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工作计划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6篇

教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计划,也是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通过共享教案,我们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学资源共享,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6篇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分区?谁能概括各分区的区域特征?(从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角度引导。)

[展示图片] 西北地区景观图。

[提问] 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

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展示地图] 西北地区图。

[提问] 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归纳]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 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 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 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提问] 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读图]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说明本地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讲述] 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部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塔里森盆地中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码干沙漠,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

[提问] 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板图] 新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画)。

[指图讲解] 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结构特点,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

[出示投影片] 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 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 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读图] 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讲述] 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提问] 有人说,在西北地区水贵于金子,你同意吗?为什么?

[讲述] 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农业来说,水源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提问] 请问西北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畜牧业)

[板书]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提问] 假如你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农场主,要建个畜牧业基地,你觉得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呢?能在图上画出来吗?

还有什么地方可建畜牧业基地呢?

[展示投影] 由山麓到山顶植被有什么变化?如何利用这里的草场资源呢?山上是冬季牧场还是夏季牧场?为什么?

这就是新疆天山山地牧场,因水热条件引起牧场分布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提问] 除了发展畜牧业,在西北地区还可适当发展什么农业?(种植业)

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的可性不大,那么水从何而来呢?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下种植农业区可能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学生] 略

[讲述] 对,大家的眼光不错,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为物产富饶的绿地,因而被誉为“塞外江南”。

[提问] 还有哪儿可发展农业?怎样解决水的问题?

[讲述] 夏季,因为夏季时气温高,冰雪融化。

[提问] 那么,怎样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 介绍坎儿井原理。

[讲述] 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处好方式。

[小结] 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要有水灌溉,那么这种农业,我们叫做“灌溉农业”。

[承转] 西北地区流行一句话:麻雀、孔雀东南飞,这话什么意思呢?

[讲述] 要想发展西北就必须有世界眼光,而世界发展的出路无非是工业化问题,怎样才能迈上工业化的道路呢?让我们找找西北地区发展的优势。

[展示]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图,请完成课本p.17活动1.

[提问] 西北地区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西北的交通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示图片] 有关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动物遭杀的图片。

[承转] 但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在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 生态环境的保护。

[小知识] 了解历史古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并且完成书本jp.17活动2。

[板书] 生态环境脆弱。

板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2、能力目标:

①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画图等过程,掌握画图技能。

②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巩固旋转的有关性质。

3、情感体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

难点:综合利用各种变换关系观察图形的形成。

疑点:基本图案不同,形成方式不同。

教学方法:

新授课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的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为主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导入

播放自制图形形成的影片,如图351。

2、充分利用本课时引入开放性的问题:图351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都包括两个小十字,其中一部分能经过适当的旋转得到其他三部分吗?能经过平移吗?能经过轴对称吗?还有其它方式吗?

问题本身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究图形之间变化关系的情景,图形虽十简单,但变换方式综合性强,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已见,后由教师进行适当归纳小结:

(1)整个图形可以看做是由一个十字组成部分通过连续七次平移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

(2)整个图形也可以看做是由左边的两个十字组成的部分通过三次放置形成的;

(3)整个图形不定期可以看做把左边的两个十字组成的部分先通过平移一次形成左右四个十字组成的图形,然后绕图形中心旋转90度前后的图形共同组成;

(4)整个图形还可以看做把左边的两个十字组成的部分通过二次轴对称形成的。

(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不同描述,教师应予以肯定)

3、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我们看到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是图形变换中最基本的三种变换方式,它们是今后设计图案的主要手段。

4、利用想一想你能将图352的左图,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吗?

学生议论或动手操作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教材意图十分明确,要告诉学生并不是所有图形都可以通过一次平移或旋转而得到的,从而要求我们今后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时,要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性质、特征正确判断和识别。那么上述图形能通过轴对称变换从左图变成右图吗?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从而得到结论是可能的。

5、例1、怎样将图353中的甲图变成乙图案?

通过相对简单活泼的问题,让学生能运用图形变换的几种不同方式解答问题(先旋转再平移后等到或先平移后旋转也可以)

例2、怎样将图354中右边的图案变成左边的图案?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

(师):哪位同学有好好方法,请告诉大家!

(生):以右图案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将图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 。

(生):以右图案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将图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2700 。

明确可以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同样的效果,激励学生动手动脑。

5、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两个图案前后变化彩用了哪些方法?(平移、旋转,轴对称)

(2)方法归纳

①了解并知道图案变化的一般方法。

②图案变化的方法很多,在生活中要养成多途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6、目标检测

图355是由三个正三角形拼成的,它可以看做由其中一个三角形经过怎样的变换而得到?

延伸拓展:

1、链接生活

链接一:奥运会的五环旗图案是大家熟悉的图案,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它的形成。(用课本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图形变换)

链接二:夏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同学们都赞美过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很多同学曾画过荷花,请你用所学知识再画一朵荷花,看与以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践探索:

①实践活动列举实例归纳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平移、旋转,轴对称及其组合)

②巩固练习课本74页中的习题3.6。

板书设计:

3.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

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性质例题;

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篇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繁荣、深化,社会上的腐改现象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带来一些逆向影响。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坚持五个结合的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颇为有效。

一、纵向与横向结合。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规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儿童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扬长补短。

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的班主任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完成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讲《小珊迪》、《年关》等在学生中开展三对比,即新旧社会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我与旧中国、资本主义儿童对比,使儿童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课外,设法为学生创造一 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结合儿童的爱好,通过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颂老前辈,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人物,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四、显型教育与隐型教育结合。班主任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分析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素质。对学生中出现的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即显型),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召开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偷东西,看黄色书刊等问题(即隐型),以个别谈话为主,了解其思想形成的根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自觉抵制。

五、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模仿性强,意志薄弱,缺乏自觉克服困难的能力,在性格上具有极大的可变性。他们需要适应性格发展的环境,同时也需要成人的关照。因之,班主任首先以身作则,成为儿童的表率。其次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他们,衣服破了,给他们缝补,冻了让他们到房子烤火等,这样不仅能消除他们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而是使他们爱教师、爱学校。

看了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的人还看了:

1.八年级政治下册教案

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教案

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

4.初二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5.初二政治下学期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构成与数量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

?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蒙古维吾尔藏族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

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条件,同时,通过-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南方地区气候暖湿,多河湖海湾水域,舟船是当地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因而人们喜欢赛龙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转】了解完我国56个民族的人口构成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请大家读课本19页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板书)

五、中国的民族政策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那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请学生读课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56个民族,犹如56枝花盛开在祖国大地上,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板书:二、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活动一:

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

(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学习目标二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活动二: 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

(教师讲授)

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

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播放教学课件)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学习目标三

板书:3.出血和止??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学生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

(1)内出??

(2)外出??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三、课堂引入:

下表显示的是上海20__年2月下旬和20__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如何对这两段时间的气温进行比较呢?

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比较两段时间气温的高低,求平均气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经计算可以看出,对于2月下旬的这段时间而言,20__年和20__年上海地区的平均气温相等,都是12度.

这是不是说,两个时段的气温情况没有什么差异呢?

根据两段时间的气温情况可绘成的折线图.

观察一下,它们有区别吗?说说你观察得到的结果.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到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range).

四、例习题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52习题分析

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5篇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模板5篇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优秀5篇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8篇

沪粤版八年级教学计划优质5篇

沪粤版八年级教学计划最新8篇

沪粤版八年级教学计划推荐5篇

2023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5篇

2023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202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130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