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加以改正,教学反思是我们日常教学工作结束后必须写的文体,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美术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家乡青花瓷盘,观察纹饰,感受蕴含在作品中的平衡美。
2、学习用长线、螺旋线、弹簧线和城墙线等绘画装饰青花瓷盘。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青花瓷盘实物若干。
2、纸盘、蓝色勾线笔等人手一份。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59。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青花瓷盘。
1、观赏青花瓷盘。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瓷盘,它上面有什么?花纹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你们知道它的名字是什么吗?
2、教师总结。
师:这是一个青花瓷盘,是在瓷的盘子上用一些色彩颜料画画,然后再烧出来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艺术品。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
二、幼儿观看幼儿用书。
1、幼儿观看幼儿用书,看看图上的几种青花瓷盘,说说它们的特点。
师:我们来看看幼儿用书上的青花瓷盘,看年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呢?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是左右对称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在黑板上示范画出相应的青花瓷盘的外形。)
2、师:它们上面有什么样的花纹呢?是什么颜色的?
3、师:青花瓷盘上的花纹,有的地方比较密,有的地方比较松。有一块一块的,也有用线条交织在一起,这样看上去很好看。
三、幼儿在纸盘上绘画。
1、师:现在请大家来画自己的青花瓷盘,你想画什么样的青花瓷盘呢?想在瓶子上画什么样的花纹呢?(幼儿说说自己想画的瓶子外形,并在瓶子上画上漂亮的花纹。)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在进行创作画青花瓷盘的时候注意左右对称,画图案的时候注意松紧布局。
四、作品展示。
把幼儿的作品挂起来,请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反思】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又称国瓷。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被人们喜爱。青花瓷以白色为底,绘上蓝色图案,因此称为青花,绘在白瓷上面称为青花瓷。
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青花瓷,在欣赏的环节中表现得特别认真,由于青花瓷花纹的多样性因此我只给孩子们介绍了简单的线条和构图特色,带着孩子们发现瓶子的瓶口、瓶身和瓶底上面的图案的不同之处,便与幼儿进行绘画。孩子们在绘画时运用了许多特色纹样,如鱼鳞纹、如意纹、门纹、蛇纹等,为他们的创作增添了不少元素,也增加了作画的趣味性。从大家的作画情况来看,完成的挺不错的。
老师在活动开始前的欣赏引导部分还可以更加细致的带着孩子们去发现青花瓷瓶上的花纹排列的规则性,比如对称等特征。也可以将青花瓷瓶的烧制过程和种类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样孩子们在观察和作画时就能更有针对性。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篇2
活动目标:
一、感受喷刷画活动的乐趣,积极参与,大胆创作。
二、学习喷刷的技能,能独立,有序,正确的使用工具。
三、大胆使用颜色,注意色彩的和谐,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五、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准备各种颜料(每组若干),各种图形的卡片若干,废旧牙刷,小沙网,画纸,围裙人手一个,示范画若干。
二、用幼儿完成的作品布置活动室的墙壁。
三、幼儿观察、欣赏自己及其他小朋友的喷刷作品。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欣赏示范画,说说其中的.内容,及制作方法。
二、请幼儿观察和学习喷刷画的制作方法。(展示多张喷刷画及牙刷、小沙网等工具,并介绍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师范过程:首先用树枝(花、草、卡片等辅助物)在白纸上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用牙刷蘸上颜料,在小沙网上来回刷,把颜料刷在纸上。把纸晾干后,再取下树枝,画纸上就会留下喷刷画的图案。这样,喷刷画就制作完成了。]
三、老师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引导幼儿自选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提醒幼儿刷完一种颜色要把牙刷放回空杯里,再用第二个刷,鼓励幼儿尝试多种颜色进行喷刷,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混合色。例:黄+红=橙、黄+蓝=绿、蓝+红=紫、等
四、展示、评价幼儿作品。(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请幼儿互相评价。)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牙刷、圆形纸片等常见物品,发挥幼儿想象力,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喷刷画装饰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认识了新的画种——喷刷画,游戏活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在合作方面,幼儿通过小组合作,促进了协作能力的发展;在制作礼物过程中,通过玩色、配色、添画,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本来我选择用一支牙刷和一支笔来刷一刷,但是幼儿对牙刷和笔使用不熟练,无法达到预定效果。经过陆老师的提醒,可以用两个牙刷对着刷一刷,这样轻轻一刷就能将颜料喷到画纸上。并且之前我用到了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用图形先拼出不同的形状,像房子、小动物等,听课老师也指出:这样比较偏向数学活动,这也要改。我后来想直接用不同大小的圆形宝宝来添画,这样既能简化拼图形,也能将作品变得更生动。
