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思想汇报

大国工匠观后感7篇

只有掌握了写观后感的技巧,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进步,写好一篇意义非凡的观后感,可以很好的抒发自身的想法,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国工匠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国工匠观后感7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1

通过观看“大国工匠们”的高超技术和感人事迹,让人获益匪浅。大国工匠们出身一般家庭,却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在追求职业技能上,严格要求自己,追求技术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为我们在世界上,树立大国的“中国制造”和世界创新大国的名牌,做出了杰出的榜样。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一点不漏的超高精度的密封,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他能将焊接技术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焊接时间仅有01秒的时间误差,他如此艺高胆大,十分人所想,只有刻苦钻研,用心练就方能结出如此硕果。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史上的一个个奇迹,但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对专业执着,甚至是痴迷。

然后作为一名信号工,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痴迷的精神,对于室内的测试、道岔的检修都要做到分毫必究。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2

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观看了《资助育人,大国工匠进校园》,我被工匠们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深深折服。一系列故事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技术的宝贵,增强了作为一名中职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直播中,讲述了高级技师郑久强,张雪松等几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的成长故事,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陈希原主任讲过:只要心中有梦,肩上有责,脚下有路,只要一路奔赴,就会大有作为的。

副台长吕学武说过,党和政府把职业教育一直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将资助育人工作做的更好,把工匠精神传承的更远,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观看《资助育人,大国工匠进校园》的直播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的人用肉眼就能辨别出钢水的温度,有的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有的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还有人能把高铁制造得又快又稳,令人叹服。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大国工匠,郑久强用三年时间修炼炼钢本领,在技术比武大赛获得前三名。他是金牌工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坚守三年,你就会成为行家;坚守十年,你就会成为专家;坚守二十年,你就会成为大师。”他通过炼钢实现人生价值,百炼成钢,实现了中国梦想。

高级技师张雪松坚守技术岗位无怨无悔,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他说过:“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微小的工作做起,这样步入社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要高质量的完成,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更好的工匠人。”张雪松利用别人喝咖啡的功夫在研究高铁,我们要向他学习,把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田宁毕业于职业学校,他说:“七分靠努力,三分靠运气,干一行,就要干好这份工作。”

张玉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是啊,只要你努力,美好的生活不就向你奔来了嘛。

最后一位是大国小匠陈超,他说:成为中国工匠的方法有三点:一、树立目标,艰苦奋斗。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三、心无旁骛,锲而不舍。他具有不怕累,不怕厌倦的精神,也是伟大的工匠精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创业创造、建功立业的不竭“源泉”。我们把它称为“成功之源”。这个“成功之源”就是—爱岗精神、敬业自觉。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也期望能功成名就,却缺少必备的“成功之源”。有的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不务正业,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有的粗枝大叶,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有的滥竽充数,长年累月“占着茅坑不拉屎”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筑就人生美丽梦想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罢,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成功之源”,就根植在我们的职业道德里。表面上,爱岗敬业是利他的;实质上,爱岗敬业也是利己的。简而言之,它是满足社会需求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我们应该向大国工匠学习。我们都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能把技术练的炉火纯青,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样也可以成长为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3

有一种精神,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加完美的一种精神。

在我的家乡泉州的丰泽广场上有一座“鲤鱼化龙”的石刻球体城雕。整个球体由一百二十一块花岗石榫接拼成。上面雕刻了五条腾飞盘绕的蛟龙、三条正在演化的龙首鲤鱼和十一条跳跃波涛的鲤鱼,每一个细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鲤鱼化龙”因此得名。

妈妈告诉我,这尊“鲤鱼化龙”的雕塑作品是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作品。一听是我所在学校的校友的杰作,我顿时兴奋起来,心中油然生起对卢思立校友的敬仰之情。

我通过“百度”认识了这位杰出的校友。卢思立大师从事木雕设计和制作50多年,他留给人的印象非常朴实,但每一张记录他创作时的照片都让人感受到他平时工作的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你瞧,他在雕刻创作时那专注的神情,那是艺术大师用心在与作品交流对话。欣赏着卢大师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我深深地为他高超的绝活所折服。这一定必须是有着对木刻多么深厚的炽热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才能造出如此有灵感有创意的作品啊!

妈妈告诉我,我们学校有许多像卢思立大师这样优秀的校友,如有世界体操冠军蔡焕宗,有上海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有将中国艺术瑰宝木偶艺术传到世界各国的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等等。

这些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以一种热爱与创造性劳动推动了家乡的建设、祖国的发展。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又一个杰出校友的故事,包括我们学校的创建发展之路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我深深地被感动着。从故事中,我理解了什么是劳动之美、创造之美,那就是在劳动中创造美丽,在劳动中实现价值,在劳动中成就梦想!

