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工作计划

谁来了教案推荐8篇

我们可以根据教案调整课程内容和时间分配,教案可以是灵活的,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谁来了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谁来了教案推荐8篇

谁来了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颜料和蜡笔进行装饰,体验装饰的乐趣。

2、发现不同贝壳花纹及造型的美。

3、尝试结合壳的外形特征,用线条或者点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幼儿材料:蜡笔、贝壳图形、颜料、棉签

教师材料:大海背景、音频、贝壳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大海的音频,教师利用大海的声音,让幼儿自行想象。

教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呀?(大海、海浪)

教师:那,我们会在大海边看到什么东西呢?(贝壳、螃蟹、小鱼、乌贼)

在ppt中展示出贝壳,引起幼儿对贝壳的关注。

教师:你们看,老师在大海捡到了好多的贝壳诶。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欣赏ppt中的贝壳,发现贝壳上的花纹(如螺旋线、锯齿线)的美。

2、比较欣赏图中虎斑螺和扇贝,发现贝壳花纹的多样性。

引导幼儿发现贝壳的花纹样式,从色彩、形状和纹路特点上进行比较欣赏。(上面有波浪线或弧线的花纹、身上有螺旋纹)

三、创作表现

1、出示空白的`贝壳,请幼儿自由想象喜欢的图案,并创设情境。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设计出漂亮的贝壳。

2、分组操作

a组:用棉签沾颜料进行绘画

b组:用蜡笔进行贝壳的装饰

四、欣赏评价

播放音乐,让幼儿自行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墙上。

谁来了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滴色、拓拓印的方法表现春雨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

2、能使用滴管作画,体验滴滴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绿色雨滴图片、教师滴画的录像。滴滴管、报报纸、颜料(绿色、红色、黄色、蓝色)、素描纸、托盘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绿色雨滴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宝贝们,你们认识小雨滴吗?小雨滴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老师带来了绿色的小雨滴,它想和小朋友玩游戏。

二、播放教师滴画的录像,让幼儿观察滴画的方法。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材料?小雨滴是怎样的?

再次播放录像,引导幼儿重点观察教师是如何滴画的。

引导语:小朋友们,请你们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滴画的。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是如何滴画的,请个别幼儿描述。小结滴画的方法:用滴管吸一吸,在纸上滴一滴、转一转。

三、幼儿绘画,教师观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引导语:有许许多多绿雨滴也想来玩滑滑梯的游戏,现在请你们和绿雨滴一起玩吧!

幼儿滴画绿雨滴,教师通过提示和适时的帮助使幼儿掌握滴色的方法。

四、增加颜料,引导幼儿再次创作。

引导语:哇,好漂亮啊!你们看大地变成了一片绿色!现在黄雨滴、蓝雨滴、红雨滴也想和绿雨滴玩游戏喽!你们也来试试吧。

示范创作,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五颜六色的春雨。

五、师幼相互欣赏作品并评价。

引导语:我们的小手真能干。在不知不觉中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欣赏春雨的色彩,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谁来了教案篇3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观察记录的知识,树立初步的观察植物、照顾植物的任务意识。

准备:

每组一本植物生长记录簿、种子完整生长过程的图片,记录样例、标尺签。

活动与指导:

1.出示植物完整生长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激发幼儿观察自己种植物的兴趣。

2.提示幼儿植物生长是漫长的过程,不象录相演的那样快,希望小朋友注意观察,看看种子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

3.启发幼儿用画和测量的形式来记录它的生长。

4.示范记录方法。

要求:看生长情况,数叶片,量株高,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本上。记录可以用写数字或涂色高度、数量、空格的统计办法。提醒幼儿植物未发芽前,用圆圈或三角形代表无变化。

5.请幼儿分组作记录练习,提示幼儿每日的观察记录时间,以及轮流记录的方法。

6.活动结束后注意观察,观察和督促幼儿的记录,请幼儿定期向全班汇报记录结果,逐渐形成责任心和任务意识。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在商店里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礼貌不仅是会使用文明用语,还要态度和气。

2.学习用和蔼、热情的态度办事。

准备: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个。

活动与指导:

1.观看情境表演:在商店里内容大意:甲售货员说话和气、办事主动。例如,当她看见老奶奶来了主动询问: “您买点什么呀?”“我要买牙膏”。“我们这儿的牌子很多,有小白兔、中华牙膏、蓝天六必治、还有高露洁,你要哪一种呀?”当顾客买完东西,她还会说: “您慢走!再见!欢迎下次再来!”而乙售货员则正相反,他态度不好,从不关注顾客的需要。见人来了也不问要什么,顾客所要的东西没有,他也不主动介绍商品,一直站在那里没事干。即便顾客走,他也不说再见。结果顾客一来就爱找甲,而乙则没人搭理,他很奇怪为什么卖不出东西?

2.讨论:

(1)你喜欢哪个售货员?为什么?

(2)为什么甲能卖出东西,顾客盈门,而乙则冷冷清清呢?他该怎样做才是好售货员。

3.小结礼貌待客的方式是态度主动又和气。

4.请五至六名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扮演顾客玩商店购物游戏,练习正确礼貌交往。根据情况,游戏可轮换角色。

谁来了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1。 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 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 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 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 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

三、 合作交流

1。 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 3。 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 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 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

2。 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

3。 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情感。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 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 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

b. 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四、品语句,升华情感

五、归整体,理清层次

1。 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 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六、重积累,延伸拓展

1。 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 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谁来了教案篇5

设计意图:

这些日子来,家长们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嬉戏、玩耍,发现了大自然的许多小秘密,并纷纷地把这些小秘密带到幼儿园中与同伴分享。其中,很多孩子对玉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玉米是怎么长出来的?小小玉米粒怎么会那么整齐地排列在玉米上?玉米除了吃,还有什么用处?

在我们对玉米进行了一系列的认识后,大家仍然意犹未尽,还想用自己的小手对玉米进行变身活动,经过师生共同探讨,很快就生成出“我和玉米交朋友”这一主题活动。

活动名称:

我和玉米交朋友(大班)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玉米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发对玉米制作物品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玉米棒、玉米包衣、玉米须、玉米梗、玉米粒若干。

2、胶泥、色纸、胶水、彩笔、去掉尖头的.牙签、棉签、剪刀、图钉、颜料、毛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不同的玉米部件

1、这几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玉米,现在请你们去看看它们都有些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2、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活动区里各种不同的玉米部件,教师倾听幼儿的交谈。

3、引导幼儿讨论:

刚才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摸上去后有什么感觉?

二、引发联想

1、这些玉米棒、玉米须、玉米包衣……它们看起来像什么?

2、如果把玉米包衣和玉米棒或是玉米粒和其他的玉米部件拼起来像什么?

三、创作玉米作品

1、幼儿自由结伴讨论创作主题。

你们能用这些玉米部件合作制作出一些东西吗?

2、制作前议论:

如果遇到……的现象,你会……?

3、鼓励幼儿合作,并会根据主题选择玉米部件进行创作,教师适时给予帮助。

四、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与评价

教师肯定和接纳孩子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创作的快乐。

谁来了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了解元旦的由来,感受元旦欢乐的气氛。

2、积极参与元旦的环境布置,初步有空间审美能力。

3、通过元旦庆祝活动,幼儿参与包饺子游戏,满足肢体活动的乐趣,并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以及过节吃饺子的习俗。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元旦》的故事、歌谣、儿歌。

2、收集有关《元旦》布置装饰品、食品、卡片、图片等。

3、播放“早安元旦”音乐,准备包饺子用的食材。

活动过程

1、老师讲解元旦的'由来,及过元旦的风俗习惯,引出装饰室内和包饺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元旦的经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元旦。

3、介绍饺子的由来,让幼儿了解有关元旦吃饺子的习俗。

4、师幼共同听音乐“早安,元旦”。

5、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在各自教室用桌子组合操作台,小朋友分坐在操作台的四周。小朋友们表演手指操《包饺子》,为即将开始的包饺子活动营造气氛。

6、生活老师把切碎的菜和肉放进盛馅盆并依次加入盐、五香粉、饺子调料、酱油、鸡蛋等,进行搓和、拌馅。请小朋友依次参观。(并说明鸡蛋的用途为增强黏度,酱油为调色,好看、增强食欲)

