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故事课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故事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火柴、打火机、厨房灶具等用品使用不当会有危险。
2、不碰触易燃、易爆的用具,不玩火。
3、练习遇到火险时的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打火机、蜡烛、纸张等实验用品一套。
2、一大铁盆枯树叶树枝
3、多媒体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谜语:红彤彤一大捧,见风它就逞凶狂,无嘴能吃天下物,单怕雨水不怕风。(火)
2、讨论:火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边进行小结:
好处:可以用它来做饭、取暖等。
危害:可以引起火灾。
3、观察小实验“纸的燃烧”。
老师用打火机将蜡烛点燃,将一张纸放在蜡烛的上方,让幼儿观察纸的'燃烧过程,帮助幼儿了解有些物品很容易被引燃。
4、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易燃物品和家中的主要火源。
教师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认识火源和易燃物品。
火源:有打火机、火柴、鞭炮等。
易燃物品:有纸、衣服、玩具、煤炭、汽油等。
教师小结:火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是如果不会正确使用火,火娃娃也会生气,给我们带来伤害。所以小朋友不能玩火,也不要随便碰易燃物品。
5、让幼儿讨论如果遇到火灾应该怎么办?火场又应怎样逃生?
教师小结:如果发现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从安全出口逃离现场,再求救大人或拨打火警电话119。
6、播放警报音乐同时点燃枯树叶树枝发出烟雾,引导幼儿快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了解有关“火”的知识,认识到了玩火的危险性,知道了不能随便玩火,让幼儿掌握了更多的自我保护、自救的方法。
大班故事课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当孩子懒懒的躺在床上时,透过他的视线,看到的是脚,有自己的,有爸爸的。于是孩子会满足于这种温馨的氛围中,当然也会和爸爸来一次小小的思维游戏啦。床上有几只脚?这个故事充满着温馨感、趣味性,虽然故事情节简单易懂,但一个又一个隐藏教育的身影却能够始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动脑筋的欲望,并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体验到积极思考的快乐。中班幼儿对于观察推理非常感兴趣,《床上有几只脚》以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床上有谁的脚丫、有几只呢为内容,创设了多个富有探究性的画面,激发幼儿运用想象、推理,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猜测,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判断能力。通过一系列单元式活动,让幼儿感受家庭的温馨及学习了单数和双数。
【活动示意图】
活动一:图书阅读——《床上有几只脚》
活动目标
1.能初步看懂画面,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2.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
3.能积极参与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知道家里有几个人。
2.物质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大图书。
3.环境准备:在地板上铺好地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几只脚。》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一)邀请主动举手的小朋友脱下鞋子,一个一个地来到地垫上。每来一名幼儿其他幼儿就一起数一数、说一说:现在有几只脚。
(二)请幼儿一个接一个离开地垫。每离开一名幼儿,其他幼儿也一起数一数、说一说:现在有几只脚。
(三)引导幼儿从游戏中发现脚的数量递增和递减的现象。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在我手里拿的这本书里面,就有一个小朋友在和他的家人一起做游戏,他们玩得真开心,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由阅读。
(一)教师发书,幼儿自由阅读小图书。
幼儿可结伴自由阅读小图书,仔细观察画面内容,与同伴小声讨论自己的想法。
(二)师幼共同阅读图书。
师:故事里都有些谁?你能看出他们在干什么?床上有谁?来了谁?又来了谁?走了谁?又走了谁?现在床上还有脚丫吗?
(鼓励幼儿讲讲故事内容,并让其他幼儿进行补充)
(三)完整阅读。
三、交流分享
1.你看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你们家会发生这样的故事吗?
2.星期天的早上,你和你的家长起床后都会做一些什么事情?你愿意和家人玩一玩“床上有几只脚”的游戏吗?
四、结束活动,幼儿有序收书,师幼一起整理物品。
大班故事课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体会家人(父母长辈)对自己的深情厚爱及殷切期望,从而萌发对他们的感激、孝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平常的名字中所包含的不平常的含义。
三、活动准备
1、学生提前和家人一起讲述自己名字的故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
2、教师准备自制的纸话筒。
3、教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活动主题
1、师自我介绍。
2、请几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名字。
3、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姓名都是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的,下面让我们先随小博士一起走进名字文化城,去了解姓的由来吧!
