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让我们对电影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优秀的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电影中的细节和暗示,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好教师观后感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好教师观后感篇1
教师节刚过,心中那份感动仍然没有褪尽。真的,这个时候,我们做老师的是幸福的。一条条祝福短信问候,让我们心生温暖;学生自制的贺卡,更让我们动容。今年教师节,更让我动容的还是央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一幕一幕。
当邓丽秀气的脸庞对着可爱的学生,哭着说:“你们一定要记得邓老师说的话,走出大山!””的时候,当安和利用音乐去开启学生心灵的时候,当郭普全用并不完全标准的普通话一字一句地教学生念书的时候,我和现场所有的人一样——眼睛都红了!
人生,短短数十载,可以有许多种度过的方式。他们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可就是这条路,照亮了许许多多孩子们的路。孩子们的稚嫩与老师们的苍老,这样一幅强烈视觉效果的画面呈现着,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什么叫“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诗词在他们的行为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敬佩的同时,更多的是反思。
在我们抱怨学生素质不高的时候,抱怨工作环境不好的时候,在工作疲惫喊累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还有这样一处恶劣的工作环境存在,这样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发生,还有这样一群奉献自我的人存在。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
真的非常感谢那些“最美乡村教师”,他们让我重拾起了心中的美好,重燃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做老师的心灵。作为一个乡村教师的我,看了十位老师的事迹,久久不能平静。什么是最美?那就是用大爱谱写自己的人生,活的有价值,这就是最美。用行动坚持,用时间见证,就是最美。
感谢这个节目,感谢“最美乡村教师”,我要向你们致敬!我会用行动向你们靠近,拉近与你们的距离。
好教师观后感篇2
?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印度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小孩子,他个人很聪明,但是由于有某些障碍,使得他不能很好的进行读写,这也就造成了所谓的“成绩差”。也正是因为他的“成绩很差”,使得她的父亲把他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在这所学校里,由于开始的时候还是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被我们的老师贴上了所谓的“差生”标签,使得这位叫做伊夏的小朋友越来越孤僻,连原来最喜欢的绘画也放弃了。直到一名叫做尼古的美术老是出现才使得情况得以改变。这名老师及时的发现了伊夏存在的问题,通过家访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且通过进一步的交涉,得到了给与伊夏开设特别辅导的权利。在之后的引导中,伊夏在逐渐的进步,他的才能也进一步的得以发挥,最终使得他在一场绘画比赛中夺冠。这也使得他最后克服了它原有的障碍,成为了班级中学习的佼佼者。
这部影片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对中国现在教育模式的思考。在现在的教育当中,每一位的家长或者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于是乎,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就不顾小朋友们的反对,不去采纳他们的意见,直接的给他们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把他们的周末安排的满满的,没有给孩子留充足的空间。当问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回答,这是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给与适当的引导,得到更多的回答是,其他的家长都这样要求孩子,我们不这样做会是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处于相
当不利的地位,进而不利于走向社会。的确,家长们说的有点道理,但是,不知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吗?她自己愿意学这些东西吗?她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在这一方面吗?如果你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只是去跟风,那么我很担心会不会出现更多的像伊夏一样的孩子。
在当今的社会,成绩的好坏似乎成了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你的成绩好,说明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的成绩差,说明你在学校表现不好,态度不端正。这也许是很多家长的看法。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的考虑一下呢,孩子在学习成绩方面不好就意味着她没有好好的去学习吗?就意味着他将来一事无成?在影片当中,伊夏的父母没有发现伊夏在绘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天赋,反而更关注他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表现,他们没有及时的去发现伊夏不能很好的进行读写的原因,没有考到伊夏在学习之外的绘画所表现出来的天赋。用尼古老师的话说就是伊夏在绘画方面存在这跨越行的思维,跳出了原来的框架,这就注定了伊夏这个孩子是一个不拘一格,思维独特的孩子,注定了他将来有一个好的前途。但是可悲的是家长没有发现这一点,他们太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以至于为了追求他们心中所谓的“好孩子“而把伊夏送到了寄宿学校,这也就进一步的加重了伊夏的问题,使得他的表现越来越差,这不得不说是家长的悲哀。
对于家长朋友们,我想说的是,现在的社会是需要综合性的人才,或许你有了别人所没有的才能,你就可能多一点机会,但是如果这是建立在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去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他们
