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思想汇报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7篇

小伙伴们在撰写事迹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字句精准,写事迹的时候一定要突出示范作用,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7篇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篇1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20__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20__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在村口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篇2

“他是农民教授,亦是农民院士,把农民装在心里,把学问种在田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牢记初心和使命,以共产党人的担当和攻坚精神,助力云南人民脱贫致富,在云岭大地上唱响了脱贫攻坚的时代最强音。”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风感慨地说,朱有勇院士是我辈之楷模,是祖国之荣光。

“新时期的农业科学家是什么样的?朱有勇院士用他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言行给出了响亮回答。”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二大班的黄胄表示,要将朱有勇院士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一起学时代楷模,做优秀青年。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杨俊涛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向朱有勇院士学习,增强自己的道德责任感,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最充分的青年先进代表。”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杨舒涵认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深刻诠释了科学家、科学成果应该如何为人民服务,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优质、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作为青年学者,一定要用行动示范解决顽疾,而非只是对老百姓纸上谈兵,务必戒除功利之心服务人民,未来的路,怀揣敬仰,踏实前行。

“朱有勇院士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寸亚玲表示,将以朱院士为榜样,继续立足本职,开拓进取,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他人。

云南农职学院园艺技术二班学生李昊表示,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极大鼓舞了农业院校的学生,未来一定要努力掌握好专业知识,把青年学子的青春汗水和报国之志写在大地上。

“观看完朱院士的事迹后,我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一个词就是squo;无私squo;,他用自己的一身绝技造福一方百姓,不图名不图利,他常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云南中医院大学党委宣传部陈楠提出,作为高校的一名工作者,应当做到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身上有功夫,守正创新、积极作为,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篇3

每到假期,张桂梅带着面包、矿泉水,坐车去山里家访。12年来,张桂梅的家访路长达12万公里,最远时要坐10个小时车。

第一届学生家访时,张桂梅走一家哭一家。有的人家里连衣服都买不起,寒冬里穿着一件单薄的外衣,除了物质贫穷,人的精神状态也糟糕,男人提着一个大袋懒洋洋闲坐,女人穿得脏兮兮,目光呆滞地看着人。

有的村子一个大学生也没出过,有女孩考到女高后,村里开始陆续有高中生。

每次去家访,张桂梅尽力帮助解决问题。谁家种的水果卖不出去,她发动老师一起购买;

看到很穷的人家,她把自己穿的外套、随身带的钱留下;

有个人家只有两个姑娘,被人欺负,土地被侵占,张桂梅帮她们打官司,“吃亏我才不干呢。”

有个女孩全市统考中数学只考6分,张桂梅去女孩家家访,希望女孩的父母让她转学或读职高。到那一看,整个山头仅剩女孩一家板房,女孩的爸爸残疾,独自一人操劳的妈妈将搬离大山的心愿寄托在女儿身上。

家访结束,张桂梅给这家人办了贷款。她把女孩叫到跟前,“家庭这样,你说咱们怎么办?”最后女孩考上了大学。

对家庭关系不和的,张桂梅会想办法调解。有个女孩四五年没有跟父亲说话,一次唱歌大合唱,张桂梅把父亲从山里接出来,让女孩站在父亲身后唱《我的老父亲》,父亲听着听着哭了起来,父女关系改善不少。对不懂事的女孩,张桂梅会直接让女孩对着母亲跪下。

张桂梅像一个大家长。宿舍楼2层以上的门长年开着,张桂梅随时进屋查找学生是否带手机,看到学生日记也翻。有一次,张桂梅翻到一个女孩给一个男生写的情书,她把女孩叫到面前,让她停止谈恋爱。女孩很生气,说她翻日记违法。

“这是我的地方。”张桂梅说。

去年,张桂梅翻到一个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一看内容,女孩要自杀。信里说,父母常年酗酒,活着没有意义。张桂梅害怕了,她去女孩家里访问,发现女孩父母醉得不省人事,等了3小时,父母清醒了,张桂梅将信的内容念给他们听,让他们写下再也不喝酒的保证书。不过保证书是写了,可这个父亲不喝白酒,改喝啤酒了。

张桂梅的眼睛像鹰一样盯着女孩们。她看到有个学生3年穿一件外套,给她生活费,让班主任格外关照。为了省钱给哥哥看病,一个学生经常不吃晚饭,独自留在教室唱歌。张桂梅发现后很心疼,告诉她好好吃饭才能有力气学习,考出去才能改变自己的家庭。

那时,周云丽喜欢和一个家境稍好的女生来往,周日休息时间也会约着出去玩。张桂梅看到后,把她叫到办公室,说家里没钱没势,应该投入更多时间学习。周云丽不服气顶了一句,张桂梅气得用手里的诺基亚手机砸她,骂人声整层楼都能听见。两个班主任闻声过来劝,周云丽的姐姐也来了。张桂梅看出来姐姐心疼妹妹,“如果我真把她打着了,姐姐肯定上来捶我。”

多年后,周云丽才懂得校长当时的一番苦心。读大一时,她回校看望张桂梅,抱着校长开玩笑,“你再打我一顿。”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周云丽回到华坪女高,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篇4

学校是建起来了,如何留住孩子却成了难题。

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去有些学生家的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往。一个假期甚至两个假期,即便马不停蹄,张桂梅也只能走访完一届学生的家庭。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一名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访,到了山下,司机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学生的家在山顶,仅有一条不到半米宽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

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你怎么还老想回这儿啊?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张桂梅无言以对。

