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工作计划

小学信息课教案5篇

认真写教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我们备课的过程,一定要认真对待,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信息课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信息课教案5篇

小学信息课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灵活应用页面设置选项调整纸张大小、边距;

了解名片的作用以及名片需要包含的信息

2.技能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wrd 技能完成名片的设计与制作,并通过名片的设计、制作和使用,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能以附件的`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将名片发送给同学;

3.情感目标:通过名片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前准备:

非it 资源:各种自制名片(纸质)、打印纸

it 资源:多媒体教学网、名片范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4分钟)

(一)、猜谜语

师:在大人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市非常重要的。而一张小小的纸片却能成为沟通的桥梁。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

师:

板 书

引出课题: 名片di(解释di的意思)

di:do it ourself 自己动手做

二、探索新知 (29分钟)

(一)出示,引导学生了解名片的组成(3分钟)

1、出示

师:老师在课前已经做好了一些电子名片,我们一起去看看。

2、学生观察教师与学生的名片,找出制作名片的相同之处(地址、电话、住址等)(教师板书主要信息的关键字)

3、欣赏生活中人们的名片,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4、小结:看了那么多各式各样的名片大家说说怎样的才能名片吸引人(构思新颖的、色彩亮丽的、构图夸张的、有独特标志的)

(二)技术指导

那你知道该怎么制作呢?

小学信息课教案篇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鼠标的用法。

教学重点:鼠标的各个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鼠标的双击操作及拖动。

课前准备:计算机、网络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看到过老鼠吗?那么老鼠长得是怎样的呢?

那么我们看一看电脑上的哪个东西最像老鼠?哪些地方像?

那我们知道鼠标有什么用吗?鼠标可以操作电脑,那么鼠标到底怎么用,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如果认真的学的`好的同学?老师还会奖励他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2、新课教学

(一)教师讲解

大家来看,鼠标上有两个长得有点像小老鼠耳朵的两个键:左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鼠标左键;那么右边的一个我们把它叫做鼠标的右键。能记住吗?

1、握鼠标的基本姿势

手握鼠标,不要太紧,就像把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一样,使鼠标的后半部分恰好在掌下,食指和中指分别轻放在左右按键上,拇指和无名指轻夹两侧。(先请一个同学试一下。再请另外一个同学也试一下)。

2、用鼠标移动光标

在桌面上移动鼠标,您会看到,显示屏上有个箭头也在移动,你把鼠标往左移动,箭头就往左移动;你把鼠标往右移动,箭头就会往右移动;你把箭头往前移动,箭头就会往上移动;你把箭头往后移动,箭头就会往下移动,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鼠标来控制显示屏上箭头的位置。

3、鼠标单击动作

用食指快速地按一下鼠标左键,马上松开,请注意观察,你会不会?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

单击左键

4、鼠标双击动作

不要移动鼠标,用食指快速地按两下鼠标左键,马上松开。

双击左键

5、鼠标拖动动作先移动光标到对准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鼠标将对象移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这样您可以将一个对象由一处移动到另一处。

(二)学生自由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全课总结(略)

?教后记〕

小学信息课教案篇3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编辑保存过的过程,会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通过编辑过程进一步完善过程,通过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的方法体会过程的作用。

3.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4.通过比较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的能力。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编辑过程和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找出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对保存过的过程进行编辑和修改是我们在程序设计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学习和理解程序修改与优化的基础。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修改与重新定义是程序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定义过程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指导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修改过程的方法;利用尝试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定义过程的异同点。

[教案]

[课题]第11课过程的编辑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编辑保存过的过程,会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编辑过程进一步完善过程,通过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的方法体会过程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计算机的程序设计要求科学而严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从小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4.行为与创新

通过比较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编辑过程和用edit命令定义新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找出两种过程定义方法的异同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让学生将事先编辑好的过程保存在文件夹中备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定义过程、保存和调用过程,下面请同学们调用保存过的过程zfx。

2.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如果要将正方形的边长变为90,那该如何编辑(修改)zfx这个过程呢?

(2)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在命令窗口中输入:editzfx并按回车键,在打开的“zfx”窗口中将边长50修改为90。

(3)学生探索新知,有问题可以借助教材或与同学讨论。

(4)小组讨论:写出编辑过程的命令和步骤。

①调用保存过的过程zfx。

②用edit命令编辑过程zfx。

③在zfx窗口中按要求进行修改。

④关闭zfx窗口时要保存修改。

(5)提出问题:小明上节课因为生病没来上学,所以没学习和保存过程zfx,但今天小明很聪明,他用edit命令同样完成了一个正方形的过程zfx,你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吗?(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中“用edit定义新过程”一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6)你能说说如何用edit命令定义一个新过程吗?