妈妈告诉我,工匠精神是时代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人所必须传承、发扬的优良传统!我想,那就是从我们少年儿童开始,就必须学习工匠精神,并且把这种工匠精神带到学习中,积极上进、刻苦努力……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4

昨天,我在电视里看了一集《大国工匠》,让我深有感触。

第一个工匠是木匠。他是一位排船大师,他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发明了一种巧夺天工的排船方法,用热水把木板加热至松软,然后用螺栓把木板压在船底架上,最后用船钉固定。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这位排船大师一样,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发明出一种量身定制的生活与学习方式,让我们可以在未来任何的环境下,都不会迷失自我,迷失方向,也不会在逆境中绝望。

第二个人是新疆至山东1000万伏特特高压线带电作业组组长,60多米的高压线塔,一旦断电,山东将至少失去一半的`电量。于是,组长与组员多次讨论,最终决定用篼篮法,终于拿下了1000万伏特高压线带电作业这个难关!

这些生动感人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在生活中要像排船大师和作业组长一样,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我们也要实践,对一些想法要快速实现,面对未知的事物要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的天地。

看完了这集《大国工匠》,我感觉到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在实践中寻求积极的改变。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5

最近,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让我们了解了大国工匠的故事,并深深的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我作为一名职校学生,未来的技术工人,不禁反思我与他们的差距,不禁梦想向他们靠拢。

当我看完大国工匠的宣传片后,我就一次次的问自我,到底什么样的工人,才是大国工匠。必须是高端科技吗必须是独一无二吗必须是奢华卓越吗都不是!

那大国工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都是在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们有钳工,有捞纸工,有研磨工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们不是领导,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学历,但他们每一个人都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于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为国家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身上所传承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我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仅有秉承着这种精神理念,踏踏实实、仔细认真的做好自我的工作,才能一步步向大国工匠们靠拢,才能逐步成为行业精英!

其实,我们在专业学习中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忙,我们会累,我们会烦,我们会厌倦,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大国工匠们他们难道不累吗难道不厌倦吗胡双钱守着台虎钳一干就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教师傅。周东红守着又冷又潮湿的捞纸池就是十几年,錾刻大师孟剑锋师傅在研究新工艺的时候,失败一次又一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并不是不累,并不是不厌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当他们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成就感和荣誉感袭来,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技校学生,更应当向这些工匠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品质,学习他们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工作劲头,学习他们不忘初心,不受外界诱惑,一步步走下去的坚韧与执着!工匠精神,贵在执着坚持,贵在追求卓越,让我们继续秉承工匠们这宝贵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认认真真学手艺,扎扎实实练技术,争取早日也能跻身于技能精英的行列,成就自我精彩的人生!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6

看了今日的直播,我感慨良多。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一份子,我们应当传承大国工匠精神,学习专业的技能知识,以便日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们也要培养高尚的职业素养。我们的态度很关键,只有我们的态度摆端正了,我们做一件事情才能精益求精,无可挑剔。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决定了他能在他的这条职业道路上能有多远,多么长久。人品,是始终要放在首位的。

“资助育人·大国工匠进校园”这个项目我觉得很有意义。它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也更愿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学生可以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培养和提高。

大国工匠观后感篇7

大国工匠彰显大国风范,大国工匠托起巨龙腾飞。央视播出的宣传片《大国工匠》,用奋斗在生产一线的一群杰出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了一部劳动者之歌。他们毕生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他们专注和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传承和钻研职业的技能。他们是国宝级的顶尖技工,他们是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用无可挑剔的技能书写者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时代为社会奉献着人生。他们的技艺让人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他们是事业的脊梁。

在中国航天,53岁的高凤林被称为火箭的“心脏”。他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他曾说过“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火箭的“心脏”,他的作为,让中国“神舟”系列顺利升空,也让中国科技发展达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微不足道的技能发展,同样蕴藏着较高的智慧含量,我们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极致,“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同样是一种巨大的事业成就、国家成就。

“航空手艺人” 胡双钱,工作30多年来,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胡双钱凭着他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和对民机梦想的执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奋战在民机制造的第一线。胡双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加工出一流质量的飞机产品,是我一生的追求!希望自己能再干十年、二十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贡献。”深海钳工管延安在工作时,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美国工厂观后感7篇

公安楷模观后感7篇

电影《红海》观后感7篇

玩溺水观后感模板7篇

党课榜样观后感7篇

观看红海行动观后感7篇

电影八佰观后感7篇

新疆印记观后感优秀7篇

玩溺水观后感参考7篇

励志短片观后感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697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