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演讲稿不仅在逻辑上有条理,更能够在感性层面触及听众的心弦,演讲稿为演讲者提供展示语言精妙之处的不可多得机遇,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主持人大赛演讲稿模板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主持人大赛演讲稿篇1
说出你的故事,点亮文化人生。大家好,我是蔡紫,这里是《紫曰》。
今天我们的故事就从我身后这件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的中国文化遗产的标识“太阳神鸟金饰”开始说起吧。很多年前,一位母亲带着她当时还在上学的女儿走进博物馆,那是那个女孩子人生当中第一次走进博物馆,她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件闪耀着金光的太阳神鸟。从此它的光芒也照进了这个女孩的心里,让她爱上了博物馆,这个女孩就是我。
而今年,我自己的孩子六岁了。我开始尝试着带他走进博物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我给他讲“阳陵虎符”,我说:“这个虎符超级厉害,它是皇帝调发军队的信物。一只虎符一分为二,皇帝需要用兵的时候,会派使臣拿着自己的右半符来到军队,和与将领手中的左半符相合,确认是真的命令,才可以出兵。”
有一次我因为在外有事没有能够按时去幼儿园接他,过了几天他突然拿出这个,他说“妈妈你看,我做了个虎符,一半给你,一半我带着。你可以请人拿着你的那半来幼儿园接我,我一合就知道,这个是妈妈派来的人,我可以跟他走。”我看着孩子脸上认真的小表情,我在感叹孩子对可以听得懂的历史吸收力如此之强,同时我真的也仿佛看到,一颗关于文化的种子,开始悄悄地慢慢地在他心中萌芽。这也许是我可以送给他的一生的礼物。
受此启发,我开始和朋友们制作了一个关于博物馆的公众号,我用孩子们能听得懂的语言,为他们录制国内外博物馆的公益导览,给他们讲述文物的故事。
博物馆是收藏文明的宝库,人类历史长河里的文化精华依然在那里默默流动,在那里轻轻呼吸。那颗种子曾经播撒在我的心田,而今天我真的希望它能够传递到更多孩子的生命当中。让我们大家一起,我们一起亲近它、传承它、激活它,伴着星月辉映,让它成为我们人类的永恒。谢谢大家关注《紫曰》。
主持人大赛演讲稿篇2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匠心传承》,我是主持人孔皓。
我手里的这把扇子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常用的一个道具。那它的主人是谁呢?照片上的人是豫剧大师常香玉先生的弟子,被誉为“中原第一小生”的王希玲,在生活里我也叫她姥姥。这把扇子就是她在豫剧《风流才子》中饰演唐伯虎时的重要道具。它在台上的每一次翻转开合都是姥姥“不疯魔不成活”的匠心写照。
三十年前,《风流才子》第一次和观众们见面,为了展现唐伯虎诗、书、画三绝的才子形象,排完戏回家的姥姥在饭桌上还忍不住用筷子蘸着菜汤写写画画。三十年过后的今天,七十五岁高龄、装着人工膝盖的姥姥仍然坚持着踩上三寸的厚底靴被人搀扶到台侧,可当鼓点响起的瞬间,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在台上走得步步生风。这种忘我的精神也让我明白,原来匠心就是在重复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
姥姥的匠心就像这扇面上的画一样,一经亮相那就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把扇子在二十年前就曾跟着姥姥把豫剧带出了国门,一位外国观众演出结束后深情地握着姥姥的手,他说:“这出戏精彩得我看两遍都觉得不够。”您看,二十年前我们对于文化自信或许还没有很明晰的认知,但在那一刻,我们也真切地感到了在新时代构筑文化高地的可能。
20xx年我去了美国留学,姥姥郑重地把这扇子交到了我的手里,她说:“都说戏比天大,但这靠的是一代代人的坚守,咱家这根弦到了你这儿可不能断啊。”我知道,这把扇子背后,姥姥教给我的不仅是从初心到匠心的坚守,也是从传承到传播的重担。只身在海外的日子,这把扇子将陪我一同度过。不论是站在这个舞台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我都要把血脉里的文化讲给你听。感谢您收看本期《匠心传承》,我是主持人孔皓,我们下期再见。
主持人大赛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九班的周宇珊,今年十岁,是一位勤奋好学、活泼可爱的阳光女孩。我热情,我开朗,我乐于助人,这让我和老师、同学们的关系十分融洽。
我爱好广泛,喜欢阅读、美术、音乐、体育等。我特别注重劳逸结合,每当学习疲劳的时候,我总会停下来放歌一曲,或拿起水彩笔画一画,或者干脆出去运动运动,活动一下筋骨,这让我马上又精神百倍,充满活力。
虽然我的普通话讲得不是最好,但是我自信,我胆大,敢说话,台下再多的人我也不怕。海伦?凯勒是我深深敬佩的人。她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被猩红热引发的高烧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坚强的海伦?凯勒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从而学会了读书和说话,成为一位知识渊博的人。海伦?凯勒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有幸参加这次“金话筒”演讲比赛。我会用我的努力博得大家对我的肯定,用我的自信取得优异的成绩。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我,支持我吧!请以热烈的掌声为我加油吧!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希望。
谢谢!
