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思想汇报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行为动机的审视,对人生目标的重新明确,写心得体会能够加深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促进各自协作,使个体在集体中更好地融入,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8篇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篇1

袁隆平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悲痛不已,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追思与缅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

斯人已去,巨星陨落。在表达沉痛哀思的同时,关键要学习弘扬袁隆平同志身上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砥砺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拼搏,开拓前进。

学习弘扬袁隆平的高贵品质。袁隆平的一生始终心怀祖国和人民,从小他就立志要当一名农业科学家。19岁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报考农学系,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他主动扎根基层,当一名农校教员。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与挫折,袁隆平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的初心使命。他把自己的青春和年华献给了毕生追求的杂交水稻事业,他把心血与汗水献给了一方稻田。袁隆平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却熠熠闪光。我们缅怀和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这种从小立志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就是学习他矢志不渝追梦筑梦的高贵品质。

学习弘扬袁隆平的崇高风范。“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一生获得了各种荣誉与奖励。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梦想,他一辈子躬耕田野,无论是在青春年少时,还是在功成名就时,或者是在耄耋之年,始终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下田,既是袁隆平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辈子的追求。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主动扎根基层,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心怀祖国与人民,脚踏实地,把业绩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篇2

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就像春天里的第一滴甘露,他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世界万物;就像夏天里的第一缕凉风,他们默默地吹散我们的疲惫;就像秋天里的第一片落叶,他们永远在贡献着自己的生命;就像冬天里的第一缕阳光,他们站在背后,温暖着我们。

他们,可以是很多人。他们,可以是大街上默默无闻的清洁工,可以是总是走在灾区第一线的志愿者,可以是为培育我们呕心沥血的老师,也可以是坚持追梦的科学研究者。

袁隆平,就是他们之中的一员,他是个耿直的人。

他的梦想,就是为天下苍生研究出高产粮食,让人类不再被饥饿折磨。小时候,他就很喜欢与大自然接触,喜欢大树,喜欢花朵,喜欢小草。如他所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他抱着满怀对大自然的热情工作。

他对事业的热情与责任感,远远地超过了他对个人荣誉的追求,也许,他也心存愧疚,但是,对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让他无暇顾及他私人的情感及亲人。

我认为,一帆风顺这个词语是不应该出现在任何一个成功的人的身上。袁隆平也不例外。女友的离去,曾让耿直的他心里滴血。这让他感到彷徨,让他思索他一直信奉的人生规则是不是不对呢。但是,随即而来的饥荒,却让他坚定了他的梦想。在与领导聊天时,他提起了一句诗来形容他的心情——“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漫步。”——毛泽东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居里夫人的这句话像一条芝麻开门的谜语般,令我顿然醒悟。提炼镭这样在旁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工作却在居里夫人眼中是迷人的呢,那么袁隆平是不是也一样呢?

虚词假意如同人鱼滚落的泪珠,始终会化为泡沫,即使刻骨铭心,却总该是虚幻的。与其看着泡沫散去,不如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

蜘蛛夜复一夜坚持地织网,直到逝去;飞蛾日复一日地飞向烛火;蚯蚓蜷曲着身躯天天为花草松土……他们坚持着,行动着,一百次的失败只是为了一次成功。

但是,在学校中,我却看到了很多的人逃课,打架,去网吧……他们只是在任性地挥霍着短暂的青春而已。人生苦短,我们不求名垂青史,但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有价值一些呢?

固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在工作中获得很多报酬的人,但人类更加需要那些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的梦想家,他们不为名利,只为了造福人类。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篇3

袁隆平把毕生精力用在了杂交水稻的培育创新上,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平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身上所释放的精神却令人感动。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1953年,23岁的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扎根基层,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他呕心沥血,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写在人民群众饭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我们哀悼和纪念袁隆平,就是要学习他立志为国为民的`追梦情怀。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依然牵挂着一方稻田,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像袁隆平那样,敢于播散梦想的种子,并让梦想生根发芽,抽穗结果。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阳光与水分,奋力向上生长,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开出最绚丽的稻花,也要结出金灿灿的稻谷。袁隆平的一生是奋斗创新的一生。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敢于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而且始终淡迫名利,始终奋斗。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种子梦”。耄耋之年,依然奋斗不息。“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后,袁隆平还牵挂着第三季杂交稻。敢于有梦,奋斗筑梦,青春追梦。“90”后的袁隆平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新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向袁老致敬!禾下乘凉,吾辈接棒!”。

