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能展示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份成功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弘扬正气,推动工作的效力,九九范本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防控疫情事迹材料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1
“我们都呆在家里不四处串门,不扎堆,不然的话都对不起我们干部,更对不起我们书记,书记他太辛苦了,为了我们安全,每天都不知道要来多少趟,反复交待疫情防控注意事项,让我们不要忘记检测体温。”2月23日,区、镇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在襄阳黄龙镇高明村巡查时,不少群众为村书记点赞。
群众交口称赞的书记就是该村支部书记——____。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____作为村支部书记,冲锋在前,坚守一线,时时刻刻做好高明村群众的“守护人”。
卡点帐篷自己搭建。1月27日,村里接到镇上通知,设置村组卡点后,____立即就卡点设置和值班值守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由于还是初春时节,天寒地冻,在卡点建设上,需要有固定的帐篷来遮风挡雨,为此,他不给政府添麻烦,不等不靠,积极发动村组干部自搭卡点帐篷。没在材料,____主动把自己家里盖粮食用的雨单,还有家里的绳子、铁丝、树干拿来,动手搭建帐篷,其他村组干部看到书记带了头,都纷纷也从家里带来一些搭帐篷用的物品,并带着铁锹等工具,用时不到3个小时,将卡点帐篷搭建好,并配备了床、柴禾、开水瓶等必须品,让卡点值班人员在值守时,有个落脚的地方。
严防死守雨雪无阻。____带头坚守抗疫一线,不论是春节时冻雨,还是初春时节的大雪,他不畏寒冷,每天巡回在村组农户向村民宣传居家不出门,不串门,不聚会,不聚餐,对本村村民统一要求,除非就医看病,其他事项一律不予开证明外出,他成立了“高明村村民生活物资代购群”,对村民生活物资实行村里统一代购配送,以组为单位成了了“村民体温打卡群”,要求每户1人入群,每天准时上报全家体温检测情况。忙完疫情防控宣传,他立马又赶到卡点换值班的工作人员回家吃饭,自己没时间换班吃饭,就吃一包泡面,对卡点做到严防死守,严控人员进出。
卡点夜值夫妻同守。疫情防控开始,____根据村组干部实际情况进行排班,村两委加上____自己共有3名男同志,每天防疫工作都很忙,都是起早摸黑,走村串组忙宣传,忙完宣传又值班,个个累得不得了。高明村和向湾村之间的邓垸卡点,位置偏远,值班人员胆子小的不敢住,____便和妻子明华商量,让妻子和自己一起到卡点值守,通情达理的妻子立即同意。每天下午,明华早点吃完晚饭,便赶到卡点与____进行夜间值守。家里年近90岁的母亲,交待在家儿子罗明旭晚上要精心照顾好奶奶,懂事的儿子也爽快的答应了。
目前,____夫妻俩已在卡点夜值一周了,妻子没有丝毫怨言,与丈夫____一起默默无闻的做着高明村群众平安“守护人”。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2
一位村支书当起采购员。
“大家注意啦!今天我去县城采购,上午9点前各户把需要买的东西告诉我,我给大家代买。”2月13日一大早,武邑县龙店镇刘家墩村党支部书记刘延磊在大喇叭上喊着。
疫情发生以来,该村全体党员干部立即行动起来,自发成立了志愿者队伍。他们在村口设立了检查岗,对进村人员、车辆严格检查、消毒。刘延磊还每天通过村里的大喇叭普及防疫知识。党员干部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村民刘合印拿出了自家的帐篷,为24小时轮岗值守检查口的志愿者挡风御寒;村民刘福全将自家的电线拉到了检查站,免费为检查站提供照明……
人员出不去,时间长了,生活所需的物资怎么保障?以前村民采买东西,都是到龙店镇大集上去买,现在镇上的集市停了,大家要买生活必需品就只能跑到10公里外的县城才行。
关键时刻,刘延磊担起了村民生活用品的采买任务,他让村民把要买的蔬菜、鸡蛋等生活必需品通过微信发到他的手机上。全村30多户,这家要买茄子,那家要买蒜薹,几十条信息发过来,他一一统计好,每隔三五天,便带着村里的志愿者刘红然、刘宏伟、刘梦德往县城跑采购。
“上午9点多出发,一次大概要买将近12辆购物车的东西,下午1点多才能回村!”刘延磊说,因为采购的东西多,每次大家都顾不上吃午饭,“大家都不觉得苦累,因为我们是党员干部!”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3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普通人不普通的灵魂。譬如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志愿者们,他们勇担责任、践行使命,不断创造“舍小爱为大爱”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
市人才服务中心支部委员方__,今年__岁,家住刘口花园。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每天在社区门口开展志愿服务,参与蔬菜水果的分发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闲着,得出力啊!”这是她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此外,她常常在社区微信群转发防护常识、传递抗疫正能量,鼓励大家坚定信心、共度时艰。
3月5日,如往常一样,方__一大早就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值守工作中。可刚吃完晚饭,她突然被家人电话告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公公从黄荆小区的住所不慎走失,而家人因疫情无法外出找人。放下电话,方__焦虑万分,因为她有公务在身,不能擅自出小区大门。思忖片刻后,她马上联系黄荆小区社区书记李同成请求帮助,当晚在李同成书记和社区志愿者的帮助下,其公公被顺利找回。
“有国才有家”,为了心中的大爱,方__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小家,选择守护刘口花园小区的大家们。虽然在关键时刻她没能亲自守护自己的公公,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党和人民。这就是一种大爱!我们相信,当无数人的大爱汇聚在一起时,这场疫情就一定能早日结束!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4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
赵童:那一刻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但符合“急腹症”特点,急需进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名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
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从小耳濡目染,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抽水开始,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
强忍着恶臭味,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
防控疫情事迹材料篇5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疫情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