活动后,我觉得我在示范操作中,还是没能将很多细节讲解清楚,导致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差池。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篇3
设计思路: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艺术领域也明确要求;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而大班的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我以石头为主材料开展了"有趣的石头、大家画画看"的游戏,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的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水粉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大自然独立创作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活动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的外形大胆的想象,尝试借助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体验石头画的乐趣。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尝试运用辅助材料创造性的装饰石头。
活动难点:能按自己的意愿制作石头画。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油画棒、棉签、皱纹纸、丝带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带来什么?
师:我们和石头朋友玩躲猫猫的游戏,请小朋友猜一猜石块上究竟有什么?看小朋友们猜的准不准?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课题让幼儿充分了解幼儿对石头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
1、交流、想象。
师:(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头,每人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看一看摸一摸再想一想它像什么?
幼:脸蛋儿、乌龟、头、金鱼……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令老师都非常佩服。
2、教师适时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师:(出示两块石头)小朋友能用两块石头变成什么呢?
幼:娃娃、长颈鹿、老虎、船、火车……师:你会把它怎样摆放变成娃娃、长颈鹿、老虎、小船……的呢?
3、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说说怎么样给它装饰成这些物体呢?
幼:在石头上画上五官,用皱纹纸可以做头发;用橡皮泥做眼睛,把丝带粘在后面做尾巴就变成了金鱼。
(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辅助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放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1、师:(出示示范画娃娃)这个是已经化了妆的石头,现在变成了什么?
幼:娃娃脸。那是怎么样把它变成娃娃的呢?再出示小鱼示范作品。
师:刚才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给它化妆的呢?
幼:水粉颜料。
2、教师示范。
3、欣赏颜料石头画作品。(放石头画图片欣赏)
4、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1)、桌上摆好石头、颜料、棉签、垫板、抹布等作画用具。
(2)、先让幼儿取石头在垫板上,再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装扮。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
(先出示范画,在示范,最后观看有关石头图片,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让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
四、作品赏析:
提醒幼儿将完成的作品陈列到展台上,鼓励没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引导孩子互相欣赏,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了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即使没来得及完成的幼儿也将作品陈列上去。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在创造过程中也付出了努力和智慧。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活动反思:
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本次活动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为了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方式和人性化的作品展览赏析,让幼儿的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萌芽开花和结果,活动目标的达成度较高。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篇4
本次活动是我们美术课题线描画教学研究的第一次活动,虽然买了许多相关的书籍来参照,事先也准备了许多的点线面范例和精美的啤酒桶线描画范例,但活动还是凸显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够恰当。
对于首次接触线描画完全没有线描画相关经验的幼儿来说,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线描画,然后了解线描画的一些基本技能点、线、面,最后再学习如何搭配进行装饰层层递进,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线描画能力。故本次活动目标1.尝试运用点、线、面来装饰啤酒桶。2.能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初步的创新能力。该两项目标制定不够恰当、明确。建议将目标改为1.认识几种常见的点、线、面。2.能大胆想象,用点、线、面相结合有规律地装饰啤酒桶。
二、准备工作不够细致。
