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范本网 >工作汇报

对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

调查报告通常会在报告的开头给出摘要或概述,以供读者快速了解主要内容,调查报告应当在结论部分对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进行精炼总结,以下是九九范本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对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对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5篇

对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篇1

20xx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随后根据中央精神,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此基础上西和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十个进村”为主要内容的小康示范村创建活动,即“致富项目、致富信息、农业科技、专业协会、基础设施、沼气建设、安居工程、传输网络、民主法制和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政策提出后的一年多里,笔者的家乡谢庄村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虽然离小康示范村还有一段距离,但与前几年、前几十年相比,着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新农村建设以来谢庄村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1)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全村170余户700多人,70%的农户把过去的土木结构房屋重新修建成砖瓦房屋;

(2)实行“村村通”工程以后,彻底改变了吃水困难、用电困难、看有线电视困难、通讯困难的状况,90%的家庭有了电视机能看上有线电视;90%以上的家庭在相关技术员的指导下在院内打旱井储水;

(3)30%的外出务工人员出门都携带移动电话;

(4)农业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运肥、种田、收割、耕地使用农用车、拖拉机、脱粒机、扬场机等机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彻底改变了过去人背、驴拖、马载的状况,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5)当地政府为较为困难的农户免费修建养猪圈并提供猪仔,鼓励农民勤劳致富;

(6)政府组织农民和农民自发外出打工,出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赚回大把钞票,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生活;

(7)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例如给农民面免费提供果树苗,一方面可以进行水土保持,另一方面使农民有了新的赚钱门路;

(8)鼓励没有外出的农民忙时种田,闲时做小买卖,做到种田挣钱两不误;

(9)国家重视教育,为上学的孩子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10)家乡有一座水库“晚晴湖”,在天津市的扶贫资助下,当地政府争取资金进行了开发,给当地村民旅游业、餐饮业、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积极性,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上述变化只是其中较为显著的,由于条件所限,笔者只能提供上述变化材料。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当地政府积极响应,确实做了不少工作,改进了农村的面貌,使新时期的农村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机。

2.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地理位置所限

国家建设新农村的20字方针中提到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条,而西和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谢庄村位于西和县西南,主要农作物为小麦、马铃薯、荞麦,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作物,因而致富项目也比较有限,如少数人做淀粉买卖、水果买卖、药材买卖,极少数人在旅游旺季依靠餐饮服务产业,极少数人(木匠、泥瓦匠)依靠自身手艺,绝大多数农民的经济来源相当大的一部分来源于外出打工,家里的青年男子去山西、广州、杭州等地的煤矿、建筑工地等打工赚钱,收入不稳定,工作条件艰苦,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如2006年秋季一村民因矿难眼部受伤至今在家疗伤,在如2007年春节期间一村民在山西某煤矿发生因矿难死亡,家中有70岁双亲、妻子、2个子女)。因此地理位置制约了谢庄村的生产发展。由于地处山区,所有的农田都在山上,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2)传统观念所限

1.教育

由于长期地处偏僻,人们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依然很高,虽然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然而人们的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对教育的子女教育依然重视不够。再加上经济落后,辍学率依然很高,许多儿童,尤其是女童甚至小学都上不完就辍学外出打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屈指可数(包括笔者在内从古至今不超过10人)。

2.封建迷信

封建迷信在当地依然很盛行,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相信神灵依然成风。在国家提倡“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时期,这种风气要根除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

3..笔者的建议

新农村的建设和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谢庄村的发展情况为例,笔者认为县政府、乡政府还有一下工作要作:

3.1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切实将新农村的建设思想和指导方针普及给农民,真正做到将“三农问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句口号,它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的通力配合,通力合作,并调动一切力量。作为主管农村工作的政府官员必须将新农村建设牢记于心,切切实实为农民办实事。

3.2拓宽信息渠道,使农民有机会了解农业方面的信息。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批有技术、有经验的农业专家走进农村为农民在农业方面的问题排忧解难,真正做到“致富信息”进村、“农业科技”进村。

3.3探寻致富新道路。政府部门可以进行外出考察,将新型的致富门路介绍给农民,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走上致富的道路。

以上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提供的6篇《家乡变化情况调查报告》,能够帮助到您,是一秘最开心的事情。

对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篇2

时间:

地址: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乡

学号: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姓名:

时间过的可真快呀!转眼间两年过去了,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带着简单的行里,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这座陌生的而又美丽的城市(安徽黄山),虽然离开了我的家乡,但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熟悉。

我的家乡所在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大兴集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而独特,号称“淮南市的北大门”,203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虽然我在外读书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的发现家乡变化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家乡的一些变化:

一、交通。

以前的泥土路坑洼不平,年久失修,一到下雨阴天出行就更难了,现在修的村村都通水泥路,基本都能通到家门口,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

