生字词。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老师: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常见的建筑物都有哪些呢?同安影视城去过吗?它是模仿北京故宫建成的。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故宫,旧时的故宫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ppt展示,同学朗读)
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见注解1)而作者正是故宫的研究专家黄传惕先生,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下面,我们在他的带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预习检测
1、我们早自习大家都预习了本文,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填好故宫博物馆的布局示意图的建筑名称。
(黑板上事先画好示意图框架,同学填好后,其他同学检查更正,然后ppt展示正确的示意图)
2、什么是建筑?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雨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歌德。
建筑往往在造型、色彩、结构与周围的环境的和谐统一等方面,给人音乐般的感受,有的象气势恢弘的交响乐,有的似舒缓幽雅的小夜曲。有的象诙谐生动的变奏曲。好的建筑艺术可以令人震撼,拓展想象力,让你久久的回味……
我们学过的《中国石拱桥》是关于建筑物说明文,这篇也不例外。前文采用的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那么,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看图回答)
提问: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什么路线什么方向逐次介绍的?明确:按照空间顺序,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说明的。
具体来说,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然后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和称“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而离开故宫。
3、ppt展示故宫完整的布局结构图。
三、整体感知
1、视频跟读(ppt播放故宫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按照字幕跟读),要求:
(1)注意难读字词,加深文章印象。
(2)视觉感受故宫建筑群规模的宏大壮丽,建筑物的精美,体会其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观后印象(自由回答):
建筑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物——精致美观
建筑布局——整齐统??
3、正音解词,圈出难读字音,班级交流,并解释重点字词。(请2个同学读音,ppt更正错误,然后全班朗读两遍)
矗立(chù)鳌头(áo)
金銮殿(luán)湛蓝(zhàn)
琉璃(liú lí)额枋(fāng)
蟠龙(pán)藻井(zǎo)
中轴线(zhóu)击磬(qìng)
檀香(tán)攒在一起(cuán)
鎏金(liú)雍正(yōng)
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
迥然不同(jiǒng)水榭(xiè)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向贯穿。
矗立:高耸直立。
矫健:强健有力。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疏通字词后,浏览全文。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四、合作探究
1、浏览1段,回答:
(1)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
明确:北京中心。我们都知道北京市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故宫坐落在这样一个象征着国家最高威严和最大权利的城市中心,说明了什么?(地位之高)
(2)故宫的名称还有哪些?
明确:紫禁城、故宫博物院。
(3)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确:关于“紫”的三种说法,“紫气东来”说;天帝“紫宫说”;星座五宫,紫薇居中,古代帝王自称天之子,所以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地位、历史
2、齐读第二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3、4段,同时ppt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列数字宏大壮丽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建筑精美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宏大壮丽
五、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板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
一、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三、说明方法:第3、4段段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金水河的外观与三大殿的高度,以及圆雕鳌头的数量。
六、布置作业:如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趣味数学教案7篇
★ 大班传统教案7篇
★ 大班观察教案7篇
★ 剪剪纸教案7篇
★ 集合复习教案7篇
★ 语言区教案7篇
★ 乘车安全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