主持人大赛演讲稿篇4
欢迎来到新一期的《人物》,我是主持人白影。
我采访过不少优秀的工匠和企业家,但最打动我的却是一个“笨小孩”。他叫蒋应成,二十一岁,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的汽车喷漆项目。说到这个项目,听上去简单,可全中国有这门手艺的不到五千人。比赛现场,当他放下手中的喷枪,身边的翻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看着他说:“应成,太不容易了。”操作当中,薄薄的车漆至少分为十几层,每一层都用不同的材料喷涂,而能够允许的误差是0.01毫米,相当于六分之一根头发丝,呼吸重一点都会影响结果。“倒计时三二一”。喷漆误差0.01毫米以内,喷漆色差为零,蒋应成几乎完美地完成了。他战胜了二十多个国家的选手一举夺冠。
夺冠之后,应成的第一个电话从阿联酋打回了云南老家。从小没了父母,是爷爷奶奶种田养猪把他拉扯长大的,爷爷离世之前对他说:“应成,我们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那之后的一千八百多个日夜,他像一个苦行僧一样把自己关进了车间,每天伴着晨曦走进去,再披星戴月地出来。训练最苦的日子里,他创作了这幅《星空图》。我想,如果说命运给过这个少年哪一样好东西,那就是梦想。当应成登上自己梦想中的领奖台,中国的五星红旗是因为他在世界舞台上冉冉升起。蒋应成用奋斗的青春诠释了自己的生命,我们的采访结束他起身离开戴上了耳机,我问“在听什么呢?”他说:“《笨小孩》。”对,就是那首歌。
曾经也是一个“笨小孩”。十二三岁的时候背起了行囊,从湘西的大山深处走出来,追寻我的梦想,今天,我想卸下一切包袱,怀抱一颗初心,登上这个新时代的舞台。为梦一战,为梦发声!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主持人大赛演讲稿篇5
大家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我是主持人张楚雪。
提到“一带—路”,您会想到什么呢?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还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没错,“一带一路"很大,大到涉及上百个国家和数以亿计的资金。但“一带一路”也可以很小,小到关乎一个男孩,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他的故事。
视频里的这个柬埔寨孩子叫沙利,因为能用十多种语言来叫卖旅游纪念品,他成了“网红”。20xx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到柬埔寨,我就发现当地能用多种语言来叫卖的孩子很多,而他们大多都穿着破旧的衣服,和不合脚的旧拖鞋。有的孩子怕卖货的时候把鞋子跑坏了,于是就光着脚抱着鞋冲到游客身边。看到金发碧眼的游客,他们赶紧推销推:“请买一些纪念品吧,我们有很多漂亮的包。”看到能说粵语的也能马上切换:“靓仔,快点来买啊。”但是无论说什么,他们都会加上一句:“我们需要赚钱,养家。”八年的小小卖货郎生涯,让沙利学会了十多种语言,但为了生意,他常常顾不上吃饭,这在他的身体上留下了很明显的痕迹:身高一米四,体重只有四十多斤的他,看起来很像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对吧?但实际上他已经15岁了。而如今,这个少年终于可以放下身上沉重的担子了。今年(20xx)五月,在“一带一路”公益基金项目的资助下,沙利获得了免费来华求学的机会。过去只会说中文的他现在可以踏踏实实地坐在课堂上,和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们一块学着写中文。而关于未来,沙利梦想着当企业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帮助别人是沙利想做的,也是中国正在做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柬埔寨修建了更快的铁路,获得了更多的投资。当然也有越来越多的“沙利”走进了课堂。读书的孩子多了,卖货的孩子少了。小到关乎一个男孩的“一带一路”正切实地赢得信赖,惠及世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或许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初衷。
感谢收看《今日关注》,我们明天再见。
主持人大赛演讲稿篇6
让国宝来传情,欢迎收看《国宝会说话》,我是主持人刘熙烨。
如果编钟会说话,或许它会对着现代钢琴说:“瞧,我能奏出你身。上所有黑白键盘的音符,可我却比你大了两千多岁呢,而且我在一个钟体上还能够发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声音。”你听,正鼓音,侧鼓音。沉睡了两千四百年的曾侯乙编钟,从擂鼓墩的泥土当中苏醒之后,以它恢宏的气势,丰富的乐律铭文,一钟双音的非凡效果,惊艳了世界。在很多次重要的历史场合,发出了它铿锵有力的中国之声。而我,有机会在曾侯乙原钟的复制件上,带领着外国驻华大使敲响它的时候,我多么想跟它说说话,我想告诉它,我看到了外交官眼里的震撼和惊叹,我想告诉它,我是多么地骄傲呀。
和我—起敲响编钟的是谭军老师,就是他让古老的编钟焕发出了年轻的声音。曾侯乙编钟在出土的时候钟体保存完好,但是所有的钟槌都已经腐烂了,所以他开始在钟槌。上下功夫。不停的试不停的改,有的时候甚至会用上“肉槌”,就是用手去拍打这个钟体,就是为了寻找那个美妙的声音。这些全都是和谭老师朝夕相处的伙伴,当谭老师小心翼翼地交给我的时候,再三地叮嘱我说:“这可都是我的宝贝呀。”这里边有二十多年前在曾侯乙编钟原件。上演奏过的槌子,我来带大家稍微的感受一下。木质的钟槌在编钟上发出的声音可以圆润而饱满,可如果换成橡胶的钟槌,它可以让编钟的声音更加的醇厚绵延。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状,谭老师已经研究出了五十多种钟槌。这些钟槌让曾侯乙编钟不再是博物馆里面那个冰冷的青铜器,它让我们看到了国之重器的响器之魂。我想带大家来听一听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声音。这就是我们当代人发出的年轻声音。
谢谢大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小主持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