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积累大量词汇才能使作文写的优秀,优质的作文可以使读者产生深刻的思考,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篇1
清明时节,我们去郊外的田地里享受了摘草莓的乐趣,去大山上感受了星星点点的春意。
清明一大早,我们先去红石崖摘了草莓。在路上,我不停地运转大脑,在想:摘草莓到底是什么感觉呢?一下车,我便紧紧跟在导游后面钻进了大棚里,低头寻找可爱的小草莓们。
哎,怎么没有?只见地里茫茫一片白嫩的草莓花,一点红艳都没有。我着急了,探头探脑找得更仔细了,终于在几片叶子的下面,发现了一个孤单的草莓。它矮矮的,小小的,有点儿营养不良。我气坏了:这还怎么吃草莓啊?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呀!
这时,传来了妈妈的声音:“这儿的草莓多!”我连忙跑过去,低头一看,哇!这么多草莓在底下“埋伏”着呢。它们一个个娇艳欲滴、小巧玲珑,三两成群地在“绿叶伞”下美美地睡着觉呢。我伸手摘下一个扔到嘴里,清甜的果汁在嘴巴里窜来窜去。吃完后,仍是余味无穷。我“吃兴大发”,把一个个大小各异草莓,全都塞到我那味蕾发达的嘴里。那甜味,真是甜到心头喽!我边与草莓们玩着捉迷藏,便毫不留情的吞食它们,直到吃得肚肥肠满,才心满意足地上了车。
接着,我们又奔赴珠山森林公园,开始了游山玩水。
“累死我了!”盘山公路刚开始爬,我就发出了这样的哀嚎。我的头晕晕乎乎的,像是塞了一团泥浆,走的步子也是慢吞吞地,恐怕乌龟来了,也比我爬得快呀!
在路边经过一阵养精蓄锐之后,我又活力四射了。步伐一点点加快。终于,我带着疲倦到了山腰。
一片清澈的湖水映入眼帘,湖水平静如镜,宛如仙女照镜子时掉下的一片玻璃。湖水不知被谁抹上了一片浓浓的蓝绿色。我在湖边悠闲地打着水漂。随着一个个水漂散开,我的劳累也烟消云散。在这里,在这个青山环抱的地方,我感觉仿佛在做梦,身子似乎飘在了天上……
最后,历经了“千辛万苦”,群山之巅终于踩在了我们脚下。风在耳边呼啸,我的心也飘了起来,望着远处的山,远处的湖,我心旷神怡,一次次放开喉咙对着远山大声地呼喊。
初春的山山水水,唤醒了我冬眠的心灵,我要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在春天里茁壮成长。
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篇2
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至。我们这些小记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武进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安息在此的革命烈士。
还没迈进烈士陵园的大门,我已感受到那里的庄严,那里英灵的气息。一走进去,陵园内绿带环绕,流水萦回,花团锦簇,翠柏凝春,纪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显得庄严肃穆。在浑厚凝重的音乐声中,我们给纪念碑献上花圈。在那里,我们举行了对烈士们的祭奠仪式,还由专门的负责人介绍并参观了他们的遗像、遗物和事迹展览馆。我们看后更加崇敬他们了,心目中的形象也在心中更上了一层楼。
看,照片上的烈士们是那么的英勇,那凝神的双眼中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多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像祖国春天里就要绽放的花朵,烈士们用鲜血和汗水为我们铺下前进的道路,让我们祖国大地上神彩奕奕、鲜艳无比。烈士们虽然永远的走了,但是他们的名字和英勇的事迹会长留于世,他们的精神会永放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看着一张张照片,听着一个个故事诉说着英雄们光荣而无悔的事业,在大家心底埋下了继承先烈的遗志、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种子。
我肃立地站在烈士陵园中,接受着松柏的启迪,感受着英灵的气息,聆听着烈士们英勇的事迹,我深切地体会到,战士们的精神是比松柏翠、松柏青,比松柏更长久,生机勃勃,将鼓舞我们前进。
通过这次对烈士陵园的参观,一桩桩惊天动地的感人事件,一个个名垂千史的英雄人物,烈士们在我心中立起了一座座不可磨灭的精神丰碑。我们的前辈们披荆斩棘,历尽艰辛,为整个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所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将来回报祖国,回报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4月4日,我们又一次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往年清明节,父母都会带我们去烈士陵园,但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不得不在家中,于是我、爸爸妈妈和弟弟在电脑上参与了一个叫网上祭英烈的活动。
不忘先烈抛忠骨,英雄尽显中华魂。往年的我们会虔诚地捧着小白花,为英烈们悼念。跟着这些花穿越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黄河铁桥上那激烈的血战,沈家岭上那惨烈的肉搏,卢沟桥上滚滚的硝烟!穿越回那莽莽山岳、重重关河、旌旗刀枪,留下一座座的纪念碑以及曾经滚烫的鲜血!据统计,共和国的创建中有名可考的烈士超过100万人,而无名烈士却是好几倍的100万!漫漫长征满分作文网路,两万五千里长眠着多少位红军将士已无法统计;8年抗战,有60多万名祖国优秀儿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所有的危急时刻,一切危险的地方,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帮助一声令下,英雄们总是冲在最前!