所不喜欢的辅导班的基础上的,我认为这是对一个孩子童年的摧残,是把你想做的事情全部转移给自己的孩子,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这是相当不公平的。同时,家长朋友们也不应该只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表现好坏的标准,有些孩子虽然在学习上处于暂时的落后的状态,但是他或许在其他的方面有着超人的才能,而这一才能对他以后的发展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具体的说就是使得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于孩子,就应该让他们自由的发展,中间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干预,但不能干预的太大,尤其是在教育他们认识哪些是好哪些是坏的时候,不要一直采取硬干预的手段即打骂或者说教来干预,要采取一些软手段,例如亲自让他们去判断,去做某些事情,在吃亏了以后在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相信他在吃亏以后获得的感受比平常的说教要好的多。同时,让其自由的发展并不代表着不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交流是必须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不可或缺的,无论你多忙,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多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及时的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以及时的修正,不能像电影里面伊夏的家长一样,没有及时的发现孩子的问题,从而使得他们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进而加重了孩子的问题。当然,家长在交流的时候也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看到孩子在哪方面有才能,然后因势利导,去引导他追求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个人相信,孩子的童年就应该有一个属于童年的时光,而不是接触那些所谓的数学英语之类的比赛,毕竟,童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
对于电影里面的老师,或许应该是当代中国老师的一个缩影吧,像尼古这样的老师已经不多了。试想一下,当初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否定伊夏,只是把成绩作为评判的标准,而不去发现伊夏不能好好学习的原因。或许有些老师会像里面的老师说的一样,一个班级里面有那么多的学生,我怎么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人,但是你为啥不想一下呢,为啥我们的尼古老师就做到了呢,因为他尽了作为一个真正的老师的责任。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尼古老师,伊夏还会像电影里的一样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伊夏的一生有可能就这样的毁掉了。所以,针对这一点,我很想对现在的老师说一点,不要无视你班级里面你认为的所谓的“差生“,他们的成绩是差一点,但你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尽到老师的责任,去发现学生不能学好的原因,去发现这类学生身上的优点,并积极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指导,尽一个老师应该尽的责任。
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合理的教育孩子,至于怎么教育,上面我已经说了一些我的看法,真心的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和老师改变现在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好教师观后感篇3
?最美乡村教师》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期望的守望者。“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职责,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我奉献青春。
我们参加培训、校本教研,以及外出听课学习等等,就应追求的是自身的专业成长,并非为了外在的荣誉证书,或者外在的功与名。我们就应追求生命本质的东西,专业成长正是内在于我们心灵的财富,专业智慧,专业潜力,专业经验,如金一般的宝贵。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比任何荣誉证书都更有人生价值。
也许学习是老生常谈,但学习正是每一个有所成就者的不二法门。谁永远持续学习的热情,谁就能永远持续青春活力。什么时候放下了学习,什么时候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们常常发现自我失去了读书学习的兴趣,觉得没什么好看了,好像什么都明白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们开始固步自封了。
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文本解读的潜力,它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潜力,和教学设计的潜力。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文本解读潜力的直接体现。名师令人惊叹的便是极高超的文本解读潜力,而文本解读潜力背后,则是深厚文化素养的支撑。文本解读三个层次:课文说了什么,课文怎样说的,课文为什么这样说。
提高文化素养,我们已经失去了优势,因为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不是大学中文系科班出身的,这是无法追回的遗憾。但先天不足后天可补,那就是学习。学习是不管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的,广泛阅读经典,阅读名著,日积月累,仍可期盼。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积累的过程。文化素养也是,文本解读潜力也是,教学智慧也是。只要我们有心学习用心积累,总能一步一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正是一向以来的积淀,才成就这天的你我。我们就应树立一生备课的理念。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打井的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缺少灵感,缺少的正是灵感之后的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见难即退,正是我们不能成为大家的根本症结所在。平庸,就是这样构成的。
任何伟大的事情,都是想了之后做出来的。只有想是没有结果的!更重要的是要实践,坚持不懈的实践,不断加以反思的实践!