二、环境卫生条件。

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很不卫生。现在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水泥路每天打扫一便,路两边绿花草树木种植整齐绿树成阴,环境优美。村庄都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6-10准时开关,人们晚上出行也安全多了,不象以前那样漆黑一片。

三、住房。

以前小村庄的老房子全部拆迁,退耕还田。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

四、家电。

以前农民家有两样电器家居可也不能用,成为摆设。现在好了,随着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补帖的政策落实,农民基本上都能买到实惠的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太阳能等电器住进了每位村民的家。人们的脸上也时时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五、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家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以前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孩子们留守在家给老人看管,没有地方去玩,只能关在家里。现在可不一样了,农村跟城市差不多了,农村建有公园,配有健身器械齐全、图书馆、娱乐中心,想到那玩就去那玩,白天到图书馆带孩子们看看书,晚上吃过晚饭出去散散步、跳跳舞,非常开心。更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后顾之忧。

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据调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普惠制、福利性的社会保障事业,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总称。它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现有各项社会养老保障对象之外的城乡居民纳入进来。填补了现有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足和空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参保人员个人缴费为主。地方财政给予补贴。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待遇水平和个人缴费相挂钩的办法,到在60周岁后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据调查:以前农民生病基本上都是在家睡上两天,不上医院看病,因为那时候没有钱看病,就一托再托,实在不行了才上医院看看。现在不同了,人们经济发达了,各村都建有卫生室,医疗设备齐全,加之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农民有病没病都上医院定期检查检查,小病在乡村卫生室看看,大病到县医院,省医院治疗,临时就在本医院报销,真正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八、深入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1、据调查。以前那些老种植或养殖办法全部取消。现在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实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种工程。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各类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农作物优质品种率达95%以上,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水平。大力推广机插秧、机收玉米,桔杆还田等一条龙的机械化,对广大农民进行多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科技培训。一对一帮抚,帮抚那些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2、经济持续增长

由于国家政策的积极鼓励,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在以惊人的速度大步跃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逐渐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还,继而开始进行其他经济增长点的探索。

3、就业形势较好

由于相关乡办企业,所以家乡的就业形势比较良好。加之,现在国有的政策对农民工的特殊照顾和工资的保障,有许多人走出农村到城市打工,整体看来,就业形势比较良好。

4、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更是为农民的经济和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收入来源有种地所得和打工所得。尤其是党中央决定减负农业税以后,农民种粮的收入更加可观。更让人欣慰的是国家还对农民进行相关补助,解决了农民种地的后顾之忧,使家乡的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5、新农村衣食住行的变化

现在站在我的家乡感受的全是新的气象,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向我走来,居民衣食住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新样式的衣服不再只是城里人的特权,农民也一样享受,一季一换。不象一前那样,买大一些的衣服多穿几年,大的穿小了小的接着穿。还有美味丰盛的菜肴同样出现在农民的餐桌上,一座座小洋楼,一辆辆小汽车也正在家乡入住。以前的自行车根本看不到了,现在老年人都骑的是电瓶车。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正在快速的改变我家乡的新面貌。

结论:我的家乡的经济生活改变了很多,低矮的平房变成一栋栋高楼大厦,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宽敞的水泥路,方便实用的家用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些变化尽管是方便了我们,可还是影响了我们的家乡,如浪费粮食,不珍惜资源,这将为我们家乡带来不好的影响,不爱护环境,随手乱扔杂物,这将严重的影响家乡的面貌。不过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做到,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我们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对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篇3

xx市xx镇xx村是我美丽的故乡,村内有条小河,养育着当地人民。改革开放以来,xx村经济和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四周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故乡的一员,我们酷爱自己的故乡,关心自己四周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对村里的环境污染状态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看借此了解故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故乡环境的对策,为故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调查进程及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搜集资料和数据,尽可能取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在村里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村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熟悉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正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本身的能力,我们对故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进程及结果

本次实地调查,我们进行了大气和水污染状态调查。观察表明,唐坪村大气状态尚属良好,晴天时大气能见度比较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四周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污水直接排进河道和水体酿成的。

(二)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以为,目前唐坪村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存在着一些题目,如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村里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以为,确切应当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纭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本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唐坪村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气力。可见人们对四周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巨大物资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严重要挟。解决环境题目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类环境状态,光靠环保部分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步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酿成的,保护环境也应当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晓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当努力增强环保意识,勤俭资源。假如全地球人人破坏,每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假如全球人人环保,每天环保,就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三)改进意见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一水多用、勤俭用水。

2、慎用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保护江河湖泊,避免造成富营养化。

3、稳定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地点。

4、尽可能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尽可能少用一次性用品。

6、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分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7、增强环保意识,爱惜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交朋友。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愈来愈美好。让我们以这次活动为新的出发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们深进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面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们都以为这次活动展开得很成功。