现在,疫情困住了我们的脚步,我们只能对着电脑,默默的为他们哀悼、祭奠。不管是在以前,亦或是在现在,总有无数的英雄用他们的躯体当赌注为我们而战。之前的四川省木里县山火,30名凉山森林消防队员献出的自己的生命。前一段的疫情,更是有数不胜数的医护人员前赴后继,他们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在电脑前为他(她)们致敬!
清明节,我们缅怀先辈——留恋、悲叹、振奋!当英雄们入土为安之时,他们的人生就告一段落了,而他们的故事,会世代流传,留给人们无尽的怀念。
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首诗,想必人人都耳熟能详。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清明节的来历跟意义呢?恐怕为数不多……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人们用这一天祭祀死去的亲人、朋友或自己崇敬的人。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到“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盎然似野僧”的特殊气氛;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到“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的缕缕情思;从“梨花风起正清明,柚子寻春半出城。”到“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添上孙子来”的乡土气息……这一句句的名诗名词,无不述说着浓情的清明故事。我们从不同的侧面感受这个传统节日的魅力。
从两根绳索加踏板的秋千到清明必备的蹴鞠,孩子们欢歌笑语,快乐无比;从人们最喜爱的踏青游玩,到自古以来传统的植树栽花,人们寻春觅景,充分享受春日的清新与美好;从放飞在天翩翩起舞的风筝到广场之上慢慢武动剑戟,人们在这假日里放飞了思绪,放飞的心灵。新的时代赋予清明于新的含义,人们在这一天呼朋唤友,走出家门,在自然跟谐之音中寻得片刻休憩。
是的,“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让我们在缅怀已故亲人的同时,邀他们一起感受现时生活的美好。让我们赋予“清明”,这个原本悲伤的节日于新的内容跟含义。
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篇4
四月的雨丝纷纷扰扰,将深埋心底的思念,轻描淡写。
我不喜欢清明。四月四,没由来的愁绪,像雨丝一样,剪不断,理还乱。再者,给故去的人送东西,相信他们会回来吃饭,不是无稽之谈吗?不过是封建迷信罢了,不应放心上。
春,湿气,雨雾停。被父亲逼迫出门的我,在湿滑的青石板上不满地走着,树木郁郁葱葱,草地上的水未干,渗进裤脚,冰冷。父亲拿着东西,走在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山路崎岖,泥泞的土粘着鞋底,辗转到一方墓前,止步。以目光打量,所见之处,尽是荒凉,脚下,几盏褪色的灯笼,静静地躺着。墓前,字体上落了青苔,很绿,像是从坟墓里长出来的,仿佛不留意,就会爬到身上来,阴森得让人不想多待。
父亲倒没什么感觉,用手拔着肆意的杂草,轻轻拿起东西端端正正地摆好,而后将一束白菊稳稳地摆在墓前,他做得很慢,像是在回忆什么。而后,我看他将一瓶家里酿的酒放在了碗边,我记得,爷爷生前很喜欢喝酒,我看着父亲,曾和他提起爷爷,他总是闭口不言,我以为是人散了,记忆淡了,没想到,他一直记得,但生活不允许他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薄凉的人,是我。
他的背影悲凉,岁月在他身上刻下的沧桑,密密麻麻。我小心地走近,他好像想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却又止住了,未发一言,是风,吹红了他的眼。他从回忆里醒来,无力地挥手,让我拜三拜,我一扫之前的不忿,低头弯腰,“爷爷,您现在很幸福吧,我们都挺好的……拜完后,我抬头,看着眼前的坟,泪光打转。
我曾以为最伤感的不过是“欲语泪先流”,才知道,还有一种,是近在咫尺,近到仿佛跨过一座墓,我就能看到你,却远在天涯,远到你只活在回忆里。
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喊我出门的意义,有些人,离开了就不会回来,可他们还活在以往的岁月里,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忘了,那还有谁记得他们?
