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观影后得到启发时,可以及时写份观后感来记录,当我们看完电影都应该认真将观后感写好,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1
正在上映的电影《长津湖》在辽宁省引起热烈反响,记者连日来采访了该片主创人员以及观众。
此前,该片主创人员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祭扫烈士墓,敬献鲜花。身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电影《长津湖》感受到先烈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全景式再现了这场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战役。
影片首映后,记者采访了多位该片主创,他们介绍了拍摄情况。这部电影原计划在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拍摄,剧组在当地筹备了3个月,即将开机时,被疫情阻断了工作进度。剧组等待了很久都没有办法再开工,因此,错过了冬天,只好另选拍摄地。后来,剧组选择在与长津湖地貌相似的河北、浙江等地进行拍摄。尽管如此,影片筹备前期,主创人员来到辽宁,为影片后来的拍摄积累了坚实的素材。谈到此次来到沈阳的感受,主创们纷纷表示,沈阳是一座英雄城市,这里的人们一直传承着英雄精神,令人钦佩。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多家沈阳影院,发现观众观看电影《长津湖》的热情持续高涨。有的影院举办了相关历史展览,有的影院以沉浸式观影方式使得观众一进影院就能感受到电影中的历史氛围。
在沈阳一家影城,影片放映结束后,观众刘女士眼含热泪对记者说,这部电影展现的史实就发生在我家乡,太感人了!记者注意到,很多观众的脸上都挂着泪珠,那是真情流露。还有一位观众哽咽着说,她的爷爷曾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她和家人来看电影《长津湖》,很有意义。
在抗美援朝出征地丹东,电影《长津湖》持续热映。这部影片在丹东凤城市白旗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掀起观影热潮。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部分,白旗镇党委组织全镇党员干部走进影院观看电影,还前往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学习。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观看电影《长津湖》,参观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通过电影《长津湖》出品方博纳影业,记者采访到该片总监制与导演。陈凯歌导演深情地说:我们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苍松翠柏之中,烈士们长眠于此。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先烈们付出了很大代价才得到的,这个代价就是很多志愿军战士的壮烈牺牲。让我们缅怀他们,记住他们,永远地怀念他们。
谈到拍摄此片的手法,陈凯歌认为,拍摄这样一部宏大主题的历史题材影片,还是要先从人物入手,以小见大。将人物塑造得真实生动,观众才能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与他们共命运,从而使观众沉浸在电影中。
总监制黄建新表示:《长津湖》是中国电影人向英雄致敬的电影作品,我们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希望用一部电影精品表达我们对先烈的崇敬之情。尽管我们已经很努力,但由于影片篇幅所限,很多英雄事迹,我们都还没有来得及去展现。我们将继续关注并创作相关作品,将英雄的精神世代相传。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2
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全程我很少动,只是带着敬畏之心默默观看着。我们都能想到,真实的战场,远比电影的场景更惨烈。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夜间最低温度近零下40摄氏度的长津湖地区(还是50年不遇的严冬),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精锐正面交锋,歼灭美军一整团,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奠定的基础。影片中一些经典台词,平淡质朴而有力量,让人心灵备受震撼。如: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一只蛋如果从外面敲开,注定只能被吃掉。如果从里面啄开,说不定是只鹰。一些镜头一闪而过,却令人印象深刻。如剧中的对比切换镜头:美军的感恩节,士兵盘子里食物丰盛。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口袋里,只有硬邦邦的土豆勉为充饥,一口雪一口土豆。美军在南逃过程中,遇见冰雕连的战士,他们一个个还保持着作战的姿势,目光坚定有力,身体,却已经被冻僵了。长津湖战役结束后,战友们从冻死在阵地上的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一直觉得,自己骨子里缺乏坚毅的东西。看完电影,既难过,又好像被赋予了一种力量。语言是苍白的,内心的感受最为真实。这部影片给了我心灵沉重的一击,也给我深刻的上了一堂课。没有人希望再有战争,但是保家卫国的热心,战士们身上坚毅勇敢无畏的精神,需要我们永远铭记、传承,生生不息!如果信仰有颜色,必定是中国红——先烈们用鲜血染成的颜色。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3
冰天雪地苦鏖战,烈士铁躯铸长城。近期,观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使我热血沸腾,受益良多,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感动于抗美援朝志愿军钢铁的意志。