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1年,覆盖学生1345名,行程近11万公里,张桂梅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还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可正是这一次次的家访,更加坚定了张桂梅将女子高中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为没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岁的年纪就结婚生子,然后将缺失文化带来的无知和贫困又一代代传下去……

学校创办初期各方面都很艰难,整个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食堂、厕所,学生和女教师挤在教室里睡觉,男教师睡在楼梯间。由于学校的院坝没有硬化,风一吹,整个校园满是灰尘,老师每天下午五点半还得清扫校园。

女子高中建校半年时,17名老师,9人辞职,只剩下8人。

张桂梅坐在学校的旗杆下抹泪:“怎么办?学校是不是办不下去了?”哭完后,她回到办公室去整理学校的档案时意外地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居然有5名是党员,加上自己,学校有6名党员。

“只要有党员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张桂梅心中暗想。“我说咱们开始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没有钱,就在二楼画了一个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我们宣誓,没宣誓完,全哭了。”

从那之后,学校开始了军事化管理,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看似有点残酷,但她们对得起自己肩上这份责任和使命。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篇5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卢永根,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永根院士一生都在追随着中国共产党,而今罹患重症,仍无私地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当作是最后的贡献,这是一名老科学家用自己无言的行动感动着大家。

宁可自己多苦一点,也要支持教育和扶贫。家徒四壁,家具老旧,与学生同在饭堂排队打饭,把一荤一素二两饭吃得干干净净,也总会善意提醒那些浪费饭菜的学生:“多少棵水稻才能长成一碗米饭?”自己艰苦地生活,却把省下来的钱慷慨地献给教育和扶贫。

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曾经卢永根院士身为华南农学院院长,待遇上不搞特殊;身边的人想走后门,被卢院士骂了回去;学校发展落后,缺乏资金,但不惜重金用于发展多学科和重奖人才——为表彰辛朝安教授团队对兽药开发的贡献,他破天荒拨出10万元高额奖励;为让优秀学者刘耀光安心回国,他多方筹措经费,为其建立专门实验室;博士生刘向东到香港大学做研究,他主动借1500元,还把自己出国用的两个行李箱与一套新西服送给学生。

淡泊明志地做科研,一心一意地跟党走。卢永根院士祖籍广东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派遣回到广州。他说:“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生活回内地?主要是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为祖国复兴效力,一句话,卢永根院士践行了一生。带着学生翻山越岭找稻种,即便已经是七十多岁也亲自去;在病房建成了临时党支部,一个月开一次会,即便已经躺在病床上也坚持过组织生活。卢永根院士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用一生去践行爱国主义,卢永根院士怎么会点不燃大家心中的安国主义火焰?

忠心为党,一心爱国,在卢永根院士身上,我看到了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人的一生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卢永根院士也用其一生无言的行动给了我们答案。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让我们一起永远地记住这位可亲可敬的卢永根院士。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篇6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2017年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卢永根祖籍广东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派遣回到广州。从此,他在教育领域开始了一辈子的坚守。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到内地呢?卢永根的回答简单而真挚,“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正是带着这份爱国的赤子之心,卢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仅为科研奉献了一切,也为广大学子点燃了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这份真挚的爱国热情不仅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他不忘初心、忠诚如山的政治品格。卢永根同志有着70年党龄,一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对党对国忠诚,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于1949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放弃在港舒适的生活,在党组织安排下回广州读书并积极领导地下学联工作。他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是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矢志报国,在美国留学时,美国的亲人曾竭力说服他留下,但他毅然选择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面对众人的疑惑,他坚定地说,“因为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对党忠诚、坚守初心,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作为最高目标,以党和国家需要为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厚植家国情怀,始终笃定信念、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矢志不渝地奋斗终生、许党报国。

学习他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卢永根同志在生活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范。他的办公室设施简单,家中仍在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沙发、旧铁架床、旧电视。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他还一直坚持科研工作,每天和学生一起在饭堂排队打饭。他对自己近乎苛刻地节俭,却将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无私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教育基金;将广州花都祖传的两家商铺赠与当地罗洞小学作为永久校产,商铺租金收入全部用于学校奖教奖学;还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修身立德、甘于奉献,勤勉俭朴、淡泊名利,发扬传承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一心为公、不谋私利的奉献精神,用模范行动展示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为民谋利、为民尽责。

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时代楷模卢永根事迹篇7

在刚刚迎来110岁“生日”的华南农业大学,被芳草和绿荫围绕点缀的昭阳湖,是不少华农人最难忘的校园记忆。伫立着老校长卢永根雕像的院士广场,就坐落在昭阳湖畔。雕像上铭刻着的“坚持实事求是,提倡独立思考;不赶浪头,不随风倒;有三分事实,作三分结论”,是这位永葆初心、矢志奋斗的“布衣院士”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1949年8月9日,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党,他知道加入共产党将意味着个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属于党、属于人民,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这样想了,也这样做了。卢永根在水稻遗传资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杂合子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即便年过古稀之时,卢永根还是经常跋山涉水,不辞辛劳,前往山野之间,进行实地考察。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万余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共产党员的纯粹和崇高,他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他扬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辉旗帜。

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将“卢永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开创,敢于担当,以习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继往开来、守正创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用专业知识和本领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奋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疫情防控个人事迹材料优秀7篇

疫情防控个人事迹材料7篇

桂军同志事迹材料7篇

学生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7篇

模范学生事迹材料7篇

保密工作个人先进事迹材料7篇

抗疫一线护士个人优秀事迹2000字7篇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作文7篇

做新时代好少年讲话稿7篇

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总结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505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