“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当灵车缓缓驶出医院时,在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悲恸高呼中,在车辆的呜咽鸣笛中,在每个人的泪水中,在湖南长沙,在全国各地,在国内外,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表达一种哀思与缅怀。为啥袁隆平的离去会触动亿万人心,关键就在于他始终心怀人民,心系人民的温饱。面对上世纪60年代的粮食短缺,作为学农的袁隆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提高粮食产量作为了他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赚钱可以,但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社会,人民才把他高高举在头上。“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袁隆平始终脚踩大地,专务于伟大事业,才赢得了人民的热爱与拥戴。

世间从此再无袁隆平,但在遥远的太空,有一颗星星更加闪亮,那就是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星”。我们在表达哀思的同时,延续他献身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伟大精神,才是对他的纪念与追思。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篇4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奉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那么。穿那么好干什么,外表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顶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效劳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

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奉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达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阔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作为奋战在环保事业战线上的一名知识分子,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篇5

袁隆平,一个研究杂交水稻近半个世纪、还在继续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一个做着“禾下乘凉梦”、把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毕生理想的可敬知识分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争相学习的对象。自主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为此,农村司、农村中心党支部向科技部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伟大实践上来,把个人发展统一到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国际观,在科技管理的本职岗位上,努力落实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二、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执着创新,不断完善宏观管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不间断的管理创新。要以仁者的胸怀、勇者的胆识、智者的头脑、志者的坚韧,不辞艰辛,不惧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造,适应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不断开拓宏观管理新局面,推动自主创新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

三、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求真务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思维不落后时代,部署不脱离实际。坚持科研方向从需要中来,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发展的节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提升自己。

四、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断健全廉政人格。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荣辱作为个人道德抉择的标准,弘扬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为当为之事,拒绝腐化堕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责任和付出作为个人价值抉择的重要内容,陶冶人文情操,培养健康情趣,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自警、自励、自省、自重。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篇6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袁隆平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我们中国人素来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坏事可小不可大”的“传统”。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不但能“可大”,甚至还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点水”人们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现之初少有非议,而一经历史检验便难掩瑕疵。特别是如今所谓的这奖那杯更是非议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实在。按照袁隆平的声望和其贡献。别说成绩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计入袁隆平的成绩单,甚至国家就按照这样一个成绩单奖励他,估计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为按照袁隆平的贡献,他现在早已远远超出国家的奖励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平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袁隆平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袁隆平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袁隆平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篇7

我听到南日的报道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长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是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我当时听到消息后,心都快碎了,因为伟大的袁隆平爷爷就这么离开人间了。

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看过这个图片注释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考大学时,袁隆平一直想要学农,当时父母都不同意,袁隆平说,师范是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这才说服父母,学了四年后,袁隆平就说出来一句话“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学农。”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种田,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在一些时期,他像小孩一样胖着出来的秧,他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1970年11月,在南红农场一个铁路涵洞附近的水塘边,大约两百平方米的野生稻中,发现了三株稻穗花要异常,袁隆平打算打给三亚,确认这是一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当既把它命为“野败”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上,他正式宣布,中国探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袁隆平,他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这是真正的民族脊梁,致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学袁隆平的心得体会篇8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关袁隆平的电影。就觉得袁隆平给了我很多启发。

还记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袁隆平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无情的。那些被袁隆平细心栽培的水稻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却痛在袁隆平的心里呀!过了一会儿,袁隆平的心情开始缓缓地平静了下来,因为他在一污浊中找到一株幼苗,这真是燃烧的希望,生命的奇迹啊!此时的袁隆平心里又充满了自信与希望,因为他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电影渐渐地接近尾声,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袁隆平是一位很坚强的伟人。他的坚决感动了我。每当他遇到挫折时他总会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并且吸取给多的教训与经验。

袁隆平真伟大,是他让人们的天敌--饥饿消失;袁隆平真伟大,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坚强,要用尽一切努力去达到目标。袁隆平真伟大因为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学电工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学精益管理的心得体会6篇

2023学党史的心得体会7篇

学茶艺的心得体会5篇

学法治思想的心得体会7篇

学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参考7篇

学讲话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

学条例准则的心得体会7篇

学茶艺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学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最新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761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