在长津湖战役中,水门桥是唯一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是美军的退路,只要炸断这座桥,位于长津湖地区的敌军都有可能被合围、被围歼,因此水门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那时敌我军事力量悬殊,作战环境恶劣,为我军炸毁水门桥增加了巨大阻力。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面对严酷的条件,志愿军毫不退缩,勇猛向前,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并为之动容:敌我两军交战过程中,一辆敌军坦克气势汹汹地向我军逼近,危急时刻,为完成任务、保护战友,其他志愿军们不顾性命之危,一个接一个地抱着炸药包冲向坦克,以生命与鲜血来进行着抗争。看到他们用血肉之躯冲向坦克,那种视死如归的气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如一簇火焰点燃了我的血液,澎湃了我的情绪,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那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隽永精神。
朱熹有言:“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长津湖水门桥》中七连的精神滚烫心间,更化为力量鞭策我们前行。曾经,有无数的英雄为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牺牲自己,血洒疆场;今天,我们更应继承他们的精神,接过属于我们的接力棒,守护抗美援朝志愿军以及所有为国牺牲的将士们铸就的荣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英雄的精神永不磨灭。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4
今天是2022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昨天看了新春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的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主要讲述的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三炸水门桥的故事。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异国的土地上开启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篇章。
每次观看抗战影片,眼眶总是一直湿润着,中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伟大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人。
伍千里带领第七穿插连刚刚结束机场大战,还没好好休息一下,马上接到上级通知,立刻赶往水门桥执行炸桥任务。所有战士立刻出发前往目的地。
战士们一边要抵挡风雪交加,严寒刺骨的恶略天气,一边要随时警惕敌机的轰炸。还要誓死完成任务。所有战士丝毫没有懈怠。
始终保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次次攻克难题,所有英雄们都牺牲了,换来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也换来了我们今天安稳而幸福的生活。
为所有烈士们致敬,为所有为抗战英雄们致敬,人民永远会记住这样的恩情!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5
1950年,朝鲜和韩国发生统一战争,美国出兵朝鲜半岛,联合韩国,攻打朝鲜,朝鲜节节败退。朝鲜就在中国东北的大门口。如果朝鲜被打下,相当于中国家门口就蹲了只大老虎美国。美国时时刻刻威胁在刚成立的新中国。
?长津湖》这部电影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题材,描绘中国军队的坚强。让中国人民有了安全感,让大家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知道国家的尊严是在战争中打出来的。
不说评分,光看电影中志愿军良好的秩序和整齐的步伐,就知道整个剧组为了拍这部电影用了多少精力。
我想起电影中的情节,志愿军为了护送译电员和电台去大榆洞,不知有多少战士因此阵亡。
电影中的主人公伍万里小时候很调皮,经常打水漂,不服从管教,但在战场上却英勇无比,手榴弹一扔一个准,实践了雷公告诉他的一句话:“让自己人瞧得起你不是本事,让敌人瞧得起你才是真本事。”
为了确保长津湖战斗的突然性,在前往长津湖中,我方发现直升机后,不是逃跑,而是把身体融入雪堆中。要是一般人,一定会冷得跳起来的。可是他们却忍着刺骨的冰冷,不发出一点动静。体现了中国志愿军毫不畏惧的意志力。一天一个冻僵的土豆还要省下来给伤员吃。
长津湖战斗打响时,一声令下,七连立刻冲了出去。为了胜利,他们奋不顾身,只管冲过去贴身肉搏,奋勇杀敌。为了胜利,好多的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看见七连的本子上有好多红圈圈,我终于明白了,红圈圈里的人都是阵亡的战士。战斗结束后,伍万里深深的记住了,他是“七连第五百七十七名战士——伍万里”的真正含义。
当美国人看到我们潜伏的战士都冻成了冰雕时所说的:“这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时,我很自豪,我为国家而自豪,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自豪,我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我想,中国这个国家,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知足,更要知道加倍努力。