或许我们逃不开遗忘,清明的存在,是在提醒着我们,别忘了记忆里与世长辞的人。他们的名字不被提及,故事无人铭记,但值得高兴的是,我还记得,只要我记得,他们就不曾离开。
清明,一年一次,我也想和记忆中的人,好好吃顿饭,话一话家常。
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篇5
又是一年的清明了,天好像知道今天是个不平常的日子,阴沉沉的像人们的心情一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想起了这句诗,更想起了去了天堂的爷爷。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奶奶带着花去看爷爷。
我在路上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汽车里挤满了扫墓的人们,一个个手里都拿着些扫墓的花,花很漂亮,但很多人都没有说话,也许他们是在想念远去的亲人吧!我的脑子里也浮现出爷爷的身影,爷爷去世得早,他在我的记忆里只是张画像,可我还是觉得他很亲切。一旁的爸爸低着头,一句话也没说,开始我想问问爷爷的事,后来想爸爸可能会伤心就没有问了。
尽管车开得好快,我仍觉得十分漫长,终于到了。一下车,爸爸、奶奶眼睛就红了,看着他们湿湿的眼眶,我的鼻子也发酸了。这是个很普通的墓,圆圆的墓顶,两侧刻着“乘佛立福地,含笑枕青山”几个字,听爸爸说这副对联是妈妈写的,妈妈和爸爸希望九泉下的爷爷能笑着长眠,保佑儿孙。
我们每人给爷爷烧了几张钱纸,鞠了个躬,我把花轻轻地放在墓顶上,点燃的檀香绕着花缓缓上升,这时,我好像看见了爷爷在对着我微笑。爸爸还是没说一句话,爷爷离开爸爸时,爸爸只有十四岁,爸爸常说爷爷苦了一辈子,他没有让他享到福,如果爷爷在的话,看见我一定会好喜欢。
要走了,爸爸和奶奶依依不舍,一边走,一边回头。我在心里默默说:“爷爷,明年我还会来看你!因为你是我最最亲爱的爷爷。”
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篇6
清明将至,每当泡上一杯茶,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带来的淡淡清香。不能不想起离开十个年头的父亲。
父亲从十七岁开始学制茶,学茶、知茶、爱茶,六十余年的岁月,茶深深融入了父亲的血液和灵魂,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分不清是茶如父亲还是父亲若茶。
父亲一辈子浓缩成四个字:“茶人茶事”。
父亲的人生,如同一杯浓茶 ,入口又苦又涩。11岁那年,爷爷去世,失去顶梁柱的家倾覆了。幼年的父亲随奶奶背井离乡到了杭州,早早就开始体念到人生的艰辛。13岁的父亲就到一家印刷厂当学徒,17岁开始转学制茶。仅仅读了三年私塾的父亲一边学制茶,一边学文化, 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学徒、制茶工、技术员、农艺师、高级工程师。一路走来,可以说是步步艰难姗姗行,步步脚下汗水浸。
父亲的人品如同一杯清茶,淡泊、清雅,一生从未为金钱迷失过。解放初期父亲在杭州茶厂工作,每年都负责带队去茶区收茶。每天都有大量的现金进出,有时也难免有差错发生。一次有人在收茶是多付了钱,队中不少人提出改一下数量,反正那么多茶叶也不可能核查。但是父亲坚持用自己的钱补上缺口,并带头承担了大头。后来“三反五反”时,所有的收茶负责人都成为清查对象,父亲是少有的以清清白白之身走出审查室的人。 献祝福
后来物欲横流的时候,父亲手握茶叶定级大权,许多人想用钱换取一句话,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父亲的工作态度如同珠茶,外形内敛、不张扬,入水却香气弥远,滋味浓醇 。1958年去淳安收茶,被淳安县的领导看中后请到淳安办茶厂,从杭州到小县城,从选厂址,建厂房,确定生产设备,到制定工艺、培训工人,他都亲力亲为。凭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在一片荒山坳里建起了一家现代化的茶叶精制厂。他凭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尊重。
文_革期间,一个在单位没有任何职务、一个仅仅读过三年书的工厂技术员,被戴上资产阶级技术权威的帽子和厂长兼书记上台批斗,理由是厂长对他言听计从。不知道这是父亲的悲哀还是光荣。
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后,接近退休的年龄,父亲被调到省土特产公司工作,在领导支持下,主持制定了浙江眉茶、珠茶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多次自编教材并担任讲师,在全省各地办培训班宣讲,为省茶叶事业做出了贡献。
退休后,父亲先后被省公司、宁波公司聘用,继续发挥余热。到80岁才真正退休回家。
父亲已离我们而去,却留给我们很多很多。
父亲对知识的渴求、工作的执着,为人的淡泊、高洁,对我们永远是高山仰止。
茶定终生志不移,奔波劳苦亦心怡;
胸怀淡泊无奢望,只愿茶香处处弥。
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篇7
又是一年清明时,起风了。思绪随着风儿愈飘愈远,或许谈不上伤感,或许谈不上离愁。只是在这怀念的季节里,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随着清波荡开,荡开……
