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工作计划

生态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篇

注重创新思维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所写的教案内容一定要有条理性,这有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生态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生态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6篇

生态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力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增强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增强爱护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人类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方法

"自学--引导"式教学。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一个水族箱或制作一个生态小瓶,里面有小鱼、小虾、水草、假山等。一段可以反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录像片。以及森林遭到砍伐、草原因过度放牧而沙漠化的多媒体或图片。

2.准备学生:记录近日所食用的食物的名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质疑引入)

生态系统的概念

教师:(展示水族箱)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水族箱,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鱼、小虾、水草、假山。

教师:很好,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一些物质和能量。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

学生甲:还有空气、光照。

学生乙:还有水。

学生丁:还有水中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教师:非常正确。就像水族箱这样,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我们从这个小水族箱感受到了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呢?

[讲授新课]

一、布置自学,交流提高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师:请大家来仔细阅读,思考书中22页中的两段文字,认真读图(书中23页的资料分析)并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讨论、分析)

教师:哪位同学回答一下,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真菌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

学生甲: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学生乙: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学生丙:细菌和真菌能使动物体和植物体的造体和造物分解,所以它扮演的是分解者。

教师:非常好!我有一个提议,一组的同学扮演植物,二组的同学扮演动物,三组的同学扮演细菌、真菌,四组的同学扮演非生物因素。每一个扮演者展示出所扮演对象的特点,注意,要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分配角色并讨论台词:扮演成动物的同学说,我们动物家族可庞大了,我们的食物可丰富了,有各种各样的青草和甜美的果实,还有香喷喷的肉,别以为我们只知道吃,我们还能捎带为植物传播种子呢。

扮演植物的同学说:我们的数量最多,我们形态各异,没有我们就没有绿色的大自然,没有甜美的果实和好闻的花香。虽然动物们要把我们吃掉,可是不要紧,我们有扎在地下的根,有到处传播的种子,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又郁郁葱葱的了。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呀;

扮演真菌的同学说:自然界中每天都有许多垃圾,比如:动物的尸体,腐烂的植物,如果没有我们,它们将堆积如山,想想看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只有我们慢慢地分解它们,才会使它们变成营养丰富的养料,为植物提供营养,使它们健康地生长。

扮演非生物因素的同学说:你们都说自己很重要,但是没有我们给你们提供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矿物质、还有氧气你们能生存下来吗?由此可见,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教师及时评价总结:大家表演得非常好,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的场所;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的传播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分解者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所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师: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比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当然这里的泥巴指的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泥巴,而是一个水生的微小生物,大家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来吗?

生:(讨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教师:很好。像这样,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下面我们就来把书中25页这幅图连接一下,看谁连的快。

学生:(连图)

教师:大家在连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

教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学说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近日所吃的食物都写下来,然后写出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动物还要标明它们所吃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连起来,你们能发现一些什么问题吗?

学生:(做练习)我们发现自己处于食物网的最高位置。

教师:现在你看到自己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了吧。由此可见,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级的消费者,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生物数量也发生变化,如果人们大量捕捉青蛙,导致害虫数量增加,从而危害农作物。谁还能举这方面的例子?

学生:人们大量捕鸟,就会导致害虫增加,使树木受到毁坏。

教师:非常正确。人类应当保护地球上每一个物种,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教师:在一片草原上,当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时,草木生长得十分繁茂,由于有了充足的食物,兔的数量急剧增加,兔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

学生:(热烈讨论)不会,当兔的数量增加时,草的数量就会减少,兔由于缺乏食物也会减少。兔子减少了,草的数量又会增加。如此循环反复,所以兔子的数量不会无限制增加。

教师:这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自动调控能力。

教师: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在草原上适度放牧,草场会由于牧草的不断生长而基本维持原状。但是,如果放养的牲畜太多了,草场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甲:草场被破坏,草不等长出来就被牛羊吃光了,最后变成一片沙漠。

学生乙:这说明草原如果被过度利用就会超出它的自动调节范围,破坏生态平衡。

教师:非常好!那么什么样的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呢?