好教师观后感篇4
作为一名老师,我肩负着什么样的责任,我对学生,对社会的价值究竟应如何体现?这一点,是我以往没有细细思索的问题,但是,这一刻,我却深深的受到了触动,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这才是我真正的追求,我的夙愿,我就要成为一名像克拉克老师一样的,真正为了学生的将来而奉献出一切的老师。看完电影《热血教师》已经有十来天了,但片中的“排队进餐厅”、“喝牛奶学语法”、“学跳绳”、“编写有关历史的rap歌曲”等等精彩片段仍在脑中回放。
作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体会最深、最想说的是下面两点:1)坚持不懈地抓教学常规。源于对学生的真爱。克拉克先生刚进教室,学生干什么的都有,打架的赌博的跳舞的化妆的,老师说的话全部当作耳边风,希望能尽快混过小学时光,希望得到自由。
2)巧妙生动地抓教学方法,源于对学生的关怀。这群孩子毕竟起点太低,用常规的方法教给他们知识,测试成绩始终不理想,这也再一次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和信心。
我被影片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打动了。那个班的孩子确实比中国学生难教多了。然而老师却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拯救了他们。其实,我们生活中拥有这种爱心的老师并不少见,难得的是他始终不弃的对教学的热情和智慧,以及心中时刻装有学生的神圣责任感。我想,他之所以能忍受校长的责怪、家长的误解、孩子们的辱骂等种种不敬言行以及自己病痛的折磨,都是因为他有一颗高尚的心灵,他总能站在孩子们将面对人生的高度,去温暖他们,去激励他们,去帮助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国是一个商业社会,是没有主旋律这一说的,挣不到钱的电影是不会拍的。能够把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拍成电影,说明克拉克真的可以打动很多美国人的心。虽然很多国家把老师划分为公务员,但是老师不是公务员,老师最伟大的使命并不是听命与领导,而是用自己的心去爱护、发现、尊重、理解自己的学生只要用心,每个老师都可以成为热血老师,都可以征服自己的学生。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有对工作的热情,有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能够多反思,求创新,你就能成为一名好教师,虽然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你能在学生的心目中得到认可和尊敬,就已经足够了。
好教师观后感篇5
今天,我和参加幼儿教师置换培训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推荐下,共同观看了美国电影《热血教师》。观影过程中,同学们有笑有泪;观影之后的讨论,同学们都觉得有所收获。我记得有本书书名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看完电影我想说这样一句话:“对待问题的态度决定解决问题的效果。”
?热血教师》讲述的是一位叫做克拉克的青年男教师离开家乡到纽约哈林区小学任教的故事。他任课的班级,是一个纪律和考试成绩全校最差的班级,一个在他任教前一个月里,一连气走五位任课教师的班级。
影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原型是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老师,罗恩·克拉克23岁开始在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5年后来到纽约市哈莱姆区,年仅28岁时就荣获“全美最佳教师奖”,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教师。在《热血教师》的影片最后,克拉克老师如同现实中的罗恩·克拉克一样,带领着这群曾经的问题学生,在小学毕业州统考中,获得了班级成绩全区第一的殊荣。
结局,很美好。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看完整部电影,对于我自己而言,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觉得最值得我们教师借鉴、学习和反思的是——克拉克老师在出现问题时对待问题的态度。
片中的克拉克老师在教学中遇到了无数的问题:任教前对学生的家访,家长不配合,学生不欢迎;任教后定制的班规,学生不但不遵守而且故意违反;精心布置的教室被学生恶意破坏;家访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却引来家长反感,并投诉到校长室;校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疑自己的教学方式……同为教师,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自己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学生,这些问题,我们会是什么态度?我们首先会想到些什么?反正我觉得自己很惭愧,因为我自己诚实地讲,我首先会想到的是:为什么这么倒霉!碰到了这样的问题班级?遇到了这么棘手的问题?当然,想过之后我也会去想办法去把问题解决掉。但是,在这样消极的心态影响下,解决方法难免简单粗暴,看问题容易片面,最终可能解决掉的只是表面问题,冰山一角,发生问题的根源还是不清楚更不用说消除掉。如果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的问题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再次出现。
我们反观影片中的克拉克老师,首先,他是主动接受了这个所谓问题班级的任教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其次,开始任教后,问题接踵而来,他并没有报怨,也没有退缩,而是充满热情地去解决并努力去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当一种方式宣告失败的时候,他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他最终找到了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了问题,带领着他的学生们一同取得了各自领域的成功。而且在影片里克拉克老师任教的后期,他不仅仅安于出现问题才去解决,而变成主动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甚至可以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把它解决了。这是对出现问题才去解决的态度的又一次改进。
影片中克拉克老师很多的教学方法都很新颖独特,我们都可以通过影片观摩到。为什么我觉得他对待问题的态度这一点才是我们最值得借鉴、学习和反思的呢?因为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一切理论、教学方法和经验都只能做为我们教学活动的参考,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个性的、变化的、独一无二的,相应的教学方法也是随机而灵活多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唯一不变的是,时刻保持自己对于教学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学习影片中的克拉克老师,像他一样充满爱心、激情与热血地投入教育事业,及时用心发现、分析问题,态度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并努力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才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用心,用爱,用我们学到的教育理论与技能,教导每一名学生。
在教学中,对待问题的态度决定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像克拉克老师一样,时刻保持一份对教育工作的热忱。这就是我的一点看法,也用于自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风正好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