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工作计划

一年级第一课时教案6篇

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一个详细的教案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九九范本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第一课时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第一课时教案6篇

一年级第一课时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5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通过灵活、有趣和富有创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一年级第一课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特征;

2.结合商品的价格,进一步认识小数;

3.能正确读小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小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丰富学生数学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并理解其含义。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教学工具

电脑课件,米尺,纸条课前收集商品的价格单、课前测量的身高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在量一量中,认识小数

师:米、分米、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回答: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米

下面这些是什么数?

师:我们以前学过像1、2、4、100这样的整数,还学过像这样的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老朋友间的关系,来学习一些新知识。

2.认识小数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师:在读小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就称之为“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3.初步理解0.1的含义

师: 这把尺子上也藏着小数呢,你知道“0.1米”在哪儿吗?

米就是0.1米,你现在知道“0.1米” 在哪儿了吗?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1分米, 1分米

就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4.初步理解零点几的含义

你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0.2米吗?

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0.9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5.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数,你发现小数和谁有着密切的联系了吗?

小结: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

6.比较小数的大小

在今年的田径运动会上,有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成绩如下表,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给他们排出名次。

小组内讨论:怎样比较这四名同学的成绩?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发表意见,交流,然后分组汇报。

一年级第一课时教案篇3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中所展示的数学信息,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2、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知识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动物园里有一场比赛,想请同学们当小裁判,愿意去吗?(出示情境图)看,比赛已经开始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1、2、3号海豚谁跳的最高?给他们排排名次。

(2)兔子和猴子的尾巴谁的短?短了多少?

(3)企鹅和鲸鱼比赛游泳,谁游得快?

……

教师有选择的`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合作交流,梳理知识

1、回忆知识。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第六单元中学习的小数的知识来解决。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中,你都学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会所学的知识,可对照课本来梳理回顾。

2、梳理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梳理知识点(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

3、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络。

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板书:小数的意义、比较大小、小数的加减法。

三、独立探索巩固知识

1、谈话: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你能充分利用好你的本领当一名合格的小裁判吗?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3、学生进行交流,评选合格的小裁判。(在学生进行交流时,都要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怎样想的?利用到了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

(一)填一填。

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

读作:()()()

2、用小数表示。

(二)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谈话:看,表中呈现了第一小组同学的身高情况。

(1)最高的同学是谁?最矮的同学是谁呢?(学生比较口答,要说出比较的方法)(2)最高的同学与最矮的同学差了多少米?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引导学生说计算方法)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解答一下。

(学生提问题、解答问题)

(三)找一找

谈话: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小数的知识来解决?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讲)

五、

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怎么样?你认为自己哪一方面做得好?用你喜欢的颜色涂一涂“丰收园”篮子中的苹果,然后在小组内评一评,其他同学的表现。

谈一谈这节课你的收获,还想说点儿什么?

课堂练习设计:

一年级第一课时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 结合“买文具”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含义与特征。

2. 能认、读、写小数。

学习重点:

简单小数的读写

学习难点:

1. 小数意义的理解。

2. 小数的写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说说你对元、角、分有哪些认识?

2.你会读出下列小数吗?

例: 每支铅笔0.50元(读作:零点五零元)

每支钢笔 8.00元 每把尺子1.06元

每个笔记本3.50元 每盒水彩笔 16.85元

3. 你能用小数表示下列的数吗?

5元4角=( )元 15元9角=( )元

二、自主学习新知

1.认识小数

(1)教师出示“买文具”具体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多少。

(2)学生独立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

每个笔记本()元()角 每把尺子()元()分

每支钢笔()元 每支铅笔()角

每盒水彩笔()元()角()分

(3)学生自主认识这些小数

(4)师随机说明:像3.50,0.50,8.00,1.06,16.85……这样的数都叫做小数。

(5)同桌合作交流:观察小数,你能发现小数有什么特点?

(6)交流反馈小数特点。

2.小数读法 (1) 自己试读小数16.85。

(2) 学生合作互读小数:3.50,0.50,8.00,1.06

(3) 学生自主归纳小数读法的要求。

(4) 自我检测:读小数。

0.02读作: 20.00读作:

3、小数的.写法。

(1)师随机提出问题。

(2)学生互相探讨小数的写法。

(3)反馈小结小数的写法。

(4)学生互读互写。

三、老师根据学生互动结果进行课堂总结。

四、检测达标

1.基础达标题。

找小数。(在小数下面画横线)

2 3.2 0.02 1.00 50 10.00

读小数。

0.7 读作: 0.09读作: 10.02读作: 10.00读作:

2.巩固提高题

2元1角=( )元 7.52元=( )元()角()分

50.50元=( )元()角()分 8分=( )元

10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五、拓展迁移

小熊的妈妈带小熊到超市购物,他们买一支牙刷1.23元,一盒牙膏3.46元,聪明的你能否用你所学的知识算出小熊的妈妈一共花了几元几角几分?

一年级第一课时教案篇5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2新课标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大小、形状、海陆分布、自转和公转。在地球仪上能识别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并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指出五带的界线范围。

2、能正确观察有关图片、示意图和地球仪,想象地球的形状及自转和公转状况。能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能绘出地球公转示意图。

二、学习要求

1、基本知识:

⑴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

⑵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纬度、经度、本初子午线。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公转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五带的名称和范围及各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⑶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的原因。

2、基本能力:

⑴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五带的界线和划分。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现象。绘制简单地球公转示意图。

⑵学会:用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地球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实践能力:

⑴搜集有关地球方面的文字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一期简报。

⑵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地球仪。

4、德育要求:

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

三、学习建议

1、希望你准备一个地球仪,以便形象直观地学习有关知识

2、学习时要注意观察地球仪,把学习内容与地球仪联系起来

3、要很好地利用地球公转示意图学好相关知识

四、检测练习

一年级第一课时教案篇6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

1、口 算 除 法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 60÷2(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初二年级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优秀5篇

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第一学期7篇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5篇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8篇

四年级英语工作总结第一学期8篇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8篇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5篇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5篇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8篇

一年级下册园地一教案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1970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