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灵活的教案有助于应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教案可以帮助我们确保课堂纪律的维持,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大班伞教案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伞教案篇1
一、引入
1、小白兔要搬新家了,它的家里需要放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帮它出出主意,它需要哪些东西呢?
2、原来小白兔还需要这么多的家具,还要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灯这么多的东西。我们的家里有没有这些东西呢?
3、那怎么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动起来呢?它们需要什么?
4、原来这些都是电器,只有电才能让它们动起来。他们是电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电器。
二、 找电器
1、出示电的标志(宝宝们知道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吗?这是什么标志?这是电的标志)2、在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用电的电器呢?
3、我们一起找找哪里有电器,找到之后把这个电的标志贴在它上面吧。
4、共同进行游戏。
5、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们有没有找对教室里各种各样的电器。
6、和幼儿一起检查。
三、 危险的电
1、电也是十分危险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2、那我们平时有哪些动作不能做?(引导幼儿讲出不能去玩电器,不能去碰电插头的道理。)
3、幼儿了解触电的危险。
4、共同进行讨论除了电还有什么是危险的。
幼儿园大班伞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跳花杆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花片、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花杆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花片”
我们小朋友很喜欢玩花片,今天老师就用花片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花片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每人抓一小把花片,数一数有几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挑几张2、4、6、8、10贴在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教师挑几张1、3、5、7、9)贴在黑板上)。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那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那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3、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
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4、游戏“跳花杆”
(1)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如双数打开花杆,单数合拢,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2)游戏数次,由简单到难。
幼儿园大班伞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力量的协调发展。
2、培养幼儿互助、友爱、勇敢、合作的品质及能力。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幼儿分两组,每组一辆小三轮自行车,用彩色纸装扮一下,看哪组的自行车漂亮。
2、绕障碍骑车:在活动场地上有间隔地放置一些皮球或画一些标志(动物图案等),幼儿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骑车绕过障碍。在每个幼儿掌握了要求、骑车基本熟练后,可开展小组比赛,看哪组骑得好又快。
3、合作推车比赛:每组两个幼儿,一个坐车握把、脚放在踏板上但不准驱动;另一个在后面推动小车,二人合作,比赛哪组骑得好且快。根据情况交换角色。
活动建议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同时要勇敢。
2、可以骑、推相结合,也可以三人一组(一人骑、两人在后推)展开比赛。
活动反思
本课以学生常见的自行车为研究对象,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分的部件组成。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的综合课,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有关简单机械的认知,认识到简单机械可以组合成各种复杂的机器,这些机器应用生产生活中,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以及每部分包括的部分的部件组成。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用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自行车的研究方案,写一份研究计划,包括:研究任务、拟采用的研究方法、设计记录表格、分配研究任务以及工具的准备。课后每个小组交一份初步的研究计划,教师批改,指导。第二课时学生拿着经过修改的研究计划,分小组观察研究自行车的结构,做好记录,下课后上交研究报告。教师批改,看看同学们较集中的问题,下节课讲解分析。这样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对重点的掌握比较透彻。而且将课室搬到课室外,把自行车这个实物搬到课堂,学生自己动手去研究这种教学手段很受学生欢迎,收效较好。不过如何管好学生在室外上课的纪律,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是在研究自行车而不是在玩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幼儿园大班伞教案篇4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幼儿的学习欲望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凸显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新经验,我关注到大班《学习活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寄信”的素材点。通过分析,我发现虽然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多元,但是“信”作为传统的交流工具却有它特有的内涵,其中包含了许多可供挖掘的教育元素,可以帮助幼儿提升阅读、思维、交往等多种能力。经过对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现状的梳理后,我借助前期绘本《寄给蛤蟆的信》的教学,引申出“好朋友的来信”这一学习活动,让幼儿利用原有生活经验,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的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的信,发现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同伴间写信和读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前听过故事《寄给蛤蟆的信》、课件、用a3纸塑封好的三封展开的信(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出话题
1.(出示故事课件,见图1,帮助幼儿回忆情节)我们曾经听过一个关于“信”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里谁给蛤蟆写信?信里青蛙对蛤蟆说了
2.小结:青蛙用写信的方式向蛤蟆传递了一份真情,蛤蟆读了信以后感到有朋友关心自己真是太幸福啦!
3.过渡:瞧,这是谁的信?青蛙收到的三封信里分别会写些什么呢?
二、分组读信,理解内容
1.出示三封信(见图2),提出分组读信的要求:四人一组合作读信。
2.思考:青蛙收到谁写来的信,信里说了什么?
3.幼儿分组合作阅读理解信的内容,教师巡视引导。
三、分享交流,集体读信(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先读哪封信)
1.出示文字的信(见图3):
(1)关键提问:好久不见是什么意思?蛤蟆在信中告诉青蛙一些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到哪里去,怎么样去?公园里除了可以放风筝,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亲爱的青蛙:
好久不见,我很想你。
6月1日儿童节的上午,我们乘地铁到公园去放风筝……
你的朋友蛤蟆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读信。
重点关注:好久不见、乘地铁、放风筝。
2.出示图夹文的信(见图4):
(1)关键提问:这封信里说了什么?蛤蟆和青蛙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去的?除了去东方明珠、中国馆,还可以去哪里玩?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和表达。
重点关注: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3.出示图片和数字组成的信(见图5):
关键提问:图片和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根据这些提示你能读懂信吗?蛤蟆想用这封信告诉青蛙什么事情?什么是化装舞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蛤蟆准备化装成谁?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青蛙你会带什么呢?
重点关注:什么是化装舞会,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4.总结归纳:
(1)关键提问:这三封信之间有关系吗?信的内容之间有联系吗?信中说哪件事情要先做呢?你会写信吗?你觉得写哪封信最难?