现在,我们一起对志愿军烈士致敬。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6
国庆长假期间,电影长津湖上映了,爸爸妈妈说一定要带我去看一下,让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我就乐颠乐颠地跟去了。
影片讲述的是中国志愿军北上支援朝鲜,打退美国主力军团北极熊军团的故事。
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响声,美国军队的飞机在空中盘旋轰炸,一枚枚炮弹从天而降,树木被烧成了灰烬,房屋被炸的无影无踪,大山被战士们的鲜血染成了红色,炮弹所到之处,无一活物。
我们中国当时还没有先进的武器,更没有食物吃。美国军队吃着鸡肉鸭肉,而我们的战士只能吃土豆,零下35的天气里,土豆冻的跟石头一样,战士们一咬,牙齿就掉下来了。美国军队坐着飞机坦克,穿着厚厚的皮大衣,喝着热热的咖啡。而我们的战士却连棉衣都穿不上,美国军队有着最精良的军用装备,而我们却只有小米加步枪,但就是在这样悬殊的军事力量情况下,我们志愿军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优秀的作战能力,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
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里,很多战士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死的,妈妈说这场战役中,我们的战士总共减员4万多人,但其中一半是被冻死和饿死的,我记得钢铁7连指导员在战斗时,拿着自己女儿的照片说:“这场战争不是爸爸想打,而是我们这代人必须要打,只有我们打败敌人,才能让后代人从此不再有战争。”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泪,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现在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我们如今生活在国富民强的时代,更应该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将来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人。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7
最冷的夜,最热的血。最可爱的人们,最坚毅的军魂。时间回拨70余年,那场冰天雪地里的血泪之战,依旧让人不忍回忆。这是永远的伤痛,也是永恒的荣耀。历史不容忘却,英雄必须铭记。即将上映的《长津湖》,复刻了这惊心动魄的一战。但,再高明的电影叙事,终究也说不尽这段史诗的波澜壮阔与沉雄悲壮。
在很长一段岁月里,“长津湖战役”,已成战争的传奇,已是信仰的图腾。纵使冰身冻骨,也不退让一分。就算凝成“塑像”,也不动摇分毫。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凭着惊人意念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扭转了战场态势。此一战役,也就此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
一边是志愿军的寸土不让,另一边是敌军“路程最长的退却”,战争的天平就此逆转。而在这卓绝战功的背后,代价沉重。1081高地上的志愿军官兵们,冒着零下40度的极寒温度,顽强地坚守阵地。最后全连以俯卧战壕的战斗姿势壮烈牺牲,成为一个个永不倾倒、巍然屹立的冰雕。钢铁一般的意识,铸成钢铁一般的防线。这是血肉之躯在苦寒之地立起的伟岸“长城”,御敌于外、退敌千里,守住家国安宁,守来长久和平。
凛冬已至,激情燃烧的青春舍生赴死。血战之后,终于杀出一条血路,终于抢回一线生机。冰雪冻住了战士们的躯体,却封不住他们不朽的军魂。这军魂,是对国家和民族最澄澈的爱;这军魂,是军纪如山,是铁流浩荡。“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长津湖,也曾绵延冰封,也曾静水流深。岁月可证,流水有声。那是伟大斗士的号角,那是铁血军魂的咆哮。
长津湖一役,雄浑苍凉、动人心魄。纵使七十一年过去了,这场惨烈的、英勇的血战化作丰碑,愈发迸发出着澎湃的力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永记长津湖的冰雪,永记冰雪里那最可爱的人和他们的不朽军魂。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篇8
全家总动员一起去奥斯卡电影城看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今年这个年过得不轻松,我们一家四口人,三个都在抗疫一线。女儿为了让我们放松放松,趁今晚都有空,就买好票,我们一起去看电影。这是儿子期盼已久的电影,知道是战斗片儿,就笑着说:咱妈今天看电影时,估计该睡着了。我了解情况后,就说不去了。耐不住女儿百般劝说,就一起去了。
看电影的人还真不少,大多数是年轻人,我感觉我和老公在那里面有点格格不入。有事耽误了,去的时候晚了有2分钟,刚进去就看到:总导演,陈凯歌。没看到电影名字。
本来我从上学时对历史、地理就不感兴趣,所以对这个电影的历史背景不太了解。于是边看边问老公一些历史知识。故事发生在1950年朝鲜那个寒冷的冬天,中国志援军为阻止美国陆战一师中朝鲜的撤退速度,决定炸毁水门桥,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穿着薄棉袄,啃着冻土豆的中国军人用钢铁意志对美国的飞机大炮,打得美军在1950年的12月25日从海上撤退。水门桥取得了胜利,中国军人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全连人最后只剩下一个由易烊千玺演的军人--伍万里。他的两个哥哥伍百里、伍千里,都在这次战争中牺牲了。
这部电影的最大的观感:见证了伍万里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军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电影投资合同8篇
★ 微电影合同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