板书课题:名字的'故事
(二)观名字文化
(出示课件)
师小结。
(三)名字的故事
1、师:喂,嗨,哈……同学们,知道老师在叫谁吗?学生答到,那么现在呢?
师:是啊,其实名字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代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再也平常不过了。但只因这里面蕴涵着深厚的文化,铭刻着历史变迁的信息,寄托着家人的期望,而使得一个个名字变得鲜活起来。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我们玩的游戏名称叫“猜猜看”。我说名字的故事,你们来猜猜看这个人的名字。(出示课件)
师:我们的大诗人李白,关于他的名字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2、采访交流。
(1)、师:李白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那么同学们你们的名字里边是不是也有故事呢?下面老师就给一两个同学上台来充当小记者的机会,你对谁的名字感兴趣,你就去采访谁。谁愿意来试试?
师:刚才这几位小记者表现得怎么样?接受采访的同学的名字有趣吗?我想,咱们班有这么多同学,肯定还有不少有趣的名字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吗?
(2)、师:好!下面我们先想一想,然后就分组来召开一个主题为“名字的故事”的现场小记者会。每个人都有当小记者和说出你的名字的故事的机会。
小记者们请注意啦!
好,湘潭市雨湖区云塘小学第一届小记者会现在开始,小记者们赶快积极行动吧!
(3)、全班交流汇报。
师:好,时间到,请小记者们各就位!那么谁是最优秀的小记者呢?观众看了才知道。
生汇报。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名字的诞生,寄托着家人的希望,记载着一段温馨的故事。它凝聚着父母长辈对我们的深情厚意和殷切期望。听了同学们名字的故事,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你们那份真挚的、无私的爱。
(四)听家长的心声
师:课前,我访问了几位小朋友的家长,听听他们给孩子起名的故事吧!
师小结。
(五)激情导行,谈感想回报
1、猜老师的名字的故事。
教师小结:其实,老师的名字也和你们一样,也体现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与希望。是啊,我们幸福,我们骄傲,因为有爱我们的爸爸和妈妈,请让我们闭上眼睛,(停顿,等学生闭眼再按音乐)回想一下这么多年来父母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家庭的美满和温馨。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爱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畅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随机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去回报爸爸妈妈的爱和希望,现在应该怎样做等。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想如果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到你们这番话,一定会非常非常高兴,因为他们有你们这样懂事的好孩子。
师:同学们这么懂事,让老师既高兴又感动,让我们一起献上一首诗给她————我们最亲最爱的妈妈。
(六)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名字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许多关于名字的文化与来历,领会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期望和厚爱,老师也深信你们的明天会如同你们的名字一样美好。
大班故事课教案篇4
教案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内容,初步知道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现象。
2、引导幼儿学会量词“根”“串”“粒”“片”,会用“我找到了……”的句型与同伴交流。
3、让幼儿体验的快乐。
教案准备:
1、毛毛虫头饰一个。
2、超过幼儿数量的萝卜、葡萄、糖、树叶的图片。
教案过程:
—、引出主题
1、提问:“小朋友们谁愿意告诉我,你最喜欢吃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2、老师小结并引出话题:“哇,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可真多呀!”
“今天啊,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条毛毛虫,这条毛毛虫可好玩了,他到底好玩在哪里呢?让我们来听一听《毛毛虫的》!”
二、幼儿理解
1、幼儿听录音。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里的毛毛虫好玩吗?”
“里哪些地方最好玩?”
2、幼儿听老师讲述。
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小朋友们,里的`毛毛虫到底吃了些什么东西呀?”
“毛毛虫吃饱了想干什么了呢?”
“毛毛虫睡醒了,它发现自己变成什么了?”
三、
1、请小朋友到教室里找事物,找到以后和小朋友交流,自己找到了什么。
2、请个别小朋友来介绍自己找到的食物,并且提醒小朋友用完整的语言说出来。
“小朋友们都找到了好吃的,我也找到了。我找到了一根红红的萝卜。你们找到了什么样的东西呢?”