7、生活老师和班级老师进行分工,擀面杖,切成小面团。老师先示范,请小朋友依次摁成面片并成擀饺子皮。(开始前,请班级老师给小朋友们洗手)

8、把准备好的食材弄好后,准备开始包饺子。生活老师把饺子皮分给小朋友(2个/人次),班级老师把饺子馅分别放在小朋友的饺子皮上,然后,班级酒老师进行示范,小朋友依示范进行包饺子。包的又快又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包不好的给予鼓励。

9、生活老师把煮熟的饺子分发在小朋友的碗里,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猜猜看:碗里有多少饺子,都是谁包的饺子?)

谁来了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听听,竖起耳朵听仔细了哦!”

1. 师:我的儿歌念完了,请你来说说看“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不容易)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重点)

师: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请我们小朋友来念一念。先听沃老师来念一遍,听听我是怎样来念的。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悯农的图片。

师:沃老师这里有一张农民伯伯锄地的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古诗中“锄禾日当午”的意思吗?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3.师:这整首古诗的意思是: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可是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三、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难点)

师:古诗里有个词语“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妈妈干家务辛等。

师:哪除了农民伯伯,和老师辛苦之外,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请个别幼儿说说)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妈妈做饭很辛苦,爷爷奶奶送我们上幼儿园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扫卫生的照片及幼儿吃饭的照片)师:小朋友知不知道我们幼儿园除了老师还有谁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员阿姨每天给我打扫卫生很辛苦,还有给我们做饭的厨师阿姨很辛苦)。

四、老师小结。

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粮食,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厨房阿姨辛苦把饭菜烧好,阿姨每天给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要爱惜粮食,把饭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净……)

谁来了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刺猬和好朋友分享草莓的快乐心情。

2、懂得好吃的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活动重点

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感受小刺猬和好朋友分享草莓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 草莓甜蜜蜜的挂图;

2、刺猬头像;草莓图片若干。

3、轻音乐、电脑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头饰,引出故事。

师:它是谁?(刺猬)它长得怎么样?

提问:故事里有几只刺猬,它们叫什么名字?

二、出示挂图,讲述故事。

1、出示挂图1。

小一出去了,发现了什么?有几颗?这些草莓是什么样的?

小一吃了一颗草莓,是什么味道的?

它正想吃第二颗时,想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

2、出示挂图2。

小二也出去了,它发现了几颗草莓?它又是怎么做的?

3、出示挂图3

太阳出来了,四个小刺猬身上都背了什么?有几颗?

猜一猜,小刺猬们身上的草莓都是给谁吃的?

4、出示挂图4

想一想,小刺猬们还吃了谁给它们的草莓?

为什么觉得这颗草莓特别甜,特别美呢?

三、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播放轻音乐,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四、情境表演,角色体验。

分组进行角色表演,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幼儿记忆。

教学反思

?草莓甜蜜蜜》这个有趣的文学作品,正是讲述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引导幼儿融入到故事的情景中,懂得“什么是好朋友”、“有朋友真好”。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有限,但是他们的语言表现欲往往表现得很强。本活动的内容比较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同时也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因为小班孩子都比较喜欢小动物,以动物形式进行拟人话,懂得好吃的东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不吃独食。当我提问:“为什么他们觉得这颗草莓特别甜、特别美呢?”孩子其实已经理解了其中的意思,但是由于他们不会用完整的话语描述它、表达它,从而不能很好地讲述。有些时候他们理解的东西老师应该以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要“先思而后言、先思而后行”!在以后的活动中要保持比这样更好的教育成果,需要对每节活动都要做到课前课后认真分析思考,《纲要》中指出好的要继续保留,不好的要及时改正,这样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进一步好的反思点,同时也让我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有更多的了解。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语言领域的教案推荐6篇

诚信的演讲稿狼来了400字6篇

感恩的心主题班会教案推荐8篇

春天来了主题教学活动方案6篇

使幼儿认识水的教案推荐6篇

春天来了教学活动方案7篇

幼儿教育教案模板8篇

一年级下语文教案8篇

中学体育教案8篇

大班常规课教案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7095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