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思想汇报

书的读后感500字8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发现书籍中的幽默和讽刺,读后感是我对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人性描写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的呈现,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书的读后感5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书的读后感500字8篇

书的读后感500字篇1

我认为读书的最大乐趣无过于挑剔了。《老人与海》是我最想吐槽的一本书。

?老人与海》这本书中讲的是老人桑提阿果出海打鱼,历经三天三夜与大海搏斗的故事,最终只是拉回了一条金枪鱼的骨架的故事,可是这骨架有用吗?没有用费那么多力气拖回来干什么?

这个故事有时会被人们认为很励志。但是首先,在捕到金枪鱼后,连人带船被金枪鱼拖着在海面上走。就算是条鱼受伤之后,不可能连人带船在海上航行将近两天,最多只能支撑一天,一天之后它就会筋疲力尽,最后死亡;其次,受伤之后即使钢叉叉着,也会有血腥味,会引来各种鱼类进行捕食,由于金枪鱼有一个人和一条船的负担,加之它受伤了,速度不可能和原来一样快,很快金枪鱼就会被这样一些捕食者猎食,不可能维持两天,作者把这条鱼太神化了。

第二,这条金枪鱼被老人成功捕获后,在航行回去的途中,老人遇到了鲨鱼,当时的情况是:老人只拿了一块木板。作者在《老人与海》中写到老人用木板狠狠地击打着鲨鱼的脑袋,这木板的力量是得有多大啊,当时还有鲨鱼在旁边啃食着,老人只用木板就驱走了它们?这把老人太神化了!其实鱼类的智商是很高的,它们就这样甘愿被动挨打?那可是鲨鱼!不可能老人在两次攻击后还完好无损地回去。真实才可信,可信才感人。

挑剔书我们才能真正地读进去,领悟作者的意图。让我们尝试着挑剔吧,挑剔才真正读进了书本!

书的读后感500字篇2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真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今天,我读了《珍惜时间》这篇课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章中鲁迅先生珍惜时间学习,把毕生的精力献给革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病重得时候,他就想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微好一点,他就动手做起来。他在逝世的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已经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紧张地写作和翻译文章。甚至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得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他离开我们的那天,从来没有浪费过一点儿时间。

和鲁迅先生一比,我就差了十万八千里。鲁迅先生对时间是那么珍惜,而我却不懂得珍惜时间,任凭宝贵的时间白白在眼前流逝。比如在双休日里,我知道早晨不用起早,所以都是太阳出得老高才懒洋洋地起床,就是起来了也不想写作业,心想时间还早着呢,于是就出去玩了。因此,每个双休日我都是星期天下午才匆匆忙忙地赶作业,完成的质量可想而知了。

每次吃饭的时候,妈妈总说我耽误时间,因为我总是一边吃一边看电视,一点一点地吃,吃一顿饭,就要耽误一个多小时。现在想想,如果把节约的时间用来看书,还能学到许多知识呢。

古人言:“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学了这篇文章后,我一定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地珍惜时间。

书的读后感500字篇3

作为一个中国人,理所当然要读一些和祖国有关的书,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史记》。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们中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听人们说,《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正史”,自从这次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这便汇成了一条用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

我很佩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不怕艰辛,由头有尾地写完了我手中的这本“正史”:《史记》。这令我非常惊讶,现在我们的条件这么好,可很少有人能干成这样的事,何况古代人没有电脑,我真觉得我们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同样是中国人,为什么古代人比现代人好呢?

?史记》这本书里最令我感兴趣的就要数写禹的“夏本纪”了。因为我们以前学过一篇课文:《大禹治水》。我以前觉得这是传说(传说中大禹复活的那一段是假的),可读了以后,才发现这是真人真事。

通过阅读,我脑海中的一些传说已化为现实,比如: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等;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一些成语故事,象: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通过阅读,我也认识了一些好朋友,如:秦始皇、孔子、项羽等英雄好汉和传奇人物。《史记》这本书充实了我的大脑,改变了我对一些人或事物的看法,也让我深入地了解了咱们中国历史文化的魅力。