3、和小朋友们一起表演。
大班故事课教案篇5
设计意图:
1、在设计活动时通过小鼹鼠、小兔子和小松鼠三者之间对一只破皮鞋的不同 看法,展开联想活动。通过小鼹鼠对破皮鞋的改造让一只废旧皮鞋变成了一辆有用的皮鞋车, 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2、幼儿期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阶段,运用表演活动,可以使幼儿在生动有趣
具体化的情景中,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开发创造性思维。 11.3 李佳倩活动目标:
1、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并能表演。(认知)
2、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技能)
3、幼儿能学会关心爱护同伴,让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情感)
活动重点:让幼儿能理解故事内容,并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能连贯讲述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同伴的情感,并且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习惯 活动形式:集体、个人、小组。
活动方法:口授法、直观法、观察法、电教法、游戏法。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旧皮鞋图片、挂图(2)小鼹鼠、小兔、小松鼠头饰 (3)音乐《美丽的小皮鞋》(4)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音乐的形式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1)播放音乐《美丽的小皮鞋》 (2)出示皮鞋图片
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是一只什么样的鞋子?如果你的家里有这样的鞋子,你会怎么做?爸爸妈妈会怎样做?老师:刚才小朋友回答的真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小鼹鼠的.皮鞋车》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挂图,老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并思考问题。 老师:(出示破皮鞋的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只破破的皮鞋是用来干嘛的吗?让 我们来听听故事《小鼹鼠的皮鞋车》听完故事就知道了。
故事讲完第一遍后,教师提出描述性问题,帮助幼儿掌握故事大意。 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吗? (2)都有谁看见了皮鞋车呀? (3)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过渡语:小朋友们都会答对了吗?,让我们再听一听故事
2、教师表演故事,第二遍完整的讲述故事
大班故事课教案篇6
为了让更多的幼师轻松上课、备课无忧,一直努力致力于整理、收集名师课程,优质教案,将打造全网最具特色和实力的幼教资源网。通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引导幼儿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设计意图:
一天在家,和五岁的儿子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儿子感叹:我要是有一支神笔就好啦!那我想要啥就画啥。是呀!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支神笔那可太棒啦!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班幼儿听,假如每个孩子都有一支神笔,假如有神笔的孩子们看见了需要帮助的人……这些口齿伶俐,想象丰富的精灵们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因此而产生了一节大班语言活动《神笔马良》。
活动目标:
1、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2、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喜欢倾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马良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重点难点:
重点:学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的句式。
难点:大胆想象,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晰、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ppt课件(《神笔马良》故事图片,雨中没有伞的人,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等图片),毛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幼儿异口同声的说:想)那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二、倾听故事,认识神笔
1、观看ppt4-11听老师讲故事
2、、故事好听吗?我检验一下,你们听懂了没有?(听懂啦)敢不敢回答我几个问题?(敢)
教师:我们刚才听到的故事叫什么名字?(神笔马良)故事中会画画的小朋友叫什么?(马良)他有一支什么样的笔?(神笔)为什么叫它神笔?(这支笔画什么东西都能变成真的)
3、教师:马良用这支神笔给穷人画了好多有用的东西,帮助了许多人。让我们给这个善良、有爱心的马良鼓鼓掌吧!小朋友看这支笔神奇不神奇?(神奇)这么好的神笔你想不想要?(幼儿迫不及待的说:想)
三、仔细观察,初步想象
(一)、初识神笔,说一说
教师: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你要画什么?(幼儿回答积极,内容丰富)
(二)设置情景,说一说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片中的情景,想一想,假如你也有一支这样的神笔,看到这种情景,你要为图中的人们画什么?(播放ppt13-17)
教师 :小朋友们,图中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人在跑步)天气怎样?(天下雨啦。)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雨伞,雨衣。)(ppt13雨中没有伞的人)
教师:这个小朋友一个人在街边哭,大家猜一猜他可能遇到什么事了?(他可能找不到妈妈了)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电话。)(ppt14找不到妈妈的小男孩)
教师:咦?这个人怎么用脚写字呀?(他没有手)噢!原来他是残疾人。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双手。)(ppt15失去双手的残疾人)
教师:大家看看这片土地怎么没有一棵植物,地上还有那么多裂缝?(因为这里缺水)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一条河。)(ppt16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
教师:大家看看这位老爷爷,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给他画什么?(假如你有一支神笔,我会给他画衣服,画好多钱,画金币,画金元宝……)(ppt17衣衫褴褛的流浪老爷爷)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有爱心,像马良一样帮助了好多人。我为善良的你们点赞。
2、情景再现,正确引导(播放ppt15-17)
边出示图片边说:在这个干涸的土地上,你给他们再多的.钱,他们可能也很难买到很多的水,那在这干涸的土地上有比钱更重要更实用的是什么呢?(水,很多很多的水)对呀,我们给了他们很多的水,这个土地上的禾苗呀,庄稼呀,就可以生长了,人们也不用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所以在这里水比钱实用。残疾的孩子,你给他再多的钱,他能买到手吗?”(买不到)是的,再多的钱都买不来手。我们给他画上一双手,然后再让神笔把它变成真的,这样,他就能像我们一样,用手吃饭,用手画画、写字了。对吧?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知道,钱可以买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东西是钱买不来的。所以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很多东西比钱更重要,小朋友们,你们说对不对呀?”(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对)
(三)联系愿望,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有没有愿望?假如你有了这样的神笔,你想不想把你的愿望画出来,让他变成真的?
