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好课堂展示和实践活动,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三年级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三年级教案篇1
原文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
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血脉亲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感悟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想象两岸的不同场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三、教学准备:
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方面的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导学单:
1、我要把生字写正确写规范。
“湾”笔顺__________________,第十二笔是_____,组词_______。
“袭”共_______笔,第四笔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_。
“暂”读________,第九笔是___________,组词:_________。
2、我能理解下面的词语,并能联系生活用它们各说一句话。
谈何容易:凋谢:
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颠倒词序,能正确停顿、断句。达到熟读课文。
4、通过朗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生命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感“给予是快乐的!”
师:同学们,在“512地震”的灾难中,你们是怎样帮助灾区人们的?
生:自由回答。
师:钟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很聪明,而且有一颗乐于付出,乐于给予的心。那么,假如你需要给于别人的不是物质,而是你的鲜血你的骨髓你还能做到吗?如果不仅是鲜血和骨髓,还有生命,你还能做到吗?
生:可能会出现畏怕表情。
师:有个台湾同胞可是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切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课文的语境中初步理解语言和心中的感动
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边读边思考:
①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②了解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将写好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③感悟后有什么疑问?(主要是针对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白血病的治疗)
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组内交流。
检查读书情况,学生自由交流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认生字,写生字
1、认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一字组多词。
强调:血、髓、暂、脉等字的读音。
2、写字:个别展示;学生板书。
峡、桂、移、湾、彼、怀、旷、胞、脉左窄右宽;暂下边的“日”稍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画出使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温故知新
1、听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讲评订正。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小组内交流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或段落。重点是说出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对以下句子作重点感悟理解:
(1)学习一二自然段
a。结合语句理解:凋零、绽放、几经辗转
b。重点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提示:找出两对反义词;18岁,是绚丽的花季,风华正茂,就像“含苞的花朵”。“面临凋零”文中指的是什么?)
(2)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a、结合语句理解:步履、袭击、空旷、涓涓流出
b、“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红润起来”
“此时此刻,……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他们静静地趟在病床上,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们会想些什么。听到了就说出来。
文中“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地精神跃然纸上。
(3)学习第七自然段
a、结合语句理解:骨肉同胞
b、“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两岸同胞地血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这种血脉亲情就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种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必将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三、感情朗读,拓展思维
1、有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2、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的给于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为什么?
3、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四、小结
联系课文内容用“终于”写一句话回顾全文
小钱几经辗转,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台湾青年地骨髓,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十几个小时地奔波,李博士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到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两岸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三个段落。
2、小练笔: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另一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李博士以及医护人员在余震的危险中做着抽取骨髓的手术,他们的努力是为了大陆青年能够早日得救。
在设计教案时,我紧紧地抓住了两个“静静地”以及“同一时刻”这三个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就在同一时刻大陆和台湾同胞为了小钱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他们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海峡的生命桥。
小学三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气词,初步体会其在句中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感知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放《大海啊故乡》
(齐读课题)。
师:还记得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板书:童年趣事
师:这在文章第一小节就告诉我们了,来打开语文书齐读课文的第一节
二、整体把握,感悟文本
过渡:看——碧蓝的海水,松软的沙滩。听——海浪的声音!想去赶海吧,那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
1、自由读课文2—3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后面的段落,想一想文中的“我”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自读课文。
反馈: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指导写捏)
师:这些事情在课文的哪几节中向我们介绍的!
指名读2、3小节
2、小组活动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过渡:哪一件事最吸引你,最有趣?
1)追浪花
出示句子: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a师:说说看有趣在哪?
指名读
师:这是浪花吗?这就像谁?你看我兴奋的样,在那——
b指名读
师:你看,浪花看到你们小朋友都不舍得走了!
c想追浪花的.同学就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还有哪件事最吸引你?
2)抓海星
出示句子: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指名读
出示海星图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海星?
来齐读这句。
过渡:有趣的还不止摸海星呢!还有什么?
3)捉螃蟹
出示句子: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赶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a(能读一读这段话吗?)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师:你们捉过螃蟹吗?
束手就擒(出示词卡)读
东逃西窜(出示词卡)
男生声音响亮全体男生读
过渡:还有有趣的事吗?