多读书,读好书,这是我对自己读书的要求。我觉得《史记》是一本“合格”的书,上面的语句不难懂,我推荐大家读它。

书的读后感500字篇4

周日晚上,我花了3个多小时,一口气读了一本爸爸的小说——《活着》。

合上书以后,我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想哭却哭不出,说他们可怜但好像又不可怜。

余华是在一位名叫福贵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称叙述其看似悲惨的一生。地主家儿子福贵好嫖、赌,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在还债路上又被抓去当兵,误当成了国民党。几年战争后,死里逃生,逃出来回到家,发现父亲已经死了。接下来女儿因发烧耽误医治也变成哑巴了,原本好好的一个家变得支离破碎。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风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还有外孙苦根也相继遭遇不幸,这一大家子最后就剩福贵一个人了,最终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数人的想法看来,他最后的命运一定不是疯就是自杀。可福贵依然乐观地活着,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也是全书的亮点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这本书的作者是余华,本应是余华在讲述福贵的故事,应该使用第三人称,可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让人觉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书中的我,在历经世间沧桑和磨难之后的坦然。

家人一个接一个相继去世,富贵被一次次的打击,这里面,不仅有活着的真正道理,还有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他没有抱怨、仇恨,而是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抱着乐观的态度活着,这才是“活着”的真理。

活着本身就很艰难,延读生命就得艰难地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

活着,就够了。

书的读后感500字篇5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读了很多的童话书。我读了《十万个为什么》、《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使我终生不忘。

啊!我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不知不觉,我已泪流满面,苦涩的泪水不断地往外涌……

啊!世界太不公平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你应该有浪漫的童年,应该去上学,穿上浅红色的羽绒衫,套上枣红色的手套,穿上洁白的球鞋,背上一个崭新的书包去上学。然而你什么也没有,小女孩你向往的地方在哪里?我不知道你们国家的情况,但我知道我上幼儿园时,每天早晨像小鸟一样蹦蹦跳跳去上学,记得上学后的一个冬天,天气很冷,我穿上了毛衣和羊毛衫,妈妈还怕我冷,又要给我穿一件棉毛服,我不穿,非要让我穿,说:“不穿会感冒,而且会受冷。”爸爸怕我迟到,每天早上骑着摩托车送我,我家有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还有大彩电,棒极了。学校有尊敬的老师,友爱的同学。我们有这些可以足够了,而你呢?没有一双鞋,身上没有暖和的衣服,你穿的又薄又破。我十分难过极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不在了,但是你们国家还有千千万万个像你一样的孩子吗?希望他们能来到我们国家,看看我们中国小孩子豪华的幸福生活。

啊!幸福在东方的中国。

书的读后感500字篇6

终于把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看完了,结尾令人有些震惊。思绪随着故事情节的波动有些纷乱,白鹿原上的生活百态随着白鹿两家的主线而展开,在中国大地上描写的这一小块儿地方折射着整个社会时代的`变迁。

岁月的风霜雨雪,风和日丽一遍又一遍,一茬又一茬地涉足这片古老的平原,精灵的白鹿跃动着人们记忆中久违的传说,不管经历多少坎坷风雨,生活的轮子依然不分昼夜地滚动前进,这是岁月蕴含的冷酷而坚实的力量。《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鹿子霖两大家族有形或无形的较量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与深入。为了生活而争,为了脸面而争。当然书中并无直接而露骨地描写两大家族的斗争,而是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最终以鹿家惨败结局。性格决定命运或许是条真理。白嘉轩是中国传统男人的写照,墨守陈规、自力更生、谨小慎微、兢兢业业的生活。因此,他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始终以一个威严族长的身份立信于白鹿村,恪守明哲保身的理念。鹿子霖的性格与白嘉轩不大一样,他追求功利,争强好胜,作风不谨,却又有胆小怕事的一面。他一生虽然也经历了起伏的官场,但终究也没创造些什么辉煌,最后也以悲惨收场。我觉得性格变化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白孝文,一个是黑娃。白孝文经历了一场饥荒的打击之后,由软弱变得坚强起来,这也多亏他鹿三叔的话语刺激的作用。他从原来的唯命是从,规规矩矩,优柔寡断的性格中走出来,变得桀骜不驯,急功近利了。而黑娃的性格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小时的胆小羞怯,后又勇猛剽悍,最后又归于知书达礼,学为好人。其实性格与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的,环境塑造了某人某种性格,而某人凭着某种性格来重新塑造环境。

?白鹿原》作为矛盾文学奖的作品,它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个平原,一个族群的生活画面,读进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随人物之悲而悲,随人物之喜而喜。我们往往被小说中的人物感染,这大概就是大师笔下写实笔触的力量吧!

