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观后感能够让我们对电影的情节转折和高潮有更深入的理解,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的理解和体验,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电影上甘岭观后感600字5篇,感谢您的参阅。
电影上甘岭观后感600字篇1
今天去看了《独行月球》,本来是冲着“沈马”放松心情去的,但是看完之后的确也是感慨颇多。
这个电影大概讲述的就是人生定位“中间人”的设备维修工独孤月意外被留在月球上,但是他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智慧不断寻找返程的方法,给予了地球上因为灾后而抑郁无望的幸存者们,最终为了灾害二次发生而牺牲自我的故事。
他的精神力量令我起敬,他的灵魂高度令我肃然。
剧中的独孤月对自己的定位是“中间人”——即不爱冒尖、不会垫底、不争第一、不做倒数。用剧中的话说,就是: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设,碌碌无为是他的日常。
就像我们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受中庸思想影响颇深。
他的普通和平常,是集体撤离时都可以被随意忽略的小角色。
看了很多影评,大家也都对他的“中间人”定位津津乐道。
但是,他难道是真正的中间人吗?
我更想说:“中间人”并非“中间人”。
或许他的心态是吧,但能力和信念绝对不是。
一个普普通通的维修工而已,能够独自做好一个航空火箭的整体整修工作?一个普普通通的维修工,能够在没有阳光无法启动车辆的情况下,依旧想到了在两个小时内完成55公里的月球行程的方式?一个普普通通的维修工,能够有独自在月球上保持两年生活的能力以及精神力量?
别忘了,剧中的所有人看到他的简历时都发出了一个疑问:他怎么只做了一个工程师?
他所完成的一切,并不只是因为他的精神力量,还因为他有足够的知识能力储备,能够支撑他面对困局,渡过难关。
所以明白了吗?
无论你争与不争,机会向来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电影上甘岭观后感600字篇2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简单的旋律,平凡的歌词,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第一次令我为之感动,流下眼泪。我在周末看了那部八十年代,很老,却催人泪下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它讲述了一位母亲与儿子相依为命,后来被迫分离,深爱母亲的儿子多次独自跑回来看望母亲,却不料因为意外,母亲因见不到儿子而精神失常,摔下楼梯,成了疯子。
刚开始看班级博客的时候,推荐这部电影,并写着“这部八十年代的电影让观众哭湿了一张又一张手绢”,我本来还不太相信,一部那么老的电影有什么感人的?
后来我看了这部电影,真的感同身受!尤其是听到儿子的哭声时,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甚至绝望的哭声,带着一种凄凉、一悲惨。看到儿子下跪给奶奶、爷爷、爸爸、并哭着恳求他们让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我感觉鼻子酸酸的,眼泪终于从眼眶里流了出来,这是多么真挚,多么深厚的母子情啊。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到:孩子离不开母亲,就像鸟儿离不开森林,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妈妈”这个词已经深深埋在了孩子的心里,如果将他们强硬分开,就会给他们造成伤害。就像电影中的母亲黄秋霞被迫与自己的儿子分离变成疯子,日日抱着那只自己给儿子送的熊猫毛绒玩具,好像抱着自己儿子一样。
看着这位把儿子视为自己全部生命的伟大母亲,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她会在我失落的时候安慰我;遇到危险的时候保护我;高兴时陪我一起高兴;伤心时陪我一起伤心。吃饭时帮我夹菜,出门时千叮咛万嘱咐,睡觉时还帮我掖好被子……这些看似很平凡的小事,却处处体现了她对我的关怀与疼爱。
其实,天下哪个母亲不都是这样吗?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母亲”,这个角色,她很平凡,却注定不凡!
电影上甘岭观后感600字篇3
今天,学校的仁爱讲台给我们介绍了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影片《死亡诗社》,在一个充满了凝重风格的学院里,一群本应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在传统教育的渐染下成为了一群循规蹈矩的传统学生。但是不曾有人怀疑过它的教育模式,不曾有人有过反对的声音,直至这位反传统的教师——基丁的出现。这位老师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给他的学生带来了思想上的启迪,也给众多的人们以更多的思考与反思。
剧中最具鲜明性格的两个人——尼尔和托德:一个诚如“仲夏夜之梦”中的精灵:热情洋溢、向往自由,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他那颗充满了理想而又好奇的心是那么强烈的渴望得到理解和释放。但是,“只有在梦中,人才能真正的自由,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那么一个鲜活而又旺盛的生命只有怀着如此的信念让自己魂归天堂才能真正成为精灵的化身。看到那一幕,我们不禁潸然泪下,心肠纠结。到底是什么夺走了可爱的尼尔那年轻而又热情的生命?人们将矛头指向了基丁老师,这个冲破了目标模式“工具理性”的藩篱,尊重并鼓励学生发展自我个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人生真谛的人!