4)擒大虾
出示句子: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a指名读
师:先读读
师:他有两个词读的特别好,咦哦你为什么这样读读的好说的更好!
b齐读
师:看这有只大虾,与你想象中一样吗?
师:你看它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够神气的。还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够威风的。
师:我轻轻伸过手去,——
c指名读
捏
齐读
师:我们来一起捏这只大虾。(引读)
4、出示课文插图讲省略号
5、伴着宁静的音乐引读第4段
6、介绍首尾呼应
三、作业
课文学完了,我们得做点作业吧,如果让你自己来设计,你们想做些什么作业呢?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为了给同学们更多选择的空间我这也开了一间作业超市,你也可以到这里来选择。
板书:
追浪花
童年赶海趣事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小学三年级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如“掬”“映衬”“对照”等;
3.在音乐、图片的帮助下,初读课文,感知美,学生对拉萨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认识。
4.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交流感受;学生集体精读、赏读中积累语汇,获得言语美感。
二、教学用具
ppt、音乐、拉萨的图片
三、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句,如“掬”“映衬”“对照”等。
四、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拉萨的天空的“湛蓝”“明洁”等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欣赏图片。播放《坐着火车去拉萨》音乐,跟着老师一起乘着火车来到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1、拉萨的天空
2.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板书?(“天空”字很大,突出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天空,而且拉萨的天很蓝,用蓝色粉笔;“拉萨”两个字写得比较大,是为了突出“拉萨”的天空,而不是写别的地方的天空;“的”字写得比较小,提醒学生要读轻声。)
上节课学了生字词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拉萨的天空》,看看它会给你怎样的惊喜呢?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在音乐声中)
策略:自由朗读全文。
1.拉萨的天空留给你留下的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湛蓝透亮)
2.全文围绕哪个字来写天空?
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除了第一句话,每一句都含有蓝。再找找,含有蓝的词语也很多呢?
生:蓝天湛蓝蓝宝石蓝晶晶蓝得让人神??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这么多蓝,我们都掉到蓝的海洋里了。一起美美地读。读得真好,这浓浓的蓝都把我们包围了。
3.“湛蓝”什么意思?(很蓝非常蓝深蓝)
齐读第一段,画出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是一个比喻句,那么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拉萨的天空”比作“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
师:你见过蓝宝石吗?它是什么样的?
预设学生1:见过,很好看。
预设学生2:没见过。
师:(多媒体展示蓝宝石的图片)蓝宝石和拉萨的天空一样蓝,谁能把它读出来?
指名读1。评价:湛读重一点,慢一点,才显得特别清澈。尤其要读出那亮来。指名读2。评价:更蓝了,更亮了。
(教师指导把“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要慢一点、重读)咱们一起美美的读出来。
让老师看看这么湛蓝的天空有没有进入你的心里,看着白板朗读一下。
难度升级了,需要填空的部分更多了,再挑战一下。
任务二:品读语言,体会拉萨天空之美。
策略:默读第二~三段(小组合作)
1.思考:拉萨的天空还有什么特点?并用波浪线划出来相关词语。(板书纯净明洁)
师:就是干净、纯洁、一丝杂质也没有
2.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自由阅读)
3.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师:有小组喜欢这句话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生:举手
师:蓝天离我们近,我们被蓝色包围,你们小组读懂了,来,看幅照片,我朋友去拉萨拍的。声音真的能碰到蓝天,手真的能摸到蓝天吗?
生:摸不到。
师: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联想一句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掬”的意思,你懂吗?
生:就是捧。
师:让我们也来捧一捧蓝天——洗洗脸。什么感觉?
生:(清、凉、舒服)
师:那还是蓝天吗?啊,天怎么就成了一汪蓝蓝的湖,一片蓝蓝的水了?我们看这张图,倒过来是不是蓝天比水还清澈?
