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相关书籍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从多个角度评价作品,写出具有独特见解的读后感,优秀的读后感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对书籍保持持续的关注和兴趣,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自述的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自述的读后感篇1
记得我第一次讲到“白话”诗歌 ,对胡适这个大人物 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凭借自己对于现代诗歌的偏爱 自我 性的解读了那首《两只蝴蝶》,殊不知,这首看似简单易懂的诗歌对于中国母语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虽然这本传记仅仅记录 了胡适从童年到青年的人生历程,但第六章“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想要改变国人语言现状的伟大设想是多么需要充足的勇气和非凡的实力,外加坚定的信 念和不屈服的意志啊,而胡适,他做到了!
这首先源于他扎实敦厚的文学底蕴,从他的童年时代我们就不难看出,读万卷书对于一个人 的文学素养和精神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必须要提起他的母亲,虽然是一个农村妇女,不仅恪守着丈夫胡铁花 对于胡适的最终“遗愿”,但更多的成为了胡适教育 方面的引导者,而胡适,也正是目睹了母亲坎坷的一生,承载着母亲的无限期待,才激励着他在人生轨迹上不断的走向巅峰,不断的突破自我,并且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当然我认为这也离不开他父亲文学造诣的“遗传”,还有他不同常人的天资禀赋!
我不想过多涉及胡适在政治方面的作为,历史自有它判断的标尺,谁对谁错可能再过一百年才会有相应的印证。
在我看来,胡适虽然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儒家经典和诗词 歌赋中汲取营养,但他的眼界是开阔的,思想是非凡的,他没有局限于眼前的这些经典书籍,而是把文学领域拓宽到社会甚至国家层面,他所思考的是不仅仅是老庄的哲思,诗歌的韵脚,小说的通俗,他所关注的是更广阔的生命 群体,是当下国人语言文化的退缩与改革的问题,这样深刻的远见性,相信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他能够从深远的经典文化中抽身,在别人看来根本没有可能改变的情况 下,却毅然决然的提出了“文言”已经不适合当下历史发展的浪潮,并且大胆有力的指出“今日所需,乃是一种可读,可听,可歌,可讲,可记的言语。要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坛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皆可懂。不如此者,非活的语言也,决不能成为吾国之国语也,决不能产生第一流的文学也”的深刻言论,可见,他的文学改革的思想是极具超越性又与时俱进的!
当然,胡适应该感谢 和他一起留学 的朋友,正是他们的不解和批判,才成就了孤立的伟人,才让他更加坚定的走上了文学改革的道路,写了《尝试集》,并且在众多友人极力反驳的情况下,踽踽独行,用“白话”创作诗歌,也正是因为他对“白话”的坚守,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母语现状,不然,我们可能依然操着文白夹杂的口音习惯,继续在死文字,半死文字,活文字的怪圈里原地踏步呢吧!
胡适的才华是公认的,他为国民文化做出的贡献更是不可磨灭的,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有谁会去特别关注这个看似被时代逐渐淹没的伟人,他们或许根本不愿去了解母语的华丽又艰难的变迁,即便是有点文学爱好的人,也多数沉浸在悬疑小说,言情酸腐,或是什么语言艺术 ,心理技巧,怎么变成有钱人之类的畅销书堆中,我不知道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文化的萎缩倒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应该跟上当下流行的思想脚步,或是应该继续保持一点对物质功利浮华之外的深度思考?
自述的读后感篇2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四十自述》
首先是自序,胡适先生介绍了写作的由起,他感到中国最缺乏传记,为此到处去劝身边的老朋友写自传,大家也都答应,可却迟迟不敢下笔。岁月无情,命运多舛,林长民、梁启超想写却死于战乱,英年早逝,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胡适先生怀着抛砖引玉之心,开始写这本《四十自述》,以开启自传风气,其最根本的考虑是“给史料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这本书,按照胡适先生的想法,是想写留学前、留学时、归国后三个阶段,时间总共是40年,可是事与愿违,在阴差阳错之下,只写了前两个阶段。全书浸透着一种真情实感,相比于我的作文简直好得太多,他的文笔,或娓娓道来,或平铺直叙,或夹议插叙……
这本书中,多次提到他因读书从拜神到信奉无神的经历。范缜说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也。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而没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当胡适先生看到这句话,还高兴得直跳,从此以后成了一个信奉无鬼无神的人。这要放在现在的科技时代,好像it’s not a big deal(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时是在落后的封建社会啊,在一个村落之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想法,还敢叫同伴一起去拆神像,真可谓是惊世骇俗,这也为他的一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在当今社会,迷信似乎已经远离,可愚昧还在我们心中徘徊,我们不拜神了,却拜气功大师、养生专家,开始煽动谣言,盲目从众。
人和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胡适16岁的时候与同学们经历公学风潮,勇争本属于学生们的权利;17岁就发表几十篇文章启发民智;20岁就开始……反观自己,这十余年来,脑子里装了什么,又想着什么?我不禁为之汗颜。
所以,要想成就自我,还须从改装大脑开始,每天想着普渡众生,你就能立地成佛,每天想着柴米油盐,你就只能平庸度日,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人,生活方式不同,境界就分高与低!
