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当清晰地展示每节课的目标和安排,教案能够帮助我们达到教学的目标,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湘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湘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
第1课时:欣赏《草原小姐妹》 唱《草原赞歌》 歌表演《草原赞歌》
第2课时:欣赏 、表演《嘎子嘎》唱《中国娃》 装饰音的作用
第3课时:欣赏《来吧来踢球》《捉迷藏》 唱《海娃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在听唱《中国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 组织教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2、 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a、 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b、 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c、 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d、 完整欣赏。
e、 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f、 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 新授歌曲《草原赞歌》
a、 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b、 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c、 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
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d、 接龙唱谱。
e、 用“lu”模唱旋律。
f、 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g、 歌曲处理。
h、 完整演唱。
4、 表演《草原赞歌》
a、 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弹舌、扬鞭、耸肩、骑马
b、 师生互动。
5、 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湘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
“”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一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 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
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
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湘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 《 雪绒花 》 (音乐切入) 课题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之声》中的一段木偶戏扮演《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愉快的气氛,培养同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指导同学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插曲《雪绒花》,感受和表示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和音乐形象。感受歌曲抒情性三拍子美感的同时,激发同学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引导同学感受、表示音乐形象和情绪内涵。
教学难点
1、对比相似乐句旋律,正确掌握音准。
2、正确的咬字吐字,流畅地歌唱。
教学准备
同学:已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受多首经典歌曲。
教师: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环节小记
一、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音乐是一种神奇的世界语言。音乐剧《音乐之声》为何会风靡全球,为全世界人们所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就因为其音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回忆《音乐之声》各个音画场景。(出示图片)
了解音乐无穷的魅力。
回忆木偶戏扮演给你的印象。
引导同学欣赏、体验、探究音乐剧片段:木偶戏扮演《孤独的牧羊人》,了解木偶戏这一艺术扮演形式,感受歌曲愉快的气氛,培养同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为了欢迎上校的朋友男爵夫人和麦克叔叔。玛丽亚和小朋友们一起扮演了一出木偶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扮演得非常有趣。
播放视频片断:木偶戏扮演《孤独的牧羊人》。
引导同学对比讨论歌曲不同的情绪特点与风格。电影中小朋友们当时的心情?初步体验歌曲情绪、情感。
引导同学模仿歌唱,体会其歌唱特点。介绍歌曲中动物语言的情绪化歌唱表示。
小结歌曲的情绪风格。
欣赏电影片段《孤独的牧羊人》,听一听这首歌与《do-re-mi》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诙谐、有趣的木偶戏扮演带给人的感受。讨论歌曲情绪和演唱形式。
说说最吸引你的歌词,模仿唱一唱。
二、学唱《雪绒花》
1、由于小朋友们精彩的扮演被推荐参与音乐节的演出。扮演曲目中有一首感人的歌曲《雪绒花》
导入欣赏: 播放音乐范唱。引导同学对比《孤独的牧羊人》说情绪感受。
随着电影中的主人公一起走进《雪绒花》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播放电影片段。在音乐画面中感受歌曲表达的无限深情(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和对自身祖国的热爱之情)。
欣赏歌曲。说说对这首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等印象。讨论这首歌与《孤独的牧羊人》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欣赏电影片段。讨论当时的社会现状,并理解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表达了上校怎样的情感?
对比《孤独的牧羊人》感受、了解《雪绒花》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和旋律等音乐要素,简单分析句式关系,了解旋律变化重复、重复、对比等发展手法,从而了解歌曲的情绪内涵。初步发展同学对音乐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学唱歌曲旋律:
?雪绒花》这首优美的歌,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走进歌曲旋律,感受其音乐旋律的表示作用。
弹琴伴奏,指挥旋律的音高走向。
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同学发现“起、承、转、合”的句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a、a、b、a)
指导同学视唱歌曲旋律。
手势提示音高,用lu跟琴哼唱旋律,掌握节奏和情绪。
模唱歌曲旋律。讨论各乐句之间的'关系。了解旋律变化重复、重复、对比等发展手法。
尝试视唱旋律。
3、学唱歌词
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游戏“对”唱:清唱歌曲旋律,手势引导同学正确填唱歌词。(掌握旋律,唱好一字一音。)
弹琴伴奏,指导歌唱。
难点指导,对比相似乐句的不同音高走向。
播放音乐,指挥歌唱。(激发同学的情感进行初步表示。)
欣赏教师的范唱,默唱歌曲的同时手势划出旋律的情绪线条。
根据老师的视唱,记忆旋律音高并唱出相对应的歌词。
分句正确歌唱。
尝试歌唱。难点提出练习。
随音乐默唱歌词,考虑歌声要求。
讨论音色与情感,尝试深情地歌唱。
在视唱歌曲和游戏“对”唱练习中初步培养同学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在感受歌曲抒情性三拍子美感的同时,指导同学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插曲《雪绒花》,感受和表示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和音乐形象。激发同学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4、尝试唱英文歌词
播放录像片段,当上校看到小朋友们精彩的扮演,深受感动,拿起吉他唱起了《雪绒花》。
激发兴趣,引导同学尝试用英文歌唱。
电影中,《雪绒花》曾在两个不同的场所演唱。还有一次是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告别祖国的音乐会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你最喜欢、或者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次演唱?为什么?