对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篇4

家乡的变化在我们的眼中是最深刻的,调一下家乡的变化,是自己更好地为家乡的变化添砖加瓦。

一、吃的讲营养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00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4.32%,比2000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05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00年增加149元,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00年增加14元,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00年增加26元,增长36.84%。

二、穿着讲时尚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00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00年增长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2000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25.11%。

三、住房讲宽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00年增长70.73%,年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2000年多了7.1平方米,增长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增长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截止2005年底,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比2000年分别增长66.73%、163.61%、89.83%,年均增长10.81%、21.24%、13.72%。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

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2005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2000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61%,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43.8%,年均增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23%。2005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00年增长30.81%,年均增长5.52%。2005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

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05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60.61%,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43.21%。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2005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

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2005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97.8%,比2000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2000年的64.81%上升到2005年的73.52%。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8.6年,比2000年高0.3年。

对家乡变化情况的调查报告篇5

调查地点:安吉县剑山村

调查对象:剑山村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3日

调查步骤:

1、实地观察。

2、采访。

3、对比、总结。

具体经过:从前,我一想起剑山村,就想到了高低不平的小平房,泥泞不堪的小路,还有路边的疯长的野草和垃圾。那时,剑山村的人全靠卖秧苗为生,十分辛苦,却只能养家糊口。路连车子都开不进来。现在那儿的房屋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住宅群有分有合,与田园风光和谐融合,实用美观。在完善农村道路网建设方面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全村道路分为进村公路、村内主干道路、次要道路、通户、进户道路四个等级;通行政村公路宽6米,公路功能和车流量为四级公路;村内主干道路宽5米,次要道路宽3米,进户道路2米以上。几年来,全村共完成通行政村四级公路标准9公里,村内主干、次要道路及进户道路硬化率达100%,村内主要道路节点和主要活动场所共安装路灯47只,满足了村民夜间行走和活动的需求。剑山村还充分利用了空气新鲜、水源清洁的有利条件,以生态环境为主轴,创建并展现了生态特色:在村庄外围、山顶和陡坡,建起了1500亩生态公益林。

村庄外层空间整体呈现松竹封山顶,茶果满山坡的环境特色,森林覆盖率达71%。在村庄内部,建设了各种生态园林美化村庄环境,村庄绿化覆盖率已达25%以上。村中建有供村民休闲的小绿地,面积1-3亩,绿地布局由专家设计,栽种四时乔、灌、花、草,有步行道,石椅等设施,有的建有小桥流水,有的建有休息亭和休息廊,植树2000棵,草坪10000平方米,色块500平方米。由任卫忠先生在村中建造的农居,以节约能源为主要特色,农居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开间两层,所用木材,通过房前屋后绿化,8-10年天然材料便可恢复,生态小屋的建筑风格和理念,受到联合国环境所、国家文物局、建设期刊等组织的一致好评。

还有经济园林、庭院绿化、自然湿地等也十分具有特色。为了彻底改变村庄环境卫生面貌,实现无害化处理生活废弃物,全村建立了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粪便处理系统,使村庄环境彻底得到净化。目前,全村共发展以砂梨为主的果木面积3135亩,以白茶为主的茶叶面积1200亩,大棚蔬菜和季节性蔬菜生产面积4500亩,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推广产业化经营和机械化操作,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全村有砂梨、茶叶、蔬菜三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60户,以《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带动本村和周边农户500余家;2005年,被定为浙江省农业机械示范基地,配备分检机、冷藏设备等机械,推广手扶式镞耕机48台,高压强力喷雾机32台,制茶机108台。

专业合作社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品种种苗,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剑山牌砂梨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认证;砂梨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湖州市先进农村专业合作社;2006年全村绿色农业产品和有机农产品比重达32%。在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剑山村积极发展加工业和服务业。全村现有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家,其中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1家,销售收入1000万元企业2家,可吸纳职工200名;从事饮食、零售、“农家乐”等服务行业11家;通过专业培训进入劳务市场务工农民65人,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随着就业渠道增加,全村从事非农产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已达67.4%,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71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413.6万元,占30%;二产收入2031万元,占43.1%;三产收入1267.5万元,占26.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804元;村集体收入57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资金达到377元。王叔叔笑着说:“以前,我女儿来看我,总是皱着眉头,说路太烂,要下车走半个小时才到,我总感觉有点不好意思,现在啊,我女儿来时,总是夸这儿好,我的心情都变好了。”张奶奶也应声说:“是啊!现在我走出去呀,觉得特别有面子!”我也不禁惊叹:“剑山村的变化可真大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情况的调查报告8篇

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7篇

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8篇

对村情况的调研报告7篇

学校变化的作文5篇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模板5篇

班级近视情况调查报告5篇

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5篇

小学阅读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高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2919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