(7)小组讨论:用to命令和edit命令定义过程有什么异同点?

3.练习

(1)用edit命令定义一个长为80宽为50的长方形过程cfx,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并且用edit命令将其修改为长为100宽为60的长方形。

(2)你能用定义好的过程cfx来创作出一些特别的图形吗?

小学信息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桌面背景,认识显示属性,会设置背景。

2、掌握窗口操作方法及其名称,能设置“屏幕保护”“外观”,利用“显示属性”的“设置”改变屏幕区域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学习改变桌面背景的颜色并会设置桌的大小;了解窗口的组成,并会窗口操作

重点难点:会设置背景;掌握窗口操作方法及其名称,能设置“屏幕保护”“外观”,利用“显示属性”的“设置”改变屏幕区域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桌面背景一般可以设成深绿色或者是蓝天白云的图案,也可以将你喜爱的图片设成桌面背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交流学习

任务一:看书或小组讨论后,尝试改变桌面背景的颜色并设置桌的大小,并说明如何操作?

教师小结:

步骤1:在windows98桌面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弹出对话窗口,如书中6.1所示;

步骤2:在“墙纸”框中,选择你喜欢的背景,关在“显示”栏中选择“拉伸”,单击“应用”,“确定”按钮,如书中6.2所示。

步骤3:利用“显示属性”的“设置”,改变屏幕区域大小。如书中6.3所示。

任务二:看书或小组讨论后想:窗口都由哪些栏目和按钮组成?

小结:

标题栏:位于窗口顶部,用来显示应用程序的名称;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方,安一般包括许多菜单选项,单击每个菜单项可以打开相应的菜单。

工具栏:位于菜单栏的下方,它为我们提供一些常用的操作工具按钮

最小化:可以使应用程度窗口缩小成任务栏中的一个按钮,此时单击按钮可以恢复窗口的显示。

最大化/还原:单击可使应用窗口充满整个屏幕,最大化时也可使窗口还原到原始大小。

关闭按钮:关闭当前窗口。

滚动条:可以将当前窗口中未显示的内容显示出来。

任务三:看书或小组讨论后,怎样移窗口并且改变其大小?

小结:将鼠标移动到某一窗口的标题栏,拖动鼠标即可

点击最大化、最小化、还原及关闭按钮可以改变窗口大小。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上述一个任务中的内容:

思考:改变窗口大小还有什么方法?

不熟练的可以小组讲座或请教老师,教巡视指导。

四、学情反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哪些内容?

小学信息课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机器人灭火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安装和使用火焰传感器,了解机器人灭火基本原理,为下一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火焰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机器人灭火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安装火焰传感器及机器人的灭火装置;

(2)学会分析和处理机器人出现的各种情况。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火焰传感器的使用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

(1)灭火的基本原理;

(2)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成因分析。

四、教学准备

将本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发到学生机上,机器人、灭火装置、蜡烛、打火机。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表演机器人灭火。

2、学习新课。

(1)分析灭火装置的安装过程。

教师:要想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灭火的,我们首先要了解机器人灭火过程,了解灭火的流程图。

教师示范机器人灭火后,屏幕展示灭火的流程图,帮助学生了解分析。

教师:机器人是通过什么装置来灭火的?同学们请仔细查看该装置,它们由哪些器件组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火焰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组装灭火机器人,并对照书编写测试程序,并对火焰传感器进行测试。

(2)指导学生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

屏幕重新展示灭火的流程图。

教师:但机器人检测到火源该怎么办?没有又该怎样去处理?

布置任务:看图,编写机器人接近火源程序和灭火程序,看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火焰灭掉。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小组表演,评出最佳小组。

想一想:如果在编写程序时,我们把“中断循环”改为“不中断循环”,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编写,测试、汇报。

3、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中本课的“试一试”中的练习,在遇到困难时可小组同学相互帮助,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4、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后,请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和收获,在本节课的“评一评”中打上自己的成绩。

教后感:

通过风扇吹灭蜡烛,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教师可不可以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和措施吹灭蜡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教案5篇

小学教研课工作计划5篇

小学足球课工作总结5篇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总结5篇

小学教研课工作计划推荐5篇

小学校本课工作总结推荐5篇

小学教研课工作计划最新5篇

小学安全课活动总结5篇

小学安全课活动总结推荐5篇

小学信息个人工作计划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050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