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工作计划

四年级猫教案优秀5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进展进行定期更新,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猫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猫教案优秀5篇

四年级猫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4、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5、能把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坏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收到危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一、激趣导入;

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之中,自然界有着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自然界法则的故事。

板书课题:14、自然界之道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新词

1、要求:请大家自由读故事,借助生字表及字典读准字音。

2、提示:读正确的同学将课后的生字朋友的名字读一读。

3、激发兴趣: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1)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词语:

提示:边读边思考:哪个词语的意思不懂。

4、提示:把词语送回到课文中,做到读流利。带着生字新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5、谁愿意把你的朗读成果展示给大家?

6、引导: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记忆字形。

2、谁来把你的记字方法展示给大家?

3、激发兴趣:让我们为他们找找朋友吧!

4、引导:观察每个生字,你觉得在写的时候哪些字的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四、讲一讲身边违反自然界规律的故事同孩子们一起分享。

五.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

朗读课文,通顺流利。

书写本课生字并组词语,看谁写得漂亮、组得多!

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文本分析:这篇课文用实实在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打动人的故事。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了解自然法则,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四年级猫教案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56页-57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相互平行”与“相互垂直”的含义。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定义中“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整理明标

1、复习导入:

师: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现在请你在你的本子上画出一条直线,再回忆一下直线有哪些特征?

预设:(1)直的(2)向两边无线延伸(3)无法测量(2)没有端点

师:在你刚才所画的直线旁边随意再画一条直线,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

预设:通过回忆直线的特征,构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平行与垂直。

2、整理明标

(1)认识平行

(2)认识垂直

二、明确路径,合作探究

问题一: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而发现什么是平行。

问题二:通过学生观察,教师讲授,得出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概念。

三、展示反馈,对抗质疑

问题一:认识平行

(1)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每组中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你能按位置将他们分分类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2)操作: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将它们分类。

(3)汇报:

(1) 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

(4)出示定义:我们将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下了一个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提出问题:你从刚才读的这句话里找到那些重要的信息?

(6)汇报:①同一个平面内②不相交

(7)对抗:为什么要强调一定要在同意平面内?不在同一平面内行不行?

(8)演示:出示画着两条平行的直线的白纸,然后将纸沿着两条直线中间剪开,成两个平面展示。

(9)提出问题:如何表示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生活中有平行线吗?

(10)小结: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有平行线的存在,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问题二:认识垂直

(1)操作:跟着老师一起来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2)汇报:成90度和不成90度

(3)出示定义:我们将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的情况下了一个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对抗:你从刚才所读的这句话中得到哪些重要的信息?

(5)汇报:①相交②成直角

(6)提出问题:我们如何表示他们呢?(a⊥b);生活中有垂直的例子吗?

(7)小结:生活中有很多垂直的例子,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

四、检测总结,拓展延伸

1、练习

(1)教材第57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2、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课后拓展:

(1)判断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垂直。?

③、过直线外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的平行线.

(2)下面的图形有平行和垂直的情况吗?

出示“双杠”图让学生找出平行与垂直。

四年级猫教案篇3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

(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汇报:

生:4950 104100

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

生:4950 104110

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

(4)比较

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

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

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所以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

2、p60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p61、1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

2、p61、2-4

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

3、p62、5

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

4、p62、7,p63、9、1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p63、12

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

三、布置作业

p62、6,p63、8、11

四年级猫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四年级猫教案篇5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本课是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突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信息,共同讨论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新知,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的能力,体现了生活中学语文的大语文关。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本课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时在运用视频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及词语辨析训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齐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直奔主题、总体感知课文

师: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的哪句话与课题的意思相同呢?

出示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指名并齐读中心句(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师评价过渡: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呼风唤雨的是谁呢?又是靠什么呼风唤雨的呢?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两个问题告诉我们的?(设问)

(2)师生对读设问句(师问生答)

(3)师:那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告诉大家?

出示重点句子,进行词语的辨析

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指名读句子,初步理解发现和发明

师过渡:同学们真会学习,那么20世纪人类都取得了哪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四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回答、出示片段

(2)为什么说这些发现和发明都是奇迹呢?(学生回答)

(3)播放科技短片,进一步理解20世纪的奇迹般的科技成就和发明。

画面播放:(人类登月球、潜入深海、原子核等;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等)

(4)出示课件:同学们,20世纪的科技发明还远不止这些,老师将同学们搜集的关于20世纪科技方面的发现与发明的资料做成了课件,看完后你对发现和发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5)搭配课件词语练习,进一步理解发现和发明(图在上,文字在下)

指名读短语

师小结:20世纪出现了如此多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看完以后你对20世纪有一个怎样的评价?(20世纪真是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过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出示句子: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a指名读句子,说说“改观”是什么意思?它和“改变”的意思有何不同?

b齐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过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那么上百万年前的农耕社会又是什么样子呢?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人类上百万年历史中生活状态的语句

②出示句子: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③随即媒体出示———农耕社会图

④以图为背景覆盖文字: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师:想象一下没有()没有()的生活该怎么过呀?

师:一百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师过渡: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够拥有神奇魔力,那么人类是借助什么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的?

出示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指名读句子

师:你在哪里听说过“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神话西游记)

让学生说说故事情节,活跃气氛。

师:可是在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真的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出示课件图片:上下对比出图片(千里眼——天文望远镜、顺风耳———雷达、腾云驾雾——民航飞机)

师过渡: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中,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足以令我们惊叹,用文中的一句经典的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

屏幕出示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齐声朗读

a理解诗句

b师范读:听老师读,同学们仔细品味,同学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

师过渡: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齐读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最后一段

师过渡: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屏幕出示句子: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1)指名读句子

(2)师:1923年,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的这句话到八十年后的20xx年,这句话仍然适用,那么到今天、明天、后天乃至将来这句话是否依然适用?

此时,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同来感受并畅想21世纪的美好明天吧!

课件:播放科技短片(卫星探测月球、太空出舱)

(3)小组合作说话练习:看了短片后,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美景吧!(可以是异想天开)

(4)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你们真会想象,相信,在你们刻苦的努力下,这些想象一定会变成现实,我们坚信,21世纪更将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也更将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短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上课伊始,播放画面,教师随画面内容,一方面将学生引入文本,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想了解科技创造发明的兴趣。

2、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课件出示中心句,初步理解“呼风唤雨”这个重点词语的意思。

3、在指导精读、积淀感悟的环节中,学习第二自然段。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进行词语辨析,进一步区分“发明和发现”、“改变和改观”两组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

4、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利用课件中的发现和发明引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播放科技短片,配乐课件展示了大量的关于20世纪科技方面的发现与发明的资料,让学生了解20世纪的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进一步理解、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媒体的使用,使20世纪的高科技发明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像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画面给了学生很直观的视觉感受。

5、在学习第四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学习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媒体出示农耕社会图,运用课件进行排比句的品析及朗读指导,运用课前搜集到的《西游记》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图片与20世纪的天文望远镜、雷达等现代科技的发明及发现的图片进行对比学习,图片的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深切地体会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在运用视频资料播放科技短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媒体的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运用多种媒体与语文课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媒体的使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运用语言、积淀感悟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运用媒体出示重点句子加以理解并随机指导朗读,突破了难点,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语文四年级下教学工作总结优秀7篇

语文四年级上教学计划模板优秀6篇

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优秀7篇

沪教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优秀8篇

交易猫合同优秀8篇

四年级上册二单元作文5篇

四年级植树作文500字5篇

四年级组长工作计划5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总结5篇

四年级组工作计划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224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