欣赏录像,边欣赏边默唱。
读英文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尝试歌唱。并练习难点句。
欣赏电影片段,讨论两种不同环境中的演唱,探究上校当时的心情。理解后一次演唱表达的深厚情感。
5、巩固歌唱。
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定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
引导同学讨论声音处置,并指导歌唱。(抒情歌曲,可唱得慢些,声音柔和些。高潮局部在力度上可以唱得比其他局部强一点)
小结,伴奏歌唱: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身祖国的热爱。
进一步理解情感。
讨论怎样才干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寻找高潮,进一步处置声音,抒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随音乐有感情地歌唱。
设计演唱形式,分组扮演唱,用歌声表达丰富的情感内涵。
进一步升华情感,处置歌唱,用富有感染力的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进一步表示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三、总结
延伸
由本课欣赏的几个片段,小结影片最大看点和胜利之处——音乐。感受音乐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扮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示手段。以后进一步探究音乐对电影情节发展的作用。
播放音乐,组织下课。
正是有了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上网浏览,去发现优秀的音乐剧,并介绍给大家。
开拓课程资源,进一步激发同学课后探索音乐剧、欣赏音乐剧的兴趣。
湘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4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两节
教学目标 知识 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高尚品格。
重点 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
难点 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三、聆听《牡丹之歌》
四、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五、扮演《编花篮
六、小结: 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2. 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和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和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2. 启发同学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同学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
2.聆听范唱??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6.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或试奏。 唱师生问好歌
生扮演唱?
回答问题
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同学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和第四乐句。
回答问题
聆听并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和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7.同学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8.自我推荐扮演, 设境
激趣
(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高贵品格)
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师生互评
五年级第十册音乐教学设计13.2
课题 百花园
? 课时 第一课时 总节数 两节
教学目标 知识 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音乐作品,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高尚品格。
重点 扮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
难点 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三、聆听《牡丹之歌》
四、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五、扮演《编花篮》
六、小结: 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
2. 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和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和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
2. 启发同学用已学过的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同学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
2.聆听范唱??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6.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或试奏。 唱师生问好歌
生扮演唱?
回答问题
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同学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和第四乐句。
回答问题
聆听并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和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7.同学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8.自我推荐扮演, 设境
激趣
(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高贵品格)
培养同学的创作能力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师生互评
五年级第十册音乐教学设计14.1
课题 百花园
? 课时 第二课时 总节数 两节
教学标 知识 扮演民歌《盼红军》,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情感 1、通过学习《盼红军》等音乐作品和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重点 扮演民歌《盼红军》,感受四川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
难点 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
教具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卡片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编花篮》
三、聆听《花之歌》
四、扮演《盼红军》
五、
六、小结: 师弹琴
师播放伴奏带
1. 欣赏《花之歌》。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2. 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
(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竞赛
(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
3. 聆听《花之歌》
?
4. 收集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一局部同学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心情。
褒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扮演的同学,以和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扮演的同学? 唱师生问好歌
生扮演唱?
聆听并回答问题?
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设计舞蹈动作。
并翩翩起舞。
聆听并回答问题
听辨
回答问题
4.同学划拍自学曲调。当自身感到有掌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设境激趣
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课前准备卡片,卡片的正面画上乐器图,反面写该乐器名称。准备好木管、铜管、弦乐等各种乐器的卡片一套,给一组的同学听辨选择。)
培养同学听辨能力
(“ ”)
(供老师掌握同学自学的情况,和时调控。)
湘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篇5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豫剧
(1)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2)艺术特点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优秀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
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22年出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学戏,后改名为常香玉。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另创新腔。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多彩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被誉为“豫剧皇后”。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l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的问题:
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小学音乐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