自述的读后感篇3
在企业文化园借阅了《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这本书,读后受益匪浅。
史玉柱,是中国30年来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业巨人,他在《我的营销心得》一书中亲口讲述了24年创业历程与营销心得,内容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传播、广告投放、团队管理、创业投资等,他都做了独特而富有深意的讲解,内容非常直白易懂,对于我们营销人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是要充分了解我们的营销对象。书里讲到“营销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了解你是销给谁。把目标消费群研究透了,路子对了,然后再适当用一些表现手法,说法上用一些技巧就很容易成功”。不管是卖脑白金还是我们的卷烟营销都有相似之处,我们对自己的客户群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知道哪些是我们的目标客户,哪些是潜在客户,要主动出击主动联系,去了解顾客的需求,用我们客户经理的业务知识去帮助客户,深入了解零售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营销服务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客我关系。
二是要有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组织必备的价值观,它是企业基于生存与发展的目标需要而提出的,引导大家共同去追求、去努力。我们平湖烟草市场部有三个片组,每位客户经理不管分在哪个小组,都应该彼此不分你我,共同取长补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我们的营销业绩,共同为零售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是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学习是每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基础。对于我们营销人员,更多的应该倾向于日常本职工作信息和知识的采集,或者是本专业技能、业务水平的提高。学习很重要,不仅能提高解决工作中困难的能力,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的人生在不断学习中受益。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这本书,使我懂得了巨人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他不懈的努力,进而更加坚定了我做好营销工作的决心,在接下去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零售客户。
自述的读后感篇4
史玉柱能够从低谷做到成功并不是运气好,他的自我管理的和营销手段是真的起到很大的作用。
最近看了《史玉柱自述》,里面介绍了他成功的三个案例:脑白金、网络游戏、投资民生银行。
在脑白金中我们一直所熟悉的还是那句广告词: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虽然这个广告年被评为中国最差广告榜首,广告词是一个病句,但是却深入人心几十年而不发生改变,这就是营销的价值。当时在确定做这个产品时,史玉柱的公司已经没什么钱了,据说经费还是他的那些不离不弃的员工凑出来,一个老板做成这样,身边还有一帮小弟,真的是很优秀了。
在脑白金这个案例中,他深入消费者,认真听取消费者意见,终于找到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想吃保健品的是老人,可是老人对自己都比较抠,如果是子女买的保健品,他们是选择吃的,所以才有了那句广告词,而这个项目中史玉柱主要抓的就是营销。
而在网络游戏中,他是一个资深的玩家,所以一直都是他提改进需求,提优化需求,才创造出玩家喜欢玩的游戏。商业变现上,也采取了全新的模式,不再是花钱才能玩,而是收有钱人的钱,没钱的人依然可以玩。这样也满足了,免费是最大的消费。而在这样的项目中,他也是主抓产品和用户体验。
在投资银行中,他已经不在参与之前项目的决策了,在投资民生银行时,他也是调研了很久,一是看好银行这个行业;二是民生银行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业务上有了创新的灵活性;三是他通过和银行的中层干部聊天,了解了银行的底层业务情况。这是一个市场调研和行情分析的过程,本应分析师来做的,但他却主抓这一块,所以成功属于他。
在他的成功中,我看到了他有很多的优秀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做事专一而不杂,从三个案例中看出,他每做一个项目都会只管这个项目,之前做的项目都不在参与决策。又比如通过产品的和行业的分析,来确定这个项目中是主要抓产品设计呢还是营销,这点搞清楚,你的项目才能顺利快速发展。
自述的读后感篇5
这本书的内容有些零散,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史玉柱的演讲、随笔集。但是从这些零散的片段中,能看到史玉柱对营销、产品、团队管理的理解。通篇给我的感受就两个字“务实”。
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读到他做游戏的时候,提出了玩家需求八字方针:荣耀、目标、互动、惊喜。这八个字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曾经的资深玩家,我能体会到这八个字的魔力。我想起当年玩游戏时那种如痴如醉,我也想到如果将这些点应用到职场中,简直可以无缝对接。