清明时节雨纷纷。瞧,飘飘洒洒,凄凄冷冷,丝丝细雨,湿润了心头,也唤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杂乱,又似乎很有律动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轻轻地走在这林间小路上,享受着这难得的安静。低头沉思,想起了那个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样,沉醉于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但细雨纷纷,让人感受到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于是,他写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时节雨纷纷。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里,我理所当然地想起了已故的亲人。他们走了,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但却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杜牧或许与我同样的心情。看那春雨湿衫,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复杂。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又平添了一层愁绪。于是,他写下了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觉小了,我的愁绪仿佛收敛回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何必伤感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许明白人世间分分离离,故写下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绝句。行人也不愿继续哀愁下去,或许想散散心头愁绪,于是借问酒家何处,而遥指杏花村却令所有人豁然开朗。或许人生总有那么一些死结,需要别人帮我们解开,而杜牧这句,写得实在深得人心,一语惊醒我这个梦中人。
喜欢,很是喜欢。喜欢写这首诗的高明的诗人,写得自如之极,兴味隐跃,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喜欢清明,那种感觉,很是轻松很是惬意。杨柳拂过心头,悄悄地荡开了那颗忧愁的心。
又是一年清明节作文篇8
清明节那天,是个真正天清地明的好天气。
这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一个清明节,单位按照规定放假3天(含周六、周日),有新鲜感;在清明节这天为故人扫墓,于我来说也是首次,有喜悦感;带着二子趁此节日同老家的人一起为故人扫墓,有团聚感。
走去扫墓的路上,两旁是翠绿的麦苗,如毡、如毯;远处有一两畦油菜花,黄花鲜艳的耀眼,放眼望去,宛如金线锈在浮动的绿毡上。和煦的春风送来阵阵果树的花香和新鲜的泥土气息,让你真正体会并欣赏“沁人心脾”一词的妙处。真正让我兴奋不已的是,路两旁的沟渠新来的春水,绿波荡漾,赏心悦目,不仅为春景增添了生命,尤其是油然唤起了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每块田边都有不深的沟渠,作用有两个,一是夏天排涝,二是春天送来灌田的春水。一到清明前后,渠渠沟沟来满了水,就是这春水给农民、我和我的伙伴们带来了难忘的快乐。每逢此时,大人们便要忙着把春水灌到田里,看着绿油油的麦苗“呵呵”的笑个不停;我们小孩子或叠了纸船放到水里比速度,或拣起土片打水漂,或去水边挖起泥土作泥人、摔“泥碗响”,常常因此弄湿了手做的布鞋和少纽扣的小褂前襟,得到大人们的训斥,但伙伴那轻快的身影和我们无忌的笑声,犹在眼前,似在耳边。此后更有趣的是这一沟沟春水被大人们用汗水灌到田里后,沟里剩下浅浅的水底,这其中必定有鱼,大多是白鲢、泥鳅之类的小鱼,如果赶上好运气也有红脊背的鲤鱼和大肚子的鲫鱼,每到此时,逮鱼就是我们雷打不动的活动,倘若能逮到一条鲤鱼,便会得到同伴们的欣赏和赞叹,并有可能博到大人们的夸奖。但不知从何时起,这水就不来了,田边的沟渠条条素面朝天,恰如老农民脸上沧桑的皱纹。春水来不了,农民只能用机井水浇麦田,废柴油、费力气,不停的抱怨:“唉!咋不来水哩?”孩子们也就少了这方快乐的天地。
“中央政策真是管用,多少年没用上的春水,今年来了;种田还有补贴…”弟弟见我看着春水微笑,打断了我的思路。
“种地不交税,国家还给钱,国家真是富了!啧啧!”
“听说农民贷款利钱也少了哩!啧啧!”
“农民以后日子好过了…”
“来水了得省多少力气,怪喜人的水…”
在水边交谈几位老大爷言里话外透着喜悦。
扫墓归来,幼时熟悉的路竟然陌生起来:村头一座二层的小楼挺出如烟的柳枝间,四五座新盖的“北京式”似乎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连村的小柏油路像是又刚刚铺过,平坦二顺直。
是啊!温总理说:“农民富、国家安”。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农民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老百姓能不称赞吗?农村能不发展吗?国家能不安定吗?
好美的清明节!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