(2)小结:蛤蟆写了三封不同内容的信,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图片和文字,还有的用图片和数字。
(3)能不能把三封信的内容组合写成一封信?
四、延伸
1.出示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一封信,教师示范读信。
2.小结:蛤蟆期盼着过“六一儿童节”,他想邀请好朋友青蛙一起过节,所以他写信把儿童节一整天的安排告诉青蛙。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打电话、通过网络沟通,还可以用写信的方法传递心意。
3.幼儿人手一份由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信,尝试看信、读信,巩固读信的相关经验。
反思
这是一个原创的教材内容,在前期反复分析和调整中不断完善,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一、选准素材点,合理创编,贴近幼儿生活
选择这一素材点是因为《学习活动》中“我们的城市”主题下有关于“寄信”的相关认知点,因此借助了绘本《寄给蛤蟆的信》开展教学。虽然现在网络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发达,但是“信”作为传统的交流工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因此在大班幼儿临近毕业前以“好朋友的来信”为题开展学习活动,目的是引发幼儿对信的关注,对用不同形式写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写信的愿望。活动开始部分师幼共同回忆,让幼儿再次巩固了对信的认知,为接下来的读信活动作好了铺垫。由于幼儿有前期对信的简单经验,因此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表现积极。活动中三封信展现的预设内容“去公园放风筝”“游东方明珠、中国馆”和“参加化装舞会”也都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幼儿在读信中能更好地结合自身感受表达想法。
二、目标具体明确,过程落实积极有效
本次活动目标直接指向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的信,引导幼儿发现三封信的不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绘本故事导入到分组读信,再到集体阅读理解,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在彼此互动交流(个别读信、小组读信、集体读信)中更好地理解信的内容,过程中还注重渗透“幼小衔接”的相关内容。如提问中不断出现“你能读懂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等开放性的问题,以教会幼儿正确观察、描述的学习方法,通过不同的读信方式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积极准备。
三、关注幼儿的表现,随机调控把握分寸
活动中我通过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理解信的内容,并随机做好调整。如幼儿分组阅读三封信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发现幼儿在阅读文字的信时并没有感觉很难,幼儿的阅读能力比我想象得好很多。倒是幼儿阅读“图夹文”的信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及时调整集体读信的环节,调整提问顺序,将幼儿阅读较困难的图夹文的信留到最后一起讨论,这样的调整使课堂中教师推进的“序”更为清晰,在递进中逐渐给幼儿搭建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获得能力的提升。另外,幼儿读信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幼儿不会准确用“你、我”来称呼蛤蟆和青蛙,我立刻调整方法,用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人称代词。整个活动中我既关注全体幼儿,还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及时给予回应并做好归纳和提升。
四、多媒体利用恰到好处,使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活动中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增色不少。多媒体能及时放大信,使幼儿更清晰地观察画面,表达各自的想法。如点击放大“好久不见”四个字,让幼儿在认字的同时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对他们以后学习写信有一定的帮助。另外,用多媒体呈现不同类型的信,使信富有色彩和动感,能有效支持幼儿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给幼儿以新鲜感。
幼儿园大班伞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会与教师对唱歌曲的问答部分,能正确地接唱,不拖也不抢节拍。
2、能听音乐信号做相应动作:起立、坐下。
3、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唱歌,基本学会歌曲。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重点:
能唱准节奏,唱清歌词。
活动难点:
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玩具电话若干
(2)歌曲录音《打电话》
(3)表示起立、坐下的音乐符号。
活动过程:
1、游戏:打电话。教师与幼儿打电话的问答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学说歌词。
(1)教师与全体幼儿问答。
(2)教师分别与男女幼儿问答。
(3)教师与个别幼儿问答。
2、教师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3、幼儿分别完整跟唱歌曲一、二段。注意唱好每句最后的衬词。
4、出示音乐信号、符号标记,弹奏相应乐句,让幼儿理解音乐信号下的相应动作。
5、对唱:教师与幼儿分别扮演问答者,以多种形式练习对唱,注意唱好每句最后的衬词,提醒幼儿接唱时合上节拍。
活动延伸:
将玩具放上活动角。例如:娃娃家等,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里打电话的角色游戏,也可将学会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老师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并能在大家面前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活动部分,我就通过出示玩具电话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借用了手偶教具来引入教学,因此孩子们的兴趣也就被吸引了过来。接下来我边放音乐边左右手来操作两个手偶,帮助幼儿熟悉旋律理解歌词,也很好的为下一个表演的环节做铺垫。由于是以情景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加上这首歌曲歌词简单,旋律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内容,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环节衔接顺畅,活动气氛非常活跃,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大班伞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复习侧面人及背面人的画法,能画出升旗时人物的简单动态。
2、注意画面整体布局及人物比例。
活动准备
1、彩笔、剪刀、白纸、红纸、黄色小方纸、胶水。
2、活动前有过参加升国旗的经验,教师进行过有意识的观察引导。
活动过程
1、回忆讲述升国旗的经历。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我们应该怎样热爱红旗?升国旗时怎样做?(立正,行注目礼,在一起举行升旗仪式,对着国旗敬礼,等等。)
2、学习侧面人、背面人的画法表现升旗的情景。
(1) 教师讲解示范如何用侧面人、背面人的画法表现小朋友热爱国旗的特征。
(2) 鼓励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尝试画简单的人物动态,为大家做示范。
(3) 幼儿绘画,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体布局及保持画面整洁。
3、展览、欣赏各自的作品。
引导幼儿从作品的动作、构图、布局等方面评价、欣赏同伴的作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