书中的生活生命人生跌宕起伏,而我们的呢?

希望用青春奋斗的热情搅破生活的波澜不惊,用我们的双手与智慧打造自己的未知前程。

书的读后感500字篇7

“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作者曹文轩在《青铜葵花》后记中如是说。

这部小说有哪些苦难?

女孩葵花是跟着知情爸爸一起下放到五七干校的。七岁的女孩葵花怎么会和大人一起下放劳动呢?因为葵花的妈妈已经去世了,没有其他人照顾葵花,女孩只能跟随爸爸一起去了下放地。

所以,失去母爱是葵花的一重苦难。

在七岁那年,葵花的爸爸也意外落水了。失去父爱是葵花的第二重苦难。

葵花后来被青铜一家收养,虽然重获亲情,但日子是在艰难中度过的 。青铜一家虽然极力不亏待葵花,但青铜一家实在贫穷,物质上的磨难是葵花的第三重苦难。

十二岁那年,机缘巧合,却也是葵花的第四重苦难——葵花要回城了,她是那么的不情愿,好不容易获得的亲情又要失去了。

男孩青铜也是在苦水中泡大的。

青铜是个哑巴。

五岁以前,青铜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

五岁时,大麦地村的一场大火,让青铜彻底失去了语言。从此以后,青铜在人们的异样眼光中特立独行地生活着。失去语言,生活在别样的人生中,是男孩青铜的首场苦难。

本就贫穷的生活,因为多了一个葵花妹妹。一家人为了不亏待女孩,把原本给青铜准备的学费给了女孩。虽然哥哥青铜心甘情愿,但是毕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那个时代人的苦难的再现。

好不容易有个妹妹,有了一个童年的玩伴,有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己,可是葵花要回城了。葵花的回城对青铜的打击是致命的。

也许作者觉得不该把这么重的苦压在一个心地善良的男孩身上,一定要补偿青铜,所以小说的最后,青铜在等待葵花的日子了,喊出了“葵——花——”的名字。

青铜会说话了!

书的读后感500字篇8

这几天,我读了冰心奶奶的《谈生命》。冰心奶奶说生命像一江春水,像一棵小树。

不是每一江春水都能顺利流进大海的,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顺利长成大树。它们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历多少磨难,但它们从不向命运屈服。当我们为自己一时失意喋喋不休的抱怨时,高举着泡沫横幅的酒杯,向同学和朋友诉说着命运的不公时,我们是否有想过海伦和霍金的事迹。

海伦凯勒自幼就因病而成了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疾儿童,但她为什么能出版14部著作,发表一次又一次的演讲,因为她没有向命运屈服。为什么霍金能在难以想象的病痛中写出《时间简史》这篇科学著作。因为他也像海伦凯勒一样,没有向命运屈服。其实,像古希腊盲诗人荷马、中国汉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他们也都没想要向命运屈服。

我们不能因为一场球赛输了而不能面对,不能因为班长没选上就感到命运的不公平,不能因为工作上的失败而感到过不去。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心灵的痛创、而海伦凯勒没有心灰意冷,反而更热爱周边的一切。我们面对厄运时,就应当向她一样抛弃命运带给我们的不公,乐观向上的对待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把活着的每一天当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让生命绽放出蓝宝石般的价值。

当有一天我们醒来,生命中的太阳又升起来了。这时你透过纷繁世界的外表,寻找到生命中积极向上的真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夏洛的网读后感500字6篇

红印记观后感500字7篇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500字6篇

2023年阅兵式观后感500字6篇

关于雷锋书的读后感6篇

圆明园毁灭读后感500作文8篇

我与书的故事800字作文7篇

关于书的演讲稿作文300字6篇

关与书的演讲稿100字7篇

关于书的演讲稿1000字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828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