尼尔的死令所有的人心痛、甚至愤怒;基丁老师为此而被迫离开更使人心灰意冷。就在人们以为看不到希望的火花之时,“船长,我的船长!”曾经那个胆小、懦弱而又沉默寡言、只知发奋学习的托德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些勇敢的站在桌子上的“托德们”眼中所闪现的希望之光。“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基丁老师向他的学生介绍这些有思想的诗歌,提倡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不仅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使他们中的一些人从“死亡中醒来”,也给我们以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对传统教育的反思。
传统的教育模式也许会因为高升学率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拥护,但是一群群鲜活而又充满生气的、本应该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却在无形之中被钝化了。人不是机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世界,都应该受到尊重和肯定。所以,在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的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应该重新定位,把学生视为积极的活动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创造性,使他们能够自主而又有能力的行动。如基丁老师一样,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行为的引导者,而非主宰者、控制者。
尼尔被基丁老师“唤醒”,却又用自己的生命使众多的“托德”从“死亡中醒来”,这种代价太沉重了。诚如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要人们以鲜血的付出为代价。我希望,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以此为戒,从“死亡中醒来”。
电影上甘岭观后感600字篇4
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影片,它的名字叫《美丽人生》,十分感人。
这部电影是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犹太人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勇敢地去追求她,并孕育了一个孩子。后来,犹太人和他的妻子、儿子被关进了监狱,这位慈爱的父亲不停地告诉儿子,这只是一个游戏,保护了孩子的童心。同时,他是一个好丈夫,他用尽一切机会向妻子传达爱意,温暖观众们的心。但在电影的结尾,这位犹太人却悲惨地死去了,给全片留下了一个遗憾。
所以人们说它是“喜剧的开头,悲剧的结尾”。
这个犹太人勇敢、机智,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担起一个男人的重担,拼尽全力保护妻儿,真正尽到了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向观众们诠释了“爱”这个美好而伟大的字眼。他对妻子的爱,是爱情。他为了表达对她的这份情,不惜冒险用广播喊出来,利用做侍者的机会,为她播放那首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的《船歌》,想尽了全部办法。他对儿子的爱,是父爱。他用尽自己所能,尽可能地保护着儿子,也保护着他那颗珍贵的稚嫩童心。
爱,遍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父爱、母爱、友爱……爱是一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不去爱别人,也没有人爱他,那他的生活将是灰暗的。只有经过爱的滋润,生命之树才会长大、开花、结果。只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美好。
爱,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是人间最复杂的情感。爱,是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爱,是热心助人,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爱,是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大爱无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电影上甘岭观后感600字篇5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活着》,这部电影使我感受深刻,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义。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民国时期,一个叫富贵的少爷,因为赌博,把自己的家产全都输光了,妻子家珍也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过着贫穷的生活。一直到他妻子家珍回来,并得到一个皮影工作,日子才渐渐好起来。不幸的是,再一次表演中,富贵被国民党兵给抓走了,在国名党的兵团里,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后来富贵又到了共产党的团队里,最后终于回到了家。在他家里,妻子家珍每天只能靠起早贪黑地送水来维持生活。以后,生活越来越好,但不幸却不断发生在他身上:唯一的儿子被兄弟撞死了,唯一的女儿因为生产时大出血也死了,不过最后他的妻子、外孙、女婿还一直陪伴着他……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深刻感受到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幸福、快乐的事。在富贵那时候,一刹那间就是几条人命,但即使生活在艰难、困苦,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生命,永远抱着一颗求生的心。
而我们现在的人,每天都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没有看重生命,从来没认识到生命是多么美好的事物。
世界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只要你有求生的心,有热爱生命的心,有坚强的心,无论是生活还是心理上的困难总会过去,幸福的大门总会向你打开。我们应该像富贵那样,用坚强面对生活。
让我们一起热爱生活吧!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