生:是啊,比水还清澈。
真的好妙呀!想象真奇妙。读出来。
指名读1评价:奇妙
一起读出来。
师:非常妙。
5.联系上下文和图片呈现理解“映衬”和“对照”。小组赛读“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你们两个小组都喜欢这句话,比一比谁读的好。找一找两组近义词。
(出示图片)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一种颜色,那拉萨一定很单调。是什么
把天空衬得这么美呢?看见了?再看看山脚下,那拉萨河水——那河畔的草地——看到了吗?是哦,只有有了白云的映衬、草地的对照,拉萨的天空才蓝的更加纯净和明洁。
6.(配乐)指名读第二段,全体朗读第二段。
过渡语:既然我们从文中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去拉萨看看那里的天空呢?(想)。【音乐起】轻轻闭上眼睛,我们乘着火车来西藏,来到了拉萨。现在我们就站在高原上,把你们的目光向远处望去。群山连绵起伏,一大片一大片的云朵贴着山顶,是那样的洁白耀眼。你们看到了吗?白云上方就是那一汪纯净的蓝天。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幸福……很舒服……
师:用原文的词语说呢?让人神往(板书)
6.同学们全体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天空的美,进入“神往”的意境。
过渡语:游客们去拉萨,除了被湛蓝的天空吸引,还有一座神圣的宫殿一定要去,是哪里?
生:布达拉宫
1.交流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布达拉宫的资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雄伟)
2.比较欣赏布达拉宫的图片湛蓝天空下的布达拉宫图片,感受“更加”雄伟壮丽。
(布达拉宫周围没有比它高大的建筑物,湛蓝的天空就像窗帘一样,让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让我们用语言来掀开窗帘,感受拉萨的天空之美,齐读4、5自然段。
(三)检测导结:
1.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纯净、明洁)。
2.如果你是拉萨的游客,看到这么美的天空,想说些什么,也可以写下来。
3.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明洁,让我们神往不已。现在让我们在音乐的渲染下,以最饱满的感情朗读全文。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们都沉醉在拉萨湛蓝的天空中,忘记了时间,有机会再继续咱们的拉萨之旅。
xx区xx小学
胡秀敏
小学三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一、(课件出示:12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二、复习:
(课件出示:2组练习题,每组5道)
56÷9 74÷8 25÷4 36÷8 41÷6
80÷9 63÷8 13÷7 27÷5 66÷7
学生练习
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横竖式都写),评出优胜组。
应用:指名学生板演第121页第4题,并根据这一题要学生了解列式及单位名称写的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四、小测试: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学三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团结友爱的情谊,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第一二小节所蕴含的意蕴,体会运用动词的精准。
教学难点:
恰当运用动词,准确使用意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一个球,热烘烘。
落在西,出在东。
(打一星球)
2、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1)卡片出示:彤、陪。学生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说说自己怎样识记这两个生字。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自读。
(2)指名分段读,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感悟
1、直奔重点,学习第二小节。
(1)课文哪个小节告诉我们太阳在做好事?(第二小节)
(2)指名读第二小节,学生评,再读。
(3)太阳做了什么好事?请用“——”线画出来,用“△”标出表示太阳动作的词。
(4)出示句子: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
①齐读句子。
②学生做“洒”的动作。
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④当时太阳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
(5)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句话。
(6)太阳只做这三件好事吗?(不,还有很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太阳还会做哪些好事呢?(小组讨论交流)
她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第一小节。
(1)不知不觉,太阳就要落山了,瞧一(课件播放太阳落山的过程,学生欣赏)
(2)同学们,欣赏了太阳落山的过程有什么感受呢?(美)那就美美地朗读第一小节吧。(学生齐读)
(3)从这一小节中,如果要你积累好的词语或词组,你会积累哪一个?
出示:红彤彤的晚霞
训练:红彤彤的( )
3、学习第三小节。
(1)师:太阳落山了,她是要回家休息吗?(不是)她要去哪儿呢?
生: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
(2)“另外的国家”指的是什么地方?
(3)太阳在另外的国家里会做什么呢?(小组交流,汇报)
4、学习第四小节。
(1)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的太阳啊!有谁能不喜欢她呢?谁又不等她盼她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第四小节课文,体会体会吧!
(学生齐读第四小节)
(2)终于盼来了新的一天,太阳还是不辞劳苦地做她的好事——学生齐读第二小节中的后四行句子。
四、总结
是啊,中国的小朋友、外国的小朋友,甚至全人类以及整个大自然,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太阳带来的温暖与光明。
于是,伍者说一太阳是大家的。(教师指着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五、拓展
1、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你看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各抒己见。
②“鸽子”象征着什么?(和平)可见,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渴望着什么?(和平)
③是呀,只有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2、此时此刻,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或者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 )国家的小朋友说:“她____。”我想对( )说:“____。”
六、结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