学生:(讨论)那些生物种类多,数量多,自然条件好的生态系统不容易遭到破坏。

四、环保教育

教师: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幅图片(书中26页),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分析、讨论)在食物链中,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积累,如果人吃了大豆的话,会中毒更深危害人的健康。

教师:非常棒,那么这些有毒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工厂排放的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废物被丢入水中……

教师:这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所以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健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

生态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大地球。

3、认识到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应注意减少污染,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善待自然。

4、学生了解身边都有那些种类的垃圾,通过写各种垃圾的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了解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垃圾都有哪些种类。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看一看)

春天来了,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她多姿多彩的面貌,到处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球与我们的生存紧紧相连。

1、学生观看录象。(平整宽敞的街面,各种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瓜果皮,还会有白色垃圾闪动的身影,很大的垃圾场,随风摆动的垃圾袋。)

2、师:“看了刚才的录象,使我们感触很深!刚刚我们看到的只是身边的几种垃圾,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垃圾,真的很可怕啊!我们市是国家园林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废旧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我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可以吗?”

生:用监控录像进行监督或者在节假日我们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去宣传环保、监督环保。

师:同学们有这种精神,老师相信我们生活的环境一定能变得越来越好。生活垃圾无处不在,大家想知道都有哪些垃圾吗?

二、统计:(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大家来研究研究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都有什么?学生汇报生活垃圾的种类,教师板书整理。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废旧塑料袋废旧电池生活污水汽车尾气小食品包装袋废旧的学习用品医用垃圾废旧电器

师:“通过以上汇报,体现出大家也注意到了身边的垃圾可真多!结合上面的统计,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我不想生活在到处是垃圾的环境里、

生:我以后要尽量少扔垃圾。

生:我要学会节约能源,少浪费水,少吃小食品。

3、师:“我们刚才统计的,只是我们身边的一小部分垃圾种类,想象一下,我们小学生都能列举出这么多的垃圾种类,垃圾的种类远远不止这几种,那么垃圾的数量你想到了吗?就按每天一户人家扔一个塑料袋,一个月一节电池,一天一个食品包装袋,一个月多排一吨污水,五年淘汰一台家用电器等等。全国有这么多的家庭,还有全世界有更多的家庭,那么一年下来会有多少垃圾呢?到那时是多么可怕的景象。我们的地球能受得了吗?”

4、出示漫画图片

看到这幅漫画,使你想到了什么?

生:减少垃圾,保护环境,还小鱼一个洁净的生活环境。

生:看到小鱼,想到我们人类自己,如果再不保护环境,我们就会像小鱼一样,没有安身之地了。

师:那么为大家就要想想怎样治理环境,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没有污染和垃圾。

三、汇报治理垃圾方案:(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生:喝水的纸杯可以用可以食用的材料,喝完水可以把杯子吃掉。这样每天每人至少会少扔一个纸杯。

生:食品包装袋用环保袋,即环保又方便。

生:不用爸爸妈妈用小汽车送自己上学了,自己骑自行车上学,还可以锻炼身体,减少尾气排放。

3、教师提倡学生写一个倡议书。并要保存好。

交流建议:

大家集思广益,把自己的治理方案整理好,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有不同的建议要等发言人汇报完再说明自己的建议。做一个讲文明的小听众。注意倡议书的书写格式要正确。

四、联系实际:(说一说)

师:“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鼓掌。如果可能的话,大家写一封信,把你们的这些创意寄给环保局的叔叔阿姨们。看看能否为我们市的环保工作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

师:“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大家想想,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

生:(宣传)

“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知道了环境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没有好的环境我们就不能正常的去学习和生活。环境脏乱差,就会滋生很多的细菌,给我们带来传染病。现在,世界上正在流行甲型流感疾病,它的传染性很强,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卫生环境,相信他就很难靠近我们!最后,让我们携起手共创美好家园!

生态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3、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3.师举例说明。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4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49页资料,思考讨论: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

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6)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7)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分组讨论,说说理由。(三)全课小结、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

生态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4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自觉地开展一些保护生物的宣传活动和实践活动。

2、能够做一个简单的生态瓶。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了解桑基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2、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并问:“谁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什么是生态平衡?”