荣耀
荣耀是什么?是马斯洛需求理论里的最高级——自我实现。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想要获得其他人的尊重,要获得荣耀。游戏中是这样,工作中也是这样。我们要照顾团队中每个人的成就感,哪怕是职场新人。
目标
对玩家来说,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应该有目标;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应该短中长期目标三者同时存在…如果玩家上线感觉没事可做,其实就是玩家没有目标了,有强烈目标的时候,玩家打怪不会有怨言…上一个目标达成之前,新的目标一定要确立出来,读这一段的时候,我无法把这些游戏运营的理论与团队管理的理论区分开来,这明明就是一回事。在职场中,我们在人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应该有目标,哪怕这个目标是“找到一份工作”。
对于职场发展,我们也会有短、中、长期目标。比如我的短期目标是今天写完一篇文案;中期目标是获得某项具体能力,升职加薪到某一程度;长期目标是财务自由等等…在拥有强烈目标的时候,工作是绝不会有怨言的。工作中的抱怨一般有两种,一个是没有目标,领导瞎指挥;另一个是目标达成了,奖励没到位。
我们不怕吃苦受累,而是怕这苦吃得不值得。所以在给员工制定一个目标的同时,一定要说明任务完成的价值是什么,能得到什么,不论是虚无的“成长”还是现实的“奖金”,都是激励员工完成目标的动力。
所以一个好目标的标准:
1、符合现实的目标
2、连续的目标
3、有一定压力感的目标。
总结就是,不太简单,也不太难,保持连续性。
互动
游戏中的互动分两种,友情和仇恨。
友情的需求在网游中是仅次于对荣耀的追求,在职场中也一样,一个气氛和谐愉快的办公室环境更吸引人,工作本身已经很累了,不想徒增更多的烦恼和内耗给自己。
仇恨也是一种互动,如果把仇恨这个贬义词换一个说法,就是制造竞争。竞争的氛围更有利于员工积极主动的工作。建议以团队竞争为主,团队内部个人的竞争则尽量减少制造,“我们团队很牛”会让团队每个人拥有荣誉感,而“我个人很牛,你们都是辣鸡”这个想法一旦出现,就是团队的不稳定因素。
惊喜
惊喜就是随机性,人类所从事的所有活动,全都有随机性,没有随机性,一切游戏都不复存在。没有了随机性,生活也将会一潭死水。
而确定性是随机性的另一面。确定性就是通过努力的投入,会有确定的产出。如果人生只有随机性,那么就不会有人努力去争取什么了。
随机性和努力就像同一个事物的两面,只有将他们俩叠加在一起才是游戏的最大魅力,当然也是生活最大的魅力所在。在职场里,努力就会有收获,这毋庸置疑,但是收获能有多少,这是一个很难预测的事情。
比如说通过三年的努力,被提拔成了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这基本是靠谱的。但是这个公司,将成为百度还是3721、淘宝还是8848,这就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了。
全力追逐理想的同时,永远心存希望。尽人事,听天命。
自述的读后感篇6
?四十自述》是胡适先生写的一本传记。它记录了胡适先生从童年到青年的人生历程,在这本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胡适先生思想的逐渐成熟。
胡适先生的童年是十分幸福的。他与别的小孩不一样,在童年时期胡适便跟着母亲接触教育。母亲为人处世十分令人敬佩,这也使得胡适养成了温文儒雅的性格。这可以从书上的一句话体现出来。“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这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正因为如此,胡适先生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是颇有成就。但他却没有沉浸于此,在那样一个封建的旧时代,胡适先生仍热情地追求新鲜事物,敢于突破旧思想的束缚,这也可以从他的“有神论”到“无神论”可以看出。
在书中,与胡适先生一起在上海留学的朋友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正是因为他朋友不合理的批判,才会使得胡适先生更加坚定文学的改革。
在上学期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胡适也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伟人。他倡导白话文,推进了中国文化的进步。
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也有许许多多像胡适先生这样的人。他们在现代人民早已习惯的生活里,创造出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用品,尽管他们知道这可能会受到别人的质疑和误解。
但是在这不断创新的世界中,我们得需要学会“辨别”。不能盲目地相信新生活、新方式,得学会提出问题,提出质疑,灵活应变。
好友之间的行程安排、班级里的纪律规章都是一种“新的改革”,也都需要我们参与,提出质疑,这才能是一个正常的规则。
总而言之,每一种新的创造或发现或出现时,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应该感谢胡适先生的正确观点和发现。这才让我们从拗口的文言文中解脱。不得不说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是伟大的。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野狼的读后感6篇
★ 无常的读后感6篇
★ 龙的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