四、神笔接力,说说愿望
教师(出示毛笔):当当当,这就是马良的那支神笔,神笔交到谁的手中,就请完整、快速的说出你的愿望,说不定愿望真的会实现呦!
五、课外延伸,结束活动
我们回教室去把我们刚才说的画出来吧!
活动总结:
在幼儿的语言活动教学中,师幼互动是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语言是在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是互动的主要媒介和载体,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是这节语言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因此,我设计了三个互动环节:活动开始,幼儿看着漂亮的图片,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神笔马良》的故事,然后说一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这时候,幼儿的说话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孩子们争着举手说自己的想法,幼儿有种一吐为快的感觉。接下来设置情境,让幼儿说一说“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为图中的人物,画什么?”最后请小朋友画出自己的愿望,“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画什么干什么”。这样由易而难,循循善诱,让孩子能够轻松的,完成本次活动的三个目标。
虽然在活动设计中,没有设计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这个目标,但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幼儿发展中存在的个体差异,互动内容也不能以封闭化的知识传授为主,既然孩子都说出了想画钱,想要很多钱的这种愿望,我就觉得,很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这个教育结合活动中所选择的几张图片来进行,是非常恰当的。雨中没有伞的孩子,找不到妈妈的男孩,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干涸土地上找水的人们。这些情景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用钱解决不了的,或者说是用钱,不能够很快或者是直接解决的。所以,我请幼儿看图,然后进行引导,让幼儿自己来区别,钱和他们所急需的物品来比较,可能那个才是他们最需要的?让幼儿自主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虽然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是还有很多事情是再多的钱也解决不了的。从而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观的渗透。我觉得和其他三个目标相比,这才是孩子们本次语言活动最大而且最意外的的收获。
通过这节语言活动,我的收获不亚于孩子们!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家庭环境影响下,我们肩负着幼儿健康全面成长教育的第一站的重要使命,而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尤为重要的的语言活动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交流、倡导多元化教学,要做好课前预设,发掘教育资源,精心准备,注意问题设计,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大班故事课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喜欢交朋友,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但是他们也常常闹矛盾,但通常他们过一会儿就会和好如初。孩子间的这种淳朴的感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绘本《两棵树》是一个纯美温馨的小故事,它用诗意的语言叙述着两棵树的相守,为孩子们讲述了友爱与梦想,让幼儿学会感受友谊的珍贵。让幼儿从故事中真正理解“什么是友谊”。
活动目标:
1.理解两棵树的纯洁友谊,感受两棵树的离别与重逢。
2.观察画面,大胆猜测、表述绘本故事的情节内容。
3.懂得正确对待身边的好朋友,珍惜朋友之间不可缺少的宝贵友谊。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呢?”
2.小朋友,你们找到好朋友了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呀?和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吗?
二、故事导入,认识两棵树
1.认识这三个字宝宝吗?(好朋友)
2.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一对好朋友的故事,那这对好朋友会是谁呢?
3.讲述:是的,在花园里,有两棵树,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4.这两棵树长得一样吗?(大树高、鼻子长;小树矮、鼻子短)
5.看!这对好朋友在打招呼呢,猜猜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6.师幼扮演“大树”和“小树”,说说“好朋友”的话。
三、两棵树的友好与争吵
1.一天又一天,大树和小树之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究竟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好朋友看着图片说一说。
2.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好朋友”演一演,感受两棵树的纯洁友谊。
3.为了比赛,大树和小树这样吵架,你们觉得它们对吗?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呀?