二、新课

1、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师讲述:生态系统是指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态系统。

2、制作生态瓶

(1)鱼缸养鱼。

(2)种小草

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种方式进行,并记录生长过程。

同时各小组讨论: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c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d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全班汇报。

3、生态平衡对人类的重要性

出示p38页的三幅图。讲述在日常生活中,生态平衡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这三幅图片都反应了人类在破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会有什么的变化?

各小组讨论并汇报。

请同学们阅读p39和资料并讨论问题。

学生阅读资料,讨论并回答。

读活动记录上和图表,说说你对鹿和狼的关系的看法。

4、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了解各种动植物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师讲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及我国怎么保护珍稀动植物。

请学生们说说我们应该怎么保护生态平衡。

师介绍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并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它们意义。

生态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建立热值概念。知道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料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分组交流合作,了解热机效率及热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够简述热机使用产生的排放物

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以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

热机效率的理解和环境保护。

课前准备

木柴、烟煤、焦炭、汽油、柴油、酒精、液化石油气(打火机中装有)等燃料样本,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社会调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无论是烧菜做饭,还是奔驰的汽车与火车,乃至直入苍穹的火箭等都离不开燃料。即从原始人类学会用火的那天起,至今,人们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还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得的。那么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少用来做了有用功?以及燃料的燃烧对环境会造成那些影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展示:木柴取暖、煤气烧饭、锅炉中煤炭燃烧、内燃机车、飞机、轮船等,引出常见的燃料。

2、设疑:常见的燃料有木柴、煤炭、汽油、酒精等,在燃烧时都会释放能量,但它们释放能量的能力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那又如何来表示它们这种能力的大小呢?

3、交流与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燃料燃烧释放能量的能力的不同?

注: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可由教师引导:必须保证哪些量相同才能进行比较?(燃料的质量要相同,而且都要完全燃烧)。

(一)燃料的热值

燃料的热值:把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单位是j/kg,气体燃料热值单位是j/m3。

注意,质量必须是单位质量1千克,必须完全燃烧。

强调: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只和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学生查热值表,并表述木柴、液化气热值的物理意义。

由热值的定义我们知道:

1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出1.2×107j的热量;

那么质量为mkg的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出多少j的热量,怎么计算?

m﹒q

由此得出热值的计算公式:q=mq。

思考:气体燃料通常不用质量而用体积,因此计算气体燃料放热时,公式应该写成q=qv

例: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解:查表可知q=3、3×107j/kg,

所以q=mq=4kg×3.3×107j/kg=1.32×108j。

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32×108j。

估算练习:在图12-26所示的情况下,所需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

交流与讨论:在图12-26中,实际需要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的质量大大超过计算得出的数值,这是为什么?

(二)热机效率

实际上热机工作时,并不能将燃料所蕴藏的化学能全部用来对外做有用功,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在工作的过程中损耗掉了。

课件展示:教材图12-27“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

由图可知,真正能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热机效率: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用η表示(即η=q有/q总×100%)。

过渡语:为了合理利用能源,人们一直都在努力提高热机的效率。

自学p38第四自然段

交流与讨论:如何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热机的效率?

归纳:主要途径是减少热机各种能量损失。

具体措施:

(1)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煤粉、鼓风)

(2)减小机械摩擦(选用优良润滑油)

(3)尽量简化机械传动部分(三角旋转式发动机)

5、课件展示:各种热机的效率

思考: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为什么?

(三)环境保护

热机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环境污染,如噪声污染、废气污染等。

课件展示: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有关图片和生活场景。

交流与讨论:通过上面的展示,并联系我们的生活环境谈一谈:燃料燃烧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归纳:

(1)燃料燃烧排放的烟尘,使空气混浊,影响动植物生长。

(2)汽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如过多二氧化碳,引起地球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co能造成“煤气中毒”,让人缺氧致死。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危害植物、危害庄稼,破坏生态平衡,还会腐蚀建筑物……

阅读: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信息窗内容,进行环保总动员。

三、课堂小结:

1、热值:①概念:②单位;③公式:④计算:

2、热机效率:①概念:②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具体措施:

3、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四、课堂练习

1、液化气的热值是4.9×107j/m3,其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5m3的液化气可以产生j的热量。

2、火箭常用液态氢气作燃料,其原因是。

3、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不燃烧,其热值为零。

b、燃料不完全燃烧其热值要变小。

c、燃料的热值与燃烧情况和质量无关,只与燃料种类有关。

d、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的其热值就大。

4、一个含0.6kg无烟煤的蜂窝煤,能烧开5瓶水,而0.6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一天做饭、烧开水、洗澡用水。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的不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是9kg,从20℃到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效率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5、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a、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b、尽量保持机械部件之间有良好的润滑。

c、尽量减少曲轴传递给飞轮的机械能。

d、尽量减少散热损失。

6、煤和石油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粉尘和一氧化碳,这些和排放到空气中,严重污染了大气。

7、用煤炭烧开水,水实际吸收的热量远远小于依照热值计算的热量,为什么?

作业设计

①一台大型推土机的推力约为3×104n,匀速推着土总行程达10km,消耗柴油约30.3kg,求推土机上装的柴油机的热机效率。

②点燃一只无烟煤(0.6kg),能烧开5瓶水,而点燃0.6kg的液化气可以供普通人家烧一天的饭菜,开水还可以烧淋浴用的洗澡水。这样看来:不同的'燃料()不相同。若q无烟煤=3.4×107j/kg,5瓶水的质量约为9.5kg,从20℃烧开,那么这个煤炉的热效率是()

板书设计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符号:q

(2)单位:焦/千克。(j/kg)。或气体燃料的热值:j/m3

(3)热值的物理意义:

(1)公式:q=mq或q=q/m

二、热机效率。

三、环境保护。

生态环保教育主题班会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亚洲的地势特点、主要的地形单元。

2、亚洲的河流走向。

教学重难点

亚洲地势特点,地形单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亚洲雄风》的mp3或动画,引出课题:

第二节:自然环境

二、新课讲解:

(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板书)

1、亚洲地形区的分布:

出示ppt,学生先看书,找出书中提到的地形单元,再看地图找出相应的地形单元。

学生上讲台,指出要求的地理单元:(按地势分为三组)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问: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找的?

总结:亚洲的地形复杂多样

2、亚洲的地形特点:

出示ppt,问:

说说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依据高度表,说说它们的大致海拔?

找出死海和珠穆朗玛峰,看看它们的海拔有多高?

总结:地势起伏大

点击“亚洲剖面图”

总结: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地势是中部高,东西部低

最后总结亚洲地势特点:

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点击幻灯片中的“亚洲地理集锦”,学生看书,出示亚洲地形图,总结“亚洲之最”

3亚洲的主要河流:

学生看书,找出书中提到的河流:

学生上讲台找出河流:分为四组

黄河、长江、湄公河

恒河、印度河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

在找的过程中,总结:

总结:

(1)、流向

流向太平洋的有:长江、黄河、湄公河

流向印度洋的有:恒河、印度河。

流向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有:锡尔河、阿姆河、塔里木河

(2)。看看它们的流向有何不同?

向南、向北、向东、向西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亚洲河流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因为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使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向四周较低的平原、丘陵地区流。

(4)、亚洲河流还有哪些特点?

亚洲地域辽阔,中部高、四周低,使许多河流源远而流长。

活动:p9页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西部主要是山地,中部是平原,

东部是山地、高原。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是西部高,中部低,东部较高。总体上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低的格局。

综上所述归纳北美洲地形特点是

地形多样,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

活动:p9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因为北美洲东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中部是地势较低的平原,南部地势更低的平原,这使许多河流发源于东西部向中部流,汇集形成密西西比河,最终向南流入海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电信诈骗主题班会教案8篇

疫情主题班会教案5篇

高中开学主题班会教案5篇

班会主题教育活动总结7篇

迎新年主题班会教案8篇

班会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推荐8篇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总结7篇

环境保护主题班会教案8篇

感恩的心主题班会教案5篇

禁毒日主题班会教案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9433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