1.教师理论方面。
活动中由于本人缺乏线描画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对于一些线条的名称讲解不够规范如:如:巨齿线、波浪线、螺旋线。
2.绘画工具方面。
对线描画来说,绘画工具也很主要的,是否应该准备不同粗细的记号笔,这样画面的整体线条、色块会更丰满。
3.幼儿能力方面。
幼儿的个体差异大,绘画能力强的幼儿基本能巧妙运用点、线、面结合进行装饰啤酒桶,作品效果较好。而个别能力差的幼儿,画面的线条就比较单一,用的最多的是点和线,很少体现面(各种形状的色块),那么在以后的线描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点、线、面的组合是否可慢慢的渗透,让幼儿体会、发现线描画有了线条、点,还要有面(各种形状的`色块)的点缀才更美呢。
4.评价作品方面。
由于幼儿初次接触线描画,没有相关评价经验,所以活动的评价以老师为主体来评价作品,让幼儿的能力在每一次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许多教学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同时往往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反复思考、反复琢磨,也就是说只有经过许多次失败后才会积累出成功的经验,我也会将在这个过程中与孩子共同进步。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篇5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挂于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它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光听是不行的,过后不久就会忘记。光看也还是不行的,虽然比光听的效果好,能记住一些,但能理解吗?也不一定。如果亲自尝试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一吊起胃口,让幼儿主动去探究。
课堂上,好多老师总是担心幼儿听不懂,上课总是自己在上面讲啊讲啊,结果幼儿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中幼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首先让幼儿产生制作的欲望。
只有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自学。活动伊始,我并不急于让幼儿动手制作,而是通过网络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的风车,欣赏老师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风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几分钟下来幼儿学习动手制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趁着这股热乎劲,我开始把幼儿引上正题,要求幼儿先自学书本,然后自己制作。如果有个别幼儿觉得无从下手,就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把他们引上路。
二鼓励幼儿质疑,解疑。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玩风车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并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风车会转而风筝不会转?为什么有风的时候风车会转得快?为什么自己的风车侧面吹比正面吹要转得快,而老师的却相反?为什么老师的两个风车转的方向不一样?……对这些问题教师必要重视,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特别应该耐心听取一些看似荒唐的问题,给他展示的机会,可能会从中发现幼儿创新的火花,使幼儿的学习收获远远高于预期的效果。
三开放教学,让幼儿在合作中探究。
开放式教学,可以让让幼儿放开手脚地活动,第一他们很高兴,第二他们很认真,第三他不会时就想去求教老师,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课堂实录,他们就是这样要求幼儿的。他们以幼儿敢于提问题为起点,以幼儿能自己解决问题为终点,而方法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幼儿活动。
不少教育专家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幼儿在制作小风车的过程和讨论过程中,放手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活动更多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大班美术教学反思篇6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摆放感知物体的远近关系,并能尝试用水粉表示阳光下的树林。
2、初步积累写生经验。
重点:
表示阳光下的树林
难点:
理解近的物体清晰,远的物体模糊,能初步表示。
二、活动准备:
1、各种树模板(清晰和模糊两种)
2、深绿、浅绿、黄色、橘黄、咖啡、黑色皱纸碎片
三、活动过程:
(一)观察:感知各种树,初步感知物体远近关系。
师:你们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二)摆放:理解远近关系。
1、实物摆放
(1)师:这里有许多树,请你们来摆摆看,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为什么?
(2)幼儿分组摆放。
(3)师总结:近的树叶子清晰放在前面,远的树模糊放在后面。
2、皱纸表示树
(1)师:树有哪些颜色?(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皱纸。)这么多颜色呀,那么我们先用皱纸来试试看,做一幅阳光下的树林。
(2)师生一起撒皱纸
边撒边小结:近的树颜色对比强烈、笔触小,远的树颜色相近、笔触大。
(三)自由创作
师:你想画哪些树?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还有些什么?
这些树可以用什么笔触来画?
(四)欣赏交流
师:谁的树林最美?
教学反思:
让学生亲自到阳光下体验光和影子的变化,并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就掌握了光和影子有密切关系。阳光下物体都有影子,影子的长短、方向会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早晨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傍晚太阳在西影子在东。光和影子的方向相反。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