四、两棵树的离别
1.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呀?(大树和小树被分开了)
2.为什么大树的叶子会枯黄呢?(想念小树)
3.咦!这片绿叶会是谁的呢?
五、两棵树的重逢
1.哇,大树和小树见面了吗?
2.小朋友,现在大树和小树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呀?为什么开心、快乐呢?
六、“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1.小结:是的,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宝贵友谊。现在,老师想对我的好朋友***说一句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 看!听了甜蜜的话,小鸟开心地飞来了!
2.你们想对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甜蜜的话呢?
3.现在让我们大声地喊出甜蜜的话:“我们永远都是好朋友”,让更多的小鸟、蝴蝶、花儿都来和大树、小树做好朋友,好吗?
4.大树和小树好开心啊,这对好朋友的故事就在这本绘本书里,书的名字叫《两棵树》,现在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吧!
延伸活动:
到图书区去看绘本《两棵树》
附绘本故事:两棵树
有这么两棵树,是那么友好。一棵长得很高大,一棵很矮小。但是,小树并不认输,他努力地生长,什么都要跟大树比一比。然而,有一天,人们在它们中间竖起了一堵高墙,它们看不见对方了。大树很落寞,日子是那么孤独无聊,大树的树叶开始枯黄。但小树在另一边安慰大树,说:振作点!我们一定会长得超过高墙!
终于有一天,大树看见了一片绿叶,从高墙那边攀伸过来,就像小树的问候。----------等一会儿!我快来了!大树兴奋地对小树说,它在春天结束前也长高了许多,它盼望着早日能和小树会合。它们幸福地重逢了,尽管岁月改变了彼此的容颜,大树比以前更加高大,小树也不再是那么矮小。
它们又在比赛谁的枝上绿叶更多鸟儿更多。它们是多么珍惜这重逢的欢乐。它们都在努力地把手臂伸向对方,只为了那友爱的会合。终于,它们的树枝互相交叠,谁也不能使它们再次分离。人们经过时,也许以为听到了风声,其实,那是两棵树在低声倾诉秘密。
活动反思:
?两棵树》是个充满温馨,贴近幼儿生活的绘本故事,在故事中讲述了两棵树之间美好纯洁的友谊,其中大树与小树经历了“相处”——“分离”——“重逢”的过程后,真正感受到它们之间浓浓的友情,调动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感受两棵树的心情,感受只要相互陪伴,不管是在春天一起盛放鲜花还是在冬天身上落满雪花两棵树都会感到温暖幸福的心理,其次在活动中我配了背景音乐情境,和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情绪、语调来帮助孩子体验、把握故事的情感线,来营造出温馨、难过、孤独、激动、兴奋等心理环境,感受两棵树相处、离别、重逢时的心理变化,在感受了故事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体验情感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实施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作为一节绘本课,我选用了完整的绘本进行讲述太长了,孩子的耐心已经没有了,所以今后再选用的绘本如果页数很多的情况下,那么教师就用应该节选其中主要的页面为8幅比较适宜;其次我上课的对象是中班的孩子,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达不到情感体验的水平,所以应该换成大班的孩子,这样孩子的经验丰富一些,对朋友之间的体验也更多,更能理解绘本的`意义。
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也有很多的问题,在向孩子抛出问题的时候,孩子给我的答案会是各种各样的,而我缺少经验对于孩子的回答不知道给如何给予回应,这是我需要思考的地方,如果孩子的回答合理我要及时的赞扬,但是如果回答的不合理也要直接提出改正,不能让小问题过去,而且对于孩子回答的答案进行深挖,来引导孩子真正理解,同时敢于正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才是语言活动的目标,最后我觉得经历了两次的磨课,我也有进步成长的地方,比如在对绘本感情的渲染上,我有感情的讲述,把孩子们带入了故事之中,他们听得很投入,同时环节上条理清楚,孩子慢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从而获得情感体验。
经过以上的反思,我也不断的思考,将一些小的缺点再次改进,教师的语言和身教继续提高,希望我在组织下一次活动时能扬长避短,做得更好,也让孩子们觉得更加精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大班